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威力
为什么人们会相爱相杀?看看《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这两本书畅销就知道答案了。为何有人有博爱之心,对国家民族世界甚至每个人充满爱意?
见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言语)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感
为什么人们会相爱相杀?随处可见的“情侣吵架”场景就是对此最好的例证。“情侣”-相爱,“吵架”-相杀;为什么这时候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显然不是“没有爱的基础”那么简单。
林肯曾经对一个他的对手发出“我要消灭你”的狂言,但没几天就和他谈笑风生,别人问他记不记得他说过的“狂言”,他笑着说,我做到了啊,现在他是我的朋友了。将“对手”变为“朋友”,这里“我要消灭你”的“你”不是肉身,而是“对手”,这不就是在敌意的环境里“心存爱意”的方法吗?
思
对于我们来说,引发自己和他人痛苦的语言其实就是“隐蔽暴力”,只是我们没有察觉。
察觉之后就会看见:因为“非暴力”不是让自己变得温顺和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
有些人激励自己的方式,会引发自己的痛苦:
我应该更好;我应该做更多的事;我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我”不停的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每个人都会不惜一切的爱自己(自恋需求,有时候会如同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这是很自然的34,懂得爱自己才有资格去爱别人。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我们爱自己的方式是前面的激励自己的方式吗?
心理学将“我”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在前面的自我沟通模式中,实际是“超我”,也就是社会评判标准里的那个“我”,在用社会普遍要求来指责“自我”,要珍惜时间、要成功……
有些人说的话会让人很反感、很尴尬、很郁闷:
你怎么才来?(我已经很赶了好吗,这不是时间刚刚好嘛!为了赶时间我差点闯红灯。)
你每次都这样!你对得起我吗?(亲爱的,加班啊,完不成工作你知道领导的脸色吗,这是第二次出现这种状况好吗?这和对得起你有关系吗?不要上纲上线好吗,请说“这次”的事好吗?)
你怎么这么磨蹭,上学快迟到了!(妈妈,我真的不懂什么叫磨蹭,你出门不得把自己收拾利索才出门,上次没戴红领巾,你骂了我“猪脑子”你忘了吗?我可没忘,我宁可慢一点,也不想做一个长“猪脑子”的孩子。)
忽然觉察,我们生活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行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语言及表达方式威力巨大;我们可以选择,通过非暴力沟通,提醒自己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借助已有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当我听到有人说我“你这个笨蛋”的时候,不要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反驳、反唇相讥),而是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选择、使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