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

人是会变的,可能东野圭吾今天喜欢苹果。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4人  林林2333

没有想到2019起笔的第一篇书评居然给了一本烂书,托东野圭吾的福。

风评说此书有代笔之嫌,以我对东野的多年了解,笔触生出的花,倒还是他的滋味。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总要给对方以缓和的余地。如果一个作家曾写出一部惊艳之作,那么我们其实不必对他下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望。一生成就一件事情,就如同日语里的“一期一会”,是和执念有关的东西。陈忠实写就一部《白鹿原》,也能让人死心塌地。谁又能保证,《嫌疑人X的献身》不是东野的终极之作呢?但其实作家为此也感到烦恼和不安吧,一种永远无法超越的茫然,即使《白夜行》还在熠熠生辉。

我也不过消磨时光,这也只能是消磨时光之作。

故事是从伯朗的兽医诊所开始的,依旧东野,依旧从生活里最平淡处入手。紧接着一个神秘电话,搅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这是枚好炸弹——很多谋杀和绑架都是从一个神秘电话开始的。我很喜欢东野的写作手法,并非逻辑性很强的环环相扣,而是一层一层剥茧抽丝,给定一个角色,再由角色展开其社会关系,往往主角会和配角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东野小说的趣味性,就在于解析由亲缘关系带来的复杂情绪所引发的冲突与矛盾,产生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东野的小说更愿意回归到社会最真实的图景,或者说更愿意回到爱本身,为此,他不会吝啬笔墨。他在不同的小说里分别探究了爱情、友情、亲情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嫌疑人X的献身》之所以火爆,在于它紧扣爱里最唯美的一个维度——奉献。

我不知道《危险的维纳斯》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是我通篇读完一本书后的感受。《白夜行》读完,你很明确地就能知道白和夜分别指的是什么;《圣女的救赎》读完,你知道这本书在讲救赎;《变身》和《分身》能告诉你身份ID究竟代表什么。

维纳斯在古希腊神话里是爱与美之神。但文中枫所戴的蛇状戒指却代表着一种诱惑,相比维纳斯,仿佛更加接近蛇妖美杜莎的邪恶。似乎是要埋下伏笔,显露出其所散发的危险气息,是在把读者往“她是凶手”的这条路上引。如果她是凶手,多次描写到她的性感和美丽,再赋予危险的含义,我想是可以解释得通的,或许她有什么难言苦衷,为此成为杀人动机,导致了伯朗同母异父的弟弟的失踪。

但我怎么都没有想到,作者给枫的角色设定居然是个卧底警察,这让她的危险变得有点可笑,仿佛是强行要代入一个反面人设。通篇对男主伯朗所产生的吸引和与爷爷的情妇的儿子暧昧不清的关系顿时变得有点赘笔,与他们产生联系,只是为了陪警方演一场戏。主角概念变得很模糊,大概只是为了让枫从男主伯朗弟弟的妻子的角色中跳出来,突兀地告诉大家,

“对不起,我不能爱你,不是因为我是弟弟的妻子,而是因为我是卧底。”

作者原本的大框架是宏大的,他试图引发遗产分割、学者综合症、人体实验等一些社会争议特别大的问题,也确实将问题抛出了,可是思考仅仅止于伯朗对于解剖猫所产生的恐惧。前面伏笔埋得过多,导致大家对结局期待值增长,以为伯朗的母亲的角色,至少是个关键性存在。怎奈她不过是个护画者,她的死成了陈年往事,能够触发的线索链是那个爱数学成痴的姨夫,可这些其实对男主的人物性格发展,男主个人的事件矛盾冲突起不到任何助力。这种执念是来自于配角的,所以无法产生震撼效应。这个凶手显得可有可无。男主反倒成了一个只会逗弄宠物,意淫女警的无用角色,所谓的逻辑推理和判断,他所产生的灵光一现也显得很无力。因为通篇大幅度着笔的,竟然是他跟枫若有若无的感情线,这点很大程度上是吸引读者的,但情节也因此弱化。

我往常很爱东野的书的最后一句话,它有时是带着余韵的,让人回味无穷。

“的确看不到内裤。”

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成功为东野圈粉了一批内心猥亵之徒,不知是否跟日本的性开放有关,但激不起我任何再想重读这本书的欲望。

6.9分,老实说,这书只值6分,还有0.9给略有动摇的东野情怀。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