读《借我一生》有感
熙熙攘攘的雨滴飘飘落下,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吹,街上的人群稀稀疏疏。一个人静静在街角的书店里“闲逛”,手里拿着一杯热腾腾的奶茶,寻思着“看哪一本书好哇”。一眼望去,满满当当的书籍,让我眼花缭乱,有:《撒哈拉的故事》、《傅雷家书》、《文化苦旅》等等。说实话,这些我都想看,就想买,可摸了摸裤兜,什么也没有,想想还是算了吧。
读到《借我一生》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文革十年间,对于文化的催残是不忍直视的。
借我一生,是贯穿了作者的一生的经历。十年文革,给那代人带来太多太多的伤疤与苦楚,在那个如此黑暗的时代,更令我折服的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少年可以明辨是非,坚守正义,实在难能可贵,压力可想而知是有多麽的大,最高领导人组织的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世俗的力量在此时空前强大,我想这种强硬的态度,可以归结为中国的一种文化品格,而余秋雨先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余秋雨先生曾这样写到:“这是一个不在乎人间生离死别的铁锈年代,这是一个不知道临死之人除了见医生之外还想见见亲人的冷血群落,这是一个不明白家庭本义和伦理责任的卑琐权力……”是啊,在这个没有人性的时代,是多麽可怕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不知道在那个年代里有多少的知识分子对于读书的渴望与对于现实的无奈,样板戏的单调,文化的凋零,深深的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探索是发展的过程,免不了决策的失误,因为毕竟当初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可以这样说,文革的错误亦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前进的必然结果,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反熵的过程,变革太艰难,为那些收到伤害之人默哀。
在《借我一生》中,有太多的感慨,在那个年代想读书却要被批斗,而现在只要你想读,没人可以阻止你。人的一生短短几十载,有太多太多的选择与无奈。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是啊,任何一个选择,都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