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杂说(四)》赏析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开心颜_ad73

韩愈《杂说(四)》赏析

张慧林

学过古文的人没有不知道韩愈的。他的《杂说(四)》《师说》是初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必背篇目。他的《祭十二郎文》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文中很重要的一篇,有人把它跟袁枚的《祭妹文》合称为祭文典范。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散文真挚有情,发自肺腑;行文质地朴实,跌宕有致;语言简洁流畅,风韵甚美。

今天我们对《杂说(四)》从内容、论证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赏析。

慨叹千里马,痛批食马者

曾经有人把《杂说(四)》命名为《马说》,本文中心意思简单明了,就是谈如何对待千里马的问题。文章以马喻人,借千里马论述当世的人才观。

行文开篇由“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起,转而说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批评世人不识千里马。语言简明,直达论点。接下来谈千里马的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慨叹世人无才,不能识别千里马,使千里马与普通马一样生老病死,多么可恨啊。

谈千里马的特点,吃的多,但是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还像普通马一样喂养,甚至老嫌马吃得多,时而克扣点饲料。千里马吃不饱,力量就不足,千里的才能就显现不出来。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因喂马者愚昧,没有让千里马的才能显现出来。这让我想到了家里喂的牧羊犬了。在它刚刚长大的时候,我们每天给它熬食,一天喂两顿,一顿能吃差不多一锅,那段时间牧羊犬毛色黑中透亮,像披着一层绸布。目光有神,精神头十足,人见人爱。去年,家里有一段时间忙顾不上,没有给它熬食,每天给它喂一个鸡架,再备点狗粮。它的肚老是扁的,经常往地上一趴就不起来。我们还以为它年龄大了懒了,不愿意蹦跳了呢。后来,暴病而亡。现在回想起来,对它照顾不周,是造成它死亡的主要原因。

韩愈批评喂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三个“不”句连用,构成排比,气势如虹。而后模仿喂马者的动作和语言,“执策而临之”,说什么“天下无马!”一副愚蠢至极的可笑可恨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韩愈发出感慨,“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不知千里马啊。结尾处,韩愈直言不讳,强烈地抨击是喂马者不知道不懂得千里马,而不是没有千里马。读后,我们能清楚地体会到韩愈情感的愤恨至极。

韩愈以马喻人,借批判喂马者,批判当权者不会对待人才的状况。

论证有力,情感强烈

《杂说(四)》观点鲜明,论述具体有力。文章开篇点题: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伯乐,缺少识别千里马的慧眼,而后描述千里马被当作普通马喂养的情形,“祇辱”“骈死”等词的运用,表达了韩愈对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同情,对食马者的愤慨。

阐述部分采用对比方式,千里马的特点之一是吃得多,但是食马者不给千里马以足够的饲料,让千里马处于吃不饱的境地,而千里马因吃不饱,所以力不足,才美显现不出来。两相比较,使人明白了食马者的愚昧和无知。接下来反问道“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千里马连普通马的待遇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有千里的才能呢?反问铿锵有力,批判力度强硬。

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先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紧承上文,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丑态,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十足的妄说。深刻揭露这种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呜呼”领出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为下句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点明中心,结住全文。

文章言不甚多,而立意深刻;句不甚长,而情感强烈。句式上肯定与否定并用,整句与散句兼使;灵活使用排比与反问,增强气势;巧妙摹仿语言神态,生动逼真。短小精悍,讽喻含蓄,是文言论述文的精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