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国史15:最后的贵族世纪
1688年“光荣革命”及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论如何改编都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也就是说,这些是标志性的事件和文件。但如果你觉得任何历史的推进就是如此的一蹴而就,那不仅是误读,更是非理性。
[18世纪:“贵族的世纪”]
18世纪,是汉诺威王朝的世纪,是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型的世纪,是英国从城乡的国度向城市化转型的世纪,是重商主义向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从理论到运行方式转型的世纪,是从贵族化政权向中产阶层崛起的世纪,也是从海上强国向欧洲霸主(至少是之一)的世纪。
传统的英国贵族(表演)“英国的18世纪,指1689—1815年,从光荣革命到反法战争的结束。18世纪的英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宽松的政治制度,君主的权力日益衰落,议会的权力不可动摇。政党政治登上舞台,内阁制度出现。18世纪又是‘贵族的世纪’,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在整个18世纪几乎没有改变;政党是贵族的政党,政府是贵族的政府,议会选举制度被称为“旧制度”,它确保土地贵族牢牢地控制着议会和政府。但贵族的特殊地位在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开始后面临新兴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挑战,要求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参与国家政治的激进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这严重冲击了‘旧制度’的根基,并为19世纪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先导。”
经济生活总是关系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每个自然人的生存到生活,总是首先以“经济的人”角色出现。
英国工业革命(纺织厂)在“经济领域,18世纪更多地体现为制度转型。晚期重商主义理论盛极而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萌生,并对英国经济政策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实践层面,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18世纪,农业中圈地运动及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农场制的勃兴,促进了英国农业商品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工业方面,英国完成了从原工业化向工业化的过渡,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急剧变化推动了攻其工厂制的出现,纺织、煤炭、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一路平安了各行业的生产增长和整个经济的快速‘起飞’。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兴起,银行业日渐重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这些都是18世纪英国经济领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尽管到18世纪末,英国仍然是一具农业社会,但工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英国也步入了工业社会的门槛。”
英国工业革命(人力畜力和机器动力交替的时代)社会阶层伴随历史的演进和经济活动的变化,出现迁移。对于人类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图景之下,总是界定为出现一个或以上的新阶层,即统称为“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以英国的“新贵族”、北美的“种植园主”和德国的“容克”为典型的代表。
“在社会领域,此时期的特点之一是社会分化加剧。整体而言,18世纪的英国社会呈现出一种三层结构,处于社会顶层的是贵族集团,居于社会底层的是下层民众,介入二者之间的是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中间阶层不断壮大,成为18世纪社会结构变化的显著特点。社会的变化莫测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18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上升;不过在家庭规模方面的变化却相对较小,并没有出现从扩展型大家庭到小规模核心家庭的转变的情况。就宗教而言,如果说是18世纪可以被称作‘理性的时代’,那么它同时也是宗教的时代;在18世纪的英国,宗教仍然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因素,它渗透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承担着诸多重要的社会职责。18世纪的英国教育停留在较为落后的传统阶段。”
所谓“走向国际”,对于欧洲国家来说,首先是欧洲的舞台,然后,才是亚、非、美洲的广阔世界。18世纪的法国,从路易十四(1638—1715)到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一个是绝对专制,一个是革命君主,一个努力称霸欧洲,一个致力控制整个欧洲。其兴也勃矣,其“衰”也忽矣。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高根鞋发明者奇特的是,两个都是“小个子”君主,据史料记载,前者身高154,后者身高168。路易十四不满五岁即位,在位72年,亲政54年,是欧洲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国王。拿破仑也是传奇一生,故事多多。而对于滑铁卢一役的英国一方取胜,流传已久的的一个说法来自英国的威灵顿公爵,据说他在此役后,曾经评价,英国对于法国的战争胜利,是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决定的。
法国军事天才拿破仑 波拿巴“外交领域,18世纪的英国也面临着转向。威廉入主意味着英荷两国形成特殊关系,并同时对抗法国,并经常再现英法间的大规模战争。断断续续地,到1815年,法国地位下降,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等强国。英国同时获得更多的殖民地,七年战争使英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北美独立战争,又使其从第一帝国向第二帝国转变。第一帝国以北美殖民地为基石,第二帝国则以印度为‘帝国皇冠上的明珠’;第一帝国是重商主义帝国,第二帝国则是转向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把自由贸易作为帝国追求的目标。当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英国确立海上霸权,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轮廓。”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学科领域,以英国为代表,由于制度的宽容和自由环境,加之控制资源的丰盛和疆域的日渐广阔,都在向纵深处高歌猛进,一切都在取得进展,如同春日朝阳下的鲜花,旺盛地绽放。
“在思想文化领域,18世纪受到科学革命、政治革命的影响。关于宗教信仰的性质和宗教宽容讨论热烈,各方面都出现现代的特征,走向理性的时代。”
制度释放生产力,更是包容创造力。“制度创新引领世界潮流,英国处于社会转型。18世纪是一个‘长世纪’,不仅时间长,历史影响深长久远:在这个世纪中,英国从欧洲一隅迈向世界中心,通过连续不断的战争,攫取了一个帝国。英国18世纪的转型则是向现代化的转型,也是向世界霸权的转型。我们既看到它引领与率先,也看到它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中的贪婪与过错。”
[王位继承:议会主导的路线图]
宪政的历程,可不是一次会议、一个《权利法案》就可确定,虽然上溯到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那一往事,至此已五百年之久,但是关于议会与国王的权力之争还是不可避免的继续。这就是人类史的真实进程,权力的背后是权利,核心的竞争在于资源争夺。这既是人性之恶,又是文明生长的土壤。
威廉三世,本来即是荷兰的执政官,奥兰治的威廉。来到英国继位的同时,还兼有荷兰执政官。他最初可不想受条款制约,在议会中经常运用否决权。从光荣革命后的二十多年来看,与议会斗争非常的激烈。至于玛丽,还有她的妹妹安妮,有其个人原因,一是女性的身份,二是凤体均欠佳,精力也有限。1694年,玛丽去世,威廉一人担纲,还要时常处理荷兰政务,并前往荷兰。议会单方面召集会议并形成一些决议,也是事实上难免。
“否决权实际上的丧失,是王权遭到削弱的重要表现。威廉三世曾五次行使否决权,阻止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法案,如《三年法案》和《任职法》。”
“但自1707年安妮否决苏格兰议会通过的民兵法案后,她再也没有行使过这一权力,安妮女王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行使否决权的君主。自1707年至今,英国国王的否决权实际上已丧失了。否决权事实上的丧失是王权衰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立法权事实上控制在议会手中。对于国王来说,只要法案在议会上下院获得通过,签署法案这一环节就变成象征性举动,而不再意味着权力的行使了。”
于是,我们看到英国电影《女王》,以戴安娜王妃去世为背景的电影画面中,托尼·布莱尔获得组阁资格后,匆匆地去女王处报告。
电影《女王》剧照宣誓,只是一个象征性传统行为。国王成了一个民族的象征,国王的批准成为一种仪式。
1700年,安妮11岁的儿子夭折,玛丽1694年已经去世且没有子嗣,而特别要说明的是安妮虽然共生有17名儿女,但均先她离世。1701年《王位继承法》通过,规定安妮去世后,传位于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公主及其后裔;该法案重申,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而必须是英国国教徒。这从法律上杜绝了天主教徒,即流亡法国并受到路易十四保护支持的詹姆士二世后代的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同时明确表示议会已经凌驾于王权之上。
詹姆士二世的后代,在法国,屡受指使和保护,且时常联系苏格兰地方势力,多次发动叛乱,登陆苏格兰,有时甚至大兵侵入英格兰,但终没有成气候。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法国与英国在争霸过程中地位的相对下降。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启程:与苏格兰合并]
苏格兰与英格兰在古代的关系,也是时分时合,但是,成为一体化也是在18世纪。由于王位继承的关系,詹姆士六世来到伦敦就任英格兰国王后,他就是两个王国的国王。如此延续,但也并不表示两国的一体化,矛盾也体现在各个方面。1704年,苏格兰议会通过《安全法》,称安妮女王去世后,苏格兰将拒绝汉诺威王室内的继承者继续任苏格兰国王。这从血缘和过去的承继关系上是可以理解,但对于英格兰来说,这是个大问题。1667、1670、1689年,英格兰就曾经三次提出合并,但没有获得两国共同支持。1707年,两国议会终于通过《合并法案》,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一个王国,称“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苏格兰议会解散,与英国下院和上院选送分别45和16个议员;苏格兰接受《王位继承法》;苏格兰保留长老会教为国教,保留自己的地方政府、法律和银行;苏格兰可以与英格兰及其殖民地开展贸易;昨天合并后将分担英格兰的国债,苏格兰一次性获得39,8补偿。1714年安妮去世,索菲亚公主的儿子乔治·路易斯加冕,称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据说,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由于英国人参与了赛事规则的发明,虽然国际足联比赛是法国等国家发起的,但给予英国的世界杯参赛名额是四个队,就是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
至此,一个新的国家整体也诞生了,也就是不列颠王国。
[辉格党和托利党:贵族的两党政治]
汉诺威王朝开创后,乔治一世(1714—1727)和乔治二世(1727—1760)先后就任国王。由于他们都是出生于德意志,德语才是他们的母语,而且由于年轻时代的成长经历,而且都同时拥有德意志汉诺威的公国领地,他们都曾经多次往返英国和德国,有的时候,他们当中,有时会在公国停留比较久的时间。议会也好,少数大臣参加的由枢密院演变而来的内阁会议也罢,他们与大臣们的交流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决定了他们很少参加内阁会议,也不能正常化地参加议会。
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国王“统而不治”的习惯也由此慢慢自然形成。君主缺席也客观导致首相职位的诞生。沃尔波尔是事实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1721—1742年间,他实际担任起了这个角色。他也是第一位居住在唐宁街10号的政府首脑,至今这个官邸没有变化。此后的著名政治家皮特和小皮特的出色政治才华和表现,客观上也加速了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固化。
乔治二世(1727-1760在位)[乔治三世:糟糕的两岸领导人]
乔治三世(1760—1820在位)与先辈不同,他出生于英国,以英国人自居,母亲叮嘱他“做一个真正的国王”!他的私人教师也给他很大程度上灌输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以英国的本土利益为重”,指责他的父辈“不配做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也自己许下诺言,“我在这个国家长大成人,我为自己的不列颠人名份也感到自豪。”于是他采取了许多“进取型”,甚至是对议会有“进攻”倾向措施,建立“国王之友”这个政治核心圈子,希望左右朝政。
威尔克斯案,反对布特政府和专制王权的标志性事件。1763年,乔治三世在议会开幕演说中称颂布特政府签署的七年战争和平协定是“王室的荣耀,人民的福音”。议员威尔克斯则在《苏格兰人民报》45期刊载文章,批评此次演讲,“君主一贯具有诚信、荣耀和清白之美德,一位如此伟大且和蔼可亲的君主,居然以其神圣庄严的名誉,认可这最令人厌恶的政策以及最不合理的公共宣言,我们国家每一个人都会为此感到悲痛欲绝。”国王震怒,指使国务大臣直接签发不标姓名的“通用逮捕令”,查封《苏格兰人民报》,拘捕相关人员并将威尔克斯关进伦敦塔。
但是法庭审判中,主审法官查尔斯·普拉特强调议员的豁免权,认定逮捕令“违宪、非法和绝对无效”,监禁威尔克斯是对“自由的侵犯”,并宣布立即释放。乔治三世没有罢休,对政府和议会施加压力。11月下旬,议会下院认定《苏格兰人民报》45期是对国王的谩骂和对议会的中伤,威尔克斯案是一件诽谤案件,要求焚毁该期报纸,逮捕重审威尔克斯。威尔克斯逃亡,但被制度判罚1000英镑及22个月监禁。
乔治三世(1760-1820在位),晚年患间歇性疯癫病1768年,随着北美形势恶化,英国改革运动高涨,威尔克斯选择回国。随即以反抗专制、追求自由的象征的他在米德尔塞克斯当选议员,伦敦市民为此举行两天的庆祝,很多建筑物上写上“威尔克斯与自由”和“第45期”等标语。乔治三世再次下令要把威尔克斯赶出议会。他的议员资格再次被取消,入狱两年之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监狱中的威尔克斯在1769年再次被补选为议员,但乔治不许他出席,这标志着斗争达到了顶峰。
[北美战争: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终结]
1764年,由于财务危机,英国政府开始在北美征收糖税和印花税,殖民地宣称“无代表,不纳税”,并以暴力搞税。争端的最终结果,是议会采取怀柔政策,仅保留茶税一项,以作为“英国权威的象征”。但是,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矛盾激化。英国在是否动武方面上层一直有分歧。例如1777年转折性折那一年中,皮特就在下院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英国人,但如果我是一个美国人的话,当外国军队踏上国土之时,我绝不会放下手中的武器——绝不会,绝不会,绝不会。”北美战争的英国失利,造成了政治危机,尤其是表现为国王的权力危机,政府的反对派认为国王应当对结果负责,这就颠覆了长期以来“国王不犯错”的定见,王权合法性遭遇空前危机。
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的消失传来,政府首脑也惊呼,“啊!我的上帝,一切都完了。”乔治三世的“国王之友”组阁的计划一再受挫,最终宣告个人的统治结束。
值得补充的是,乔治三世1788年起,进入了间歇性疯癫的非健康状态,几乎不能正常地处理政务。
[议会政治:贵族的最后辉煌]
18世纪的议会,也同样是贵族的议会,历史的进程没有那么快,即使英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壮大。
光荣革命后,王权衰落,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尤其是上院。上院又称贵族院,由世袭贵族组成,是英国政体的支柱。18世纪的上院是事实上的国家权力核心,不仅因为一切议案在下院三读通过后,要经过上院表决通过,送国王签署才能成为法律,更因为上院实际操纵和控制着下院。
光荣革命之后,上院贵族160名,1714年上升到180名,加上新进的苏格兰贵族16名,大主教2名,主教24名,上院贵族222名。1801年,英爱合并,32名爱尔兰32名贵族进入上院。到19世纪初,英国上院贵族300名左右。
议会下院选举产生,理论上说应该是代表民意的。18世纪下院议员500多名,但事实上参加选举的选民很少,议席分配也不合理,营私舞弊,贿赂盛行。例如,英格兰议席分三类,一是郡选区,在农村,82席。二是大学选区,牛津、剑桥各2名。三是选邑选区,城镇选区。地理位置分布也不合理,而且有的分布是几百年前划分的,出现了大量的衰败选区,人口少,经济弱。例如,英格兰202年选邑中,选民人数在50人以下的56个,51—100人的21个,101—300人的36个,三者相加共有一半以上,占全英格兰议席总数的约一半。一般都是贵族影响之下,而且有的就是在贵族庄园范围内,完全可以指定。
另外,选举权的极度狭小。18世纪英国选民资格混乱。农村是1429年法令。年收入水40先令以上,自由持有农。后一标准随着社会变迁和土地流动,很少有人符合。经过计算,在全英国,只要控制住一万多个选民,就能够控制英国议会下院。对于贵族来说,这是很小的事情。
买卖选票是正常的事情,一手交钱,一手交票。请客吃饭的事情比比皆是。人越穷,人数越少的地区,就越容易收买。很多时候,贵族甚至不需要收买,因为一个选邑往往是贵族的家产之地,贵族一声令下即可。有的选区就是没有人居住的,谁买了这个地方就有席位。例如皮特家族就是因为地产,老小皮特都可以顺利当上议员。小皮特从政的年龄才24岁。
1788年,光荣革命一百周年,1789年大革命爆发,这些给英国改革注入了新动力。潘恩激进思想的传播,也推动了议会改革。社会的变动,工业革命的纵深推进,以及英国议会中的斗争,加上北美和法国革命的影响和传播,尤其是工人阶级运动和英国的中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和政治倾向的运动,英国的议会改革即将迈开更大的步伐。
这就是1832年议会改革为标志的19世纪的故事了。
我们看到,权力自带魅力,自备光环,没有任何的权力主动退出权力场和名利场,无论国王、大臣还是贵族议员。
我们也同时看到,远离了权力漩涡的国王,再不见宫廷争斗的血腥,也不见继承权争夺的残酷,《国王的演讲》反而被人们励志而美妙地演绎和传诵。
电影《国王的演讲》海报告别了18世纪的英国,同时告别专权和“旧制度”,伴随着各领域的狂飙突进和凯歌高奏,正如一趟稳健的史诗号列车,奔向日不落帝国的巅峰之途。
[注]
1、本节始,转换写法,不再“即兴评论+文摘或改编”,而是摘录融入笔记中,一气呵成;
2、本节源自:《英国史》(卷四,转型时期——18世纪英国;第一至五章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辉格党的优势,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托利党的保守时期, “旧制度”与议会改革运动);
3、图片多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