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关于之前的《拉普拉斯神兽&因果关系》篇产生了一些分歧,今将对话录作为它的续篇,以解释一下关于悖论的若干看法。
许安:在你的《拉普拉斯神兽&因果关系》篇里,你为什么说佛陀就是半个拉普拉斯神兽呢?你这是在否定佛陀的学说嚒?
刁文:不是的。之所以说佛陀是半个拉普拉斯神兽完全是基于对他的尊重,我强调了的,这与信仰无关,只与逻辑有些关联。对于信仰,我们是不能简单地运用逻辑加以解析的。很多人或许没意识到,潜意下逻辑本身也是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它受缚于语言本身(自我认知)封闭环,不可避免地存在区域内的“正确”与区域外的“缺失”交合上的困顿。事实上,对于悖论,在我们平常的语言里经常都会不自觉的用到它,却毫无感觉。譬如经常有人会说“世上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的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譬如生命的诞辰,母婴孕育过程也是一个悖论的关系,直到他们分离。
许安:有关悖论方面你能不能再给我们讲解一下?
刁文:我对这方面其实也是一知半解的。第一次了解悖论这个概念,还是在大学学集合论,听老师讲述基础数学时关于罗素的悖论(其基本思想是: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A要么是自身的元素,即A∈A;A要么不是自身的元素,即A∉A。根据康托尔集合论的概括原则,可将所有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构成一个集合S1,即S1={x:x∉x}。)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很讲究逻辑关系的学问,但就是这么严谨的学问,构建其大厦的基础却是建立在悖论这个沙滩之上的。按我的理解,说穿了,就是语言无法完成它的自身概全,当它抵达某一临界必然会导致某种循环的论述,即,A就是A,用任何语言去描述和诠释都是一种粉饰和装扮,都不是A的本体。
譬如我们听喜好佛学的人讲:“我是不存在的”;“世上根本无我”;“无我中处处有我”等诸如此类话,你根本就不能用逻辑这顶帽子去给它戴,戴也是戴不上的。
段靖:教课书上讲,悖论通常是指这样一种命题,按普遍认可的逻辑推理方式,可推导出两个对立的结论,形式为: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你刚才说的那个“无我中处处有我”,按我的理解就是佛家人在此只做过程存在的事实描述,而不做任何直面的逻辑推理,即为真性观。
“忒修斯之船”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一艘不断航行的船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更换破损的木板,以此保障整个船只的安全和完整。但是只要航行的时间足够长,整个船上的所有木板总有一天会被彻底更换一遍,这时的船究竟是启航时的状态还是已经变成了由无数新的木板组成的新船呢?
蒼介:是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很多年,因为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也在进行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难道一个周期过去以后,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对自我认知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的自我怀疑。
我个人理解,文兄之所以说佛陀是半个拉普拉斯神兽,意思是指佛陀一方面采用“因果律”来劝导众生毋作恶,要行善事积现世德和未来德,另一方面他又在否决宿命论,意思是只要你现在醒悟还来得及,你本身就是佛,只是蒙了尘的佛,修行,修的就是除尘去苦,而明心见性。
刁文:我对佛学只了解了一点皮毛,不敢过多言说。因此我一再强调我所说的与信仰无关。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很多悖论都是产生于人们对周遭事物(或现象)的发生,而进行的某种探索性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思想上的悖论。并不是说悖论就等同与Bug,事实上,提出悖论和解除悖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着关键性推动作用的,探索之旅的有趣性增可能就在于此。就好比有人一直在追问人生意义一样,倘若真的有那么一条真切的意义条文摆在那里,人活着将会是多么无趣的一生啊。事实上,恰是因为它没有意义,而对此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见地的人为赋格才更有意思。
许安:在我感到有点烦躁的时候,我经常会不断诵读《心经》,在诵读中把心思放空,觉得还是挺有效果的。但对释迦牟尼佛涅槃前说,他此生根本没传什么法感到有些困惑。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蒼介:这应该就是打个补丁吧,意思就是所有的“法”,因为语言的缘故(说不尽),其实都是“指月说”,并不是本来面目,“法”对映下来就好比是化学方程里的触媒,它只起到催化作用,而不参与反应的结果本身。至于咒语之类的作用,大致与能量有关,“音”和“意”都是一种能量的载体,至于效用,可能与同频共振有关,但这也只是一种猜想。有关这方面就要牵扯到密宗的“信”和“印”与数学里的“算法”之间的作用,和类似于道家的“无中生有”观吧。刁文把它归于思数集里,我对此也不是太明白。
刁文:我那个只是一个猜想。我只是想把灵性这个存在,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在我看来,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所从事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物性的展开,某些哲学研究的对象,表面看上去是在从事精神领域方面的研究,但剥去那个表层,依然还是围绕着物性上的展开,按现代时髦的说法就是(物质)波粒二相性的不同展示。我所讲的思数集里的元素,是完全脱离于物性的另外的一种存在。譬如:信息、程序算法,它是客观的一个存在,而有关这样的存在是完全抽离于物性的一种独立存在。1+2=3,是一个算法的展示,对于这个算法,你套用哪一个物性都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把类似于这种的存在纳入单独的一个集合群,加以区别。事实上,在我的思数集里,其元素表现的是一种虚拟波上的开放区间(μ=h/(0,i),而不是具象的某一实体(对映来说,实有的波都是一种实体)。这是蛮抽象的内容,我也是在尝试着能在此有个突破,但好像极其不易。从现代智能AI上的研究方面去解读生命,它的体征直接指向的就是其内核“算法”,当“算法”迭代抵达某一个量的级数,“算法”自己就会生成更为抽象的、活体的涌动——“无中的我”,这的确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生命的实质是什么?灵魂的实质是什么?我目前的认知就是——有物性实在群体涌动派生出来的“空相的具有”,祂是虚有的存在但祂又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时空里的存在。诸如这类描述,你拿一般朴素的语言,又怎么能够描述的清楚的呢?撇开后来的大乘佛教的神灵附说外,佛陀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很无奈的,毕竟语言是要发展的,他用他当下的语言也是很难准确地描述出他的思想观念(觉悟)。
段靖:马斯克认为我们这个生命体就是生活在虚拟的程序里的一个矩阵,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大矩阵。
蒼介:这类话题比较烧脑,目前也无法得到证实。诸位,还是就此打住吧。
段靖:的确,太虚了,不实在。回到悖论上来说,我以为对于Bug的存在还是很神奇的,能不能说,生命体其实就是一个Bug的存在?
刁文:这个话题留到以后再聊吧。许安今天提的是悖论。我们能否能够这样看待它,就是关于同一个悖论的出现,人们由于各自的认知边界不同,所以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见地,科学有科学的说法,哲学有哲学上的解释,宗教有宗教方面的诠释,倘若大家能够排除攻击、非我莫属的心态能在一起交流和探讨,很可能就会在这个交流的过程里产生出新的思法和境地。我想,无论是提出悖论,还是解构悖论,都将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进步的动力之源吧。有句话说的好:会提问,考人水平;能回答,亦属不易。
这时,另有一生活挚友加入,说:你们几个还是务点实吧,尽谈些不接地气的东西,没有。没听说过这句话吗?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你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乏的就是踏实。
哑然,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空想者对于这地儿的人来说,几乎就等同于废人一个。还不如喝个酒、染个色来的痛快。
于是,话题转入美色美食上了,索性来上一局,你别说,还真的挺踏实。
此时此刻,想起了余华《活着》里的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你认为,他说的对吗?是无奈的苟活者发出的叹息之声?还是生命本身就如此,求存为第一要素,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活着的本身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