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第一篇文章|母亲
母亲嫁给父亲之前,只和他见过一面。就这样,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给了父亲。有时候觉得挺庆幸,这样的婚姻,还能把我生成这副德性,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实在难得。
但这一切都归功于母亲。为了这个家和这个家庭的成员,母亲从一个乖乖女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人。父亲性情懒散,初为人夫初为人父,诸多过错。外婆对他的总结很到位:蛮横不会,体贴也不会。母亲对父亲恨铁不成钢,以德服人,告诉他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怎么教育孩子,甚至怎么做饭。爷爷奶奶都是不好伺候的主,但对母亲毫无怨言,个中委屈,母亲暗自咽下。她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以后不用对她多好,照着她对爷爷奶奶这样就行。如两个弟弟般乖巧懂事的不必多提,我从小调皮叛逆,也被母亲训得服服帖帖。
家中没有女孩子,母亲说生儿不知母艰辛,对我们的教育,也是刚柔并济。母亲是个有骨气的人,按她的话来说,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再爬起来。她心思细腻,我保证父亲想一百遍都不会发现的事,母亲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在我身上可以看到她的影子,聪明,忧郁,敏感,体贴,坚强。每个孩子都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亲生的,我也不例外。我从未怀疑过我是不是父亲的孩子,除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脸,我没什么可以跟他相认的。但母亲的遗传并不表现在脸上,而这种事直接问母亲又不太好,于是我只能自己去寻找答案。小时候翻过母亲的笔记,上面写着:农历十月二十二,生下津。这并不是实锤,充其量只能当佐证,谁知道母亲是不是故意写给我看的。直到2015年夏天,母亲从手术室出来,我才问了个究竟。
当时麻醉的效力还没退散,母亲睁着眼睛却认不出我们,把我们当成了医生。
“我是你生的吗?”当着亲戚家人的面,我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窒息的问题。
“你说谁?你说陈津吗?”
“对,陈津是不是你亲生的?”我追问。
母亲突然皱眉,愁云密布。带着委屈说“你不要这么说他。”在座的人哈哈大笑,我也笑着,却有点心疼。
不是每个人都有孩子,但每个人都有母亲,而我的母亲,就是躺在病床上那位。
母亲有一次看着电视节目,感慨一句:“我有三个儿子,为什么都没什么才艺呢。”
那些才艺都是要学的,起码得报个班。
那你想学什么现在就去报班。
我颇有怨言,这句话现在说太晚了,才艺都是从小培养的,你应该在我小时候这么说。
母亲突然两眼放空,自言自语到,小时候,小时候还怕养不活你们。
其实这种事不能怪谁。可以的话,我不想出生。可以的话,母亲也想把我生得高大威猛些,更加聪明有智慧,足够掌握人生的风帆。可惜的是,我们都没得选,我成了她的孩子,她成了我的母亲,我们只是在给定的环境下做最好的选择。
当然母亲也有些让人开心不起来的品质,我们一致认定母亲老了会跟外婆一样,是需要哄的。而目前为止,母亲最听得进我的话,这建立在她最宠我的前提下。如果我有那么一点点哄女孩子的本事,那都是哄母亲学会的。可以确定的是,在我找到人生伴侣之前,母亲是我最爱的异性;找到之后,依旧是。
2019.5.12
PS:本文写于母亲节当天,是公众号“小声心动”第一篇推文,献给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