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要点,分析供应链基础知识
01 什么是供应链
供应链这个术语形象地描述了产品或原材料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零售商、直至顾客这一链条移动的过程。
供应链涵盖接受并满足顾客需求的全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运作、分销、财务和顾客服务。
以便利店的系统流程为例:
02 供应链目标
供应链的目标应该是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供应链所产生的价值(即供应链盈余)应为来自顾客的总收益与供应链消耗的总成本之差。
供应链盈余=顾客收益价值-供应链成本
03 供应链流程观点
供应链是由一系列发生在不同环节内、不同环节间的流程和流组成,如下结构示意图:
3.1 供应链流程的循环观点
每一个循环发生在供应链两个相邻环节之间的界面上,即每个环节内都有自有的流程,且环节之间都有相应的交互。
3.2 供应链流程的推/拉观点
拉动流程:订单的执行依据顾客订货
推动流程:订单的执行依据对顾客订货的预测
3.3 企业中供应链的宏流程
供应链管理书中一般将供应链流程划分为如下三个宏流程:
客户关系宏流程的目的是产生顾客需求、发出订货并跟踪订货的过程,包括市场营销、定价、销售、订单管理和呼叫中心管理等流程。
内部供应链管理宏流程的主要目的是高效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由客户关系管理流程产生的需求,包括选址和仓库能力计划,决定每个仓库都保存什么产品,制定库存管理策略,以及按订单取货、包装和发货。
供应商关系管理宏流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安排和管理供货资源,包括为各种商品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与供应商就价格和交付条款谈判、与供应商分享供给与需求计划、补货订单处理。
这三个宏流程控制着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以产生、接收和履行顾客订单。
以便利店为例展示相关结构图:
(此图仅展示内部供应链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宏流程)
4. 供应链战略匹配
4.1 战略匹配
公司层面一般具备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战略匹配意味着竞争战略和供应链战略要有共同目标。
竞争战略一般与公司竞争对手息息相关,界定了需要通过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的顾客需求。供应链战略则关注原材料的获取、物料的运输、产品制造或所提供服务的运作、产品的分销、后续服务以及这些流程是由公司自行解决还是外包。
实现战略匹配目标:
竞争战略要和所有的职能战略相互匹配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总体战略。任何一个职能战略必须支持其他职能战略,帮助公司实现竞争战略目标。
公司的不同职能部门必须恰当地构建本部门的流程以及配置资源,以成功执行这些战略。
整体供应链战略设计和各环节的作用必须协调一致,以支持供应链战略。
以Dell公司的关键营运活动战略目标的层层拆解为例:
(实际也是OKR拆解执行思维)
4.2 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功能
每个顾客得需求都会影响潜在需求不确定性(如下图1),针对潜在需求得不同程度可以区分不同特性得产品(如图2),不同特性得产品需要通过不同功能得供应链支持满足供给。
(图1)
(图2)
潜在需求不确定性低的产品一般具有品种少、批量大、较长生产周期的特点,对供应链的效率性要求高;
潜在需求不确定性高的产品一般具有多样化、批量灵活、订货提前期短等特点,此时对供应链的响应性要求高。
效率性对应的是效率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为目的的供应链。
响应性对应的是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有时也称柔性),是追求快速响应客户的供应链。
现在最流行的分类是:精益供应链 Lean Supply Chain)和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
效率性供应链往往采取推式,也即预测驱动,由此展开供应链节点间的紧密协作,以降低销售、生产、物流、供应等成本,达成成本竞争优势。
反应性一般采取拉动式,也即订单拉动的模式(MTO),通过提高生产,供应、物流,销售的柔性和速度,实现对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反应。
Lee(2002)在费舍尔(1997)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环境因素分为了需求和供给环境两个纬度,因此将分类一拖二变成了四个:
当需求和供给都稳定确定时,匹配的是效率性供应链( Efficient Supply Chain)
当需求和供给都不确定时,与之匹配的是敏捷性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
而需求确定供给不确定时,匹配的是风险规避性供应链(Risk-hidging Supply Chain)
最后供给确定而需求不确定时,应该采取的是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
具体实例:
5. 供应链驱动因素
6. 供应链绩效指标
6.1 设施指标
产能是设施最大的生产数量
利用率是设施正在使用的产能的比例。
加工/调整/停工/空闲时间是设施生产加工的时间、设施调整准备的时间、设施因损坏而无法运行的时间,以及设施因无产品生产而闲置的时间。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
质量损失是缺陷造成的生产损失部分。
理论生产流程时间/周期是在生产的任何阶段完全不存在延迟时,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时间。
实际平均流程时间/周期是在特定时期如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中,生产所有产品的实际平均时间。
流程时间效率是理论生产流程时间与实际平均流程时间的比率。
产品品种是每一生产设施生产的产品品种数或该设施能够生产的产品族的数量。
前20%库存单位和顾客的产品贡献是测量一个设施处理来自前20%的SKU或顾客的产量占总量的比例。
平均生产批量是每批产品的平均产量。
生产服务水平是准时足额完成生产订单的比例。
6.2 库存指标
现金周转期(详见下图)
平均库存是持有库存平均数量。
库存周转率是指一年内库存周转次数
超过指定天数库存的产品时公司库存量大的产品
平均补货批量是平均每次补充订货的数量
平均安全库存是补充订货到达时所持有的平均库存
季节性库存是流入产品量超过销售量的数量
满足率是运用库存使订单/需求得到准时满足的比例
脱销时间比例是指某一特定库存单位是零库存的时间比例(售罄时间)
陈旧库存是库存时间超过规定的陈旧期的存货
6.3 物流指标
平均内向运输成本衡量产品进入设施的成本,一般是按占产品销售额或销售产品销售成本的百分比来衡量。(仓库进仓/门店进店物流+装卸货成本)
平均内向装运规模是设施每次内向运输装运的平均单位数量或价格
每次装运的平均内向运输成本是每次进货的平均运输成本
平均外向运输成本是将货物从生产设施发送给顾客的成本(外卖)
平均外向装运规模是生产设施每次发货装运的平均单位数量或价格
每次装运的平均外向的运输成本是每次发货的平均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比例是每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比例
6.4 信息指标
预测误差是预测需求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别(针对需求潜在不确定性低的商品是有效的)
季节性因子是对季节需求高于或低于年平均需求程度的测度
计划波动是计划产量或库存与实际值的差额
需求波动与订单波动的比例衡量的是即将到来的需求与发出供给订单的标准差之比。可以衡量牛鞭效应
6.5 采购指标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供应商完成供应链任务到获得支付之间的天数。
平均购买价格是一年内购买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
购买价格范围是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价格的波动幅度,衡量购买数量是否与价格相关。
平均购买数量是每次订货平均购买数量
供应质量是供应产品的质量(随机抽样次品比例)
供应提前期
准时交货比例是供应商按时交货的比例
供应商可靠性衡量供应商交付的提前期以及按计划交付的数量波动
6.6 定价指标
边际利润率是利润占收入的百分比
一次订货固定增量成本是与一次订货量多少无关的增量成本
单位可变增量成本是随订货量大小变化而增加的成本
平均销售价格是一定时期内供应链完成某项任务的平均价格
平均订货量是每次订货的平均数量
销售价格区间是某一特定时期内每单位产品的最高销售价格和最低销售价格的变化范围
周期销售额区间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每单位时间(日/周/月)最高销售量和最低销售量的变化范围
以上相关指标仅供参考。实际上业务中需按具体目标分别采用更适合自己业务目标的指标进行衡量与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简书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deff745f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