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状的,动手的,多了起来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换好小鞋子后我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出去玩的时候注意安全,玩滑滑梯的时候不能倒着滑,荡秋千不能和小朋友抢,得和小朋友商量,要怎么说?
你玩一会我玩一会好吗?对的。
玩揪尾巴的时候,慢一点,要遵守规则,抓住了不能着急等等。
过了一会,班班过来和老师’告状’:老师,阳阳荡秋千不给我玩。
老师,宝来哭了,老师,平平哭了,他不玩儿。
嗯,好吧,先解决荡秋千的问题,老师问阳阳:老师怎么说的呀,首先你站在小朋友们前面玩是不对的,这样多危险,第二,老师说了小朋友刚坐上秋千,你要等一会才能和他说让你玩会。第三,你要和小朋友好好说,他才会给你玩的,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荡秋千呀。
所以你不能这样子,你用老师的方法看看行不行。
阳阳似乎明白了。
宝宝,你怎么为什么哭呀,告诉老师原因。
宝涞还在继续哭,说:说头疼。
老师继续说:我听小朋友说,你是倒着滑滑滑梯的,老师有说过吧,滑滑梯倒着滑很危险的,看你现在头是不是很疼呀,老师给你揉揉。
宝涞在老师的安抚下不哭了,乖乖的躺在老师的怀里。
平平,你怎么了呢?老师,他碰到我了。
那你刚刚有没有跑呀,你自己有没有注意呢。
我刚刚也跑的,我和他玩的,他碰到我了。
平平委屈地说。
那他是故意的吗,老师觉得平平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你玩了。
大家不是故意的呢。
平平轻轻地点点头。
一会宝涞喊着老师老师,看看我,我坐着用屁股滑的。
平平也和小朋友开心的玩呢。
案例分析:1、行为的原因分析(1) 家庭 阳阳、宝涞,平平这些小朋友的问题在班里是很普遍的,其实并不止他们几个,现在的小朋友这种现象很多。
我想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极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庭。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加上经济条件好,对孩子更是溺爱。也有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更是捧在手心里,吃饭喂,什么都是最好的,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由孩子来。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等到上幼儿园了,初次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生活,大家在家里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不仅在户外活动,室内活动也会出现。
比如:小朋友抢玩具,教学活动会出现打闹的行为,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在家里都是父母包办一切,失去了自己思考方法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就逐渐养成了这种唯我独尊,自私的习惯。
导致孩子不想来幼儿园,因为适应不了幼儿园生活,没有小朋友愿意与他做朋友。这对孩子是不利的。
(2)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
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
比如有时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大方的行为习惯。
孩子才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学会,也要注重保教结合,重视随机教育。
在孩子做的对的时候给予肯定的表扬,让小朋友互相学习,错的时候也要指出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2、教师策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班里幼儿这种的普遍行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管理,下面是我觉得教可以做的一些措施: 1、 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
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 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
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要求延伸到家里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