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读书笔记 - 007er - 167 - 20230528

2023-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VirtueJ_007er

之前有一本书叫《Start with WHY》(从“为什么”开始》,作者西蒙斯涅克创造性地提出了“黄金圈法则”,我在过往的文章《未来的创新组织(1)之使命与愿景》,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篇小文,我也用这种WHY-HOW-WHAT的方式行文,论述一个本年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完成构建读书笔记的系统

为什么(WHY)

我们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是一本偏向信息类的书,我们最少应该能够获取作者的重要认知、经验或方法;如果是一本偏向叙事类的书,我们能够从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中获得类似主人公的体验和情绪价值;如果是一本诗集等美感型的书,我们可以获得诸如文字形式与风格的整体美感。

但是,这些信息,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在我们脑中,大概率会作为短期记忆被遗忘,极少数会成为我们的长期记忆,被反复强化或形成行动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建读书笔记的系统,给大脑建立一个外置存储设备。当我们需要翻阅过往阅读的内容,可以非常有效地为大脑提供准确有价值的“已有”信息。

这里的“已有”,就是曾经确认过眼神的好内容,对自己有启发和有价值的信息。

怎么做(HOW)

撰写笔记的两种模式:电子读书笔记,纸质读书卡片。

前者有很多笔记类的应用都可以胜任,我目前推荐一个叫flomo(浮墨)的笔记类应用,除了全平台都可以方便记录和同步之外,还提供“引用批注”这种可以将笔记链接起来的功能(虽然还不是双向链接,但已经能够解决轻量化录入的大多数问题了)

后者可以在网上购买专门定制好的小卡片册子,有专门的金属环串在一起,方便携带和取用。

不论是电子卡片还是纸质卡片,在阅读之后进行写作,因为不是长文,不涉及大的谋篇布局,可以快速让大脑启动开始工作,有效的巩固记忆和思考,并且难度适中,处在最佳的难度平衡点上。

具体步骤(WHAT)

其实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读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本书)就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分别来解决:

写什么?
信息类:新知卡,术语卡,人物简述卡;
叙事类:人物简述卡,事件简述卡;
美感类:新词卡,金句卡;
通用类:阅读感受卡,行动启发卡。

写多少?
100字左右即可。这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行动门槛。

建立撰写卡片的行动抓手(Trigger):
每当阅读的时候,将小本本或者卡片记录APP放在身旁,阅读到一定时间,就可以就这部分内容撰写小卡片了。这就是所谓的“触发器”的建立。
当这样的行为坚持一周、两周、甚至到三周,就可以基本形成习惯了。


最后,因为在2年前启动过这样的事情,并没有成功。给自己一句勉励的话:

“在信息变成洪流的时代,卡片是人类给自己建造的诺亚方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