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是一个发现自己过程
大家好,欢迎来到微极简家族,每天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1月3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2》。

这是一本关于整理的书,是专为“想要整理,却还没整理完的人”准备的,它会告诉你“完全彻底的整理方法”。作者进一步阐释了“怦然心动”的意义,更详细地讲解了“心动整理法”的要义,教你如何做出“心动选择”,清除家中不必要的杂物。并具体针对客厅、厨房、卫生间、壁橱等场所讲解了详细的整理方法。领悟整理时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在整理中喜欢上自己,通过整理清除负能量,给我们带来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书作者近藤麻理惠,5岁开始整理,19岁成立了整理咨询公司,30岁当妈妈的时候整理课程开到了海外,还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近藤麻理惠在书中告诉我们:
001 整理是面向自己的行为,打扫是面向自然的行为。
“打扫”和“整理”是一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但其实这两个词完全是两码事。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一点,想要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首先,两者针对对象不同,整理的对象是物品,而打扫的对象是污垢。整理是通过让东西发挥作用或将其收纳起来使房间变得整洁,而打扫则是通过清理污垢、扫除灰尘来使房间变得整洁。
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胡乱摆放,这100%是你自己的责任,如果不是一个劲的买东西,又不懂得如何把东西妥善放置,东西是不会堆积的这么夸张的。而且因为不懂得物归原位,房间里又变得乱糟糟的,也就是说,之所以会“不知不觉间满屋子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总之整理是可以说是一种面向自己的行为。
与之相对的,“不知不觉间就沉积起来”的则是污垢,灰尘等污垢渐渐沉淀堆积起来,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法则”,也就是说,打扫是一种面向自然的行为。
整体需要你判断每个物品是否有留下来的价值,并把它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中,所以在整理过程中,思考是必须的。而打扫就只需要动手,就算不用心也是能做到的。所以整理是一种内心的调整,打扫则是一种内心的清理。
到年底打算把家里清扫一番的时候,请在开始大扫除前先把集中整理做一遍,如果没有作整理就开始打扫,那么就算打扫完了也称不上是真正的整洁。
002 什么是“砰然心动”。
所谓的的怦然心动并不是并不单是“令人陶醉”,“招人喜欢”“使人心跳加快”这样一种简单的魅力。朴素的设计传递出来的“安心感”,功能丰富的“便利性”,说不出的“融洽适合”以及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等这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让人怦然心动。
如果是因为心动舍不得扔,但又穿不出门的衣服,那么当做家居服穿是最好的选择了。同时,要用赞赏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虽不让人心动却用得上”的东西,因为,真正的必需品肯定是让自己幸福的东西。
003把家变成美术馆那样的“心动空间”。
那些吸引人的物品,他们的魅力基本都具备三大要素,分别是物品自身的美观程度(先天的魅力),人在物品上倾注的感情多少(后天的魅力)以及这件物品有多长的历史和多大的磨损度(经验值)。
对于那些缺少心动感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所缺少的主要就是色彩。理想的情况是把窗帘或床单的颜色换成自己喜欢的,或者是在墙上挂上自己中意的画作,然而很多时候这些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那么更加方便的办法是用花朵来点缀房间。
同时,与其住在没有心动物品的光秃秃的房间里,不如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堂堂正正的摆放出来,这样的房间才是最理想的居住环境。
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家里整理出一个自己做主,放满心动物品的“心动专属空间”吧,如果实在是没有专门的房间可用,那就在壁橱的一角放上自己喜欢的艺人的照片或是赏心悦目的卡片做装饰,效果也是一样的。
一边生活,一边让自己的身边的东西沾染上回忆,这才是想要的活法,独处带给我美好记忆的东西,远远比不过与重要的人相处时留下美好回忆的东西,物品就是每个人的化身,就算物品消失了,回忆却永远不会消退。
记住:真正的整理并不是要你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叫你认清当下的自己。你认为呢?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