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父母》拆解:我的父母像孩子(天天)
DAY1
【原书信息】

作者: [美] 琳赛·吉布森(Lindsay C. Gibson)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译者: 魏宁 / 况辉 出版年: 2017-6ISBN: 9787111563822
【开篇介绍】
一直以来,人们默认做为成年人的父母应该是比孩子更成熟的,但是事实上有些家庭的父母可能比他们的孩子更像孩子。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看不出这些不成熟的父母究竟有什么问题,他们举止正常、言行合理,也能为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可遗憾的是,这些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却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他们常常只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而置孩子的心理需求于不顾。
在这样情感不成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虽然可能表面上并不缺乏父母的陪伴,但孩子的成长过程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孤独之旅,父母看似近在咫尺,其实却永远遥不可及。
【今日导言】
孩子们通常不能判断他的父母是否属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因为通常他们压根不会有这个意识,而父母们对自己情感是否成熟的觉察又因人而异,有些父母终其一生可能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成熟曾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给孩子的影响】
童年时父母的忽视和拒斥会对一个人的自信以及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人们不断重复过去那种痛苦的经历,同时又为自己的不开心而自责。即便有些人成年后取得了成功,也无法完全消除生命早期父母做带来的负面影响。
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在一起会让人感觉很孤独,尽管这些父母也能为孩子提供膳食并保障他们的安全,但因为他们不能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孩子们内心仍旧感觉非常空虚。
情感亲密与情感孤独
情感亲密——是指有这样的一个人,你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感受都告诉他,你可以完全对他敞开心扉,而不用担心受到伤害。情感亲密能够让你感到发自内心地满足感,让你觉得你完全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而不必去担心他对你的评判。
孩子的安全来自于与亲密照料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孩子需要与父母进行真实的情感互动来获得安全感,注重情感联系的父母会让孩子感觉总是有人可以依赖,这样的父母具备足够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会很包容。他们还能敏感地捕捉到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并且乐于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孩子们感觉父母喜欢和自己在一起,同时他们也喜欢和这样的父母在一起。
情感孤独意味着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缺乏足够的同情。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常常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感受。此外,他们不重视他人的感受,而且也惧怕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他们会对自己的情感需求感到很不自在,因此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在情感层面给孩子提供支持。
所以,如果孩子很沮丧,父母可能不但不会去安慰孩子,他们可能会变得怒不可遏,甚至会惩罚孩子。父母这一系列的举动阻碍了孩子们渴望倾诉的本能,使得孩子渐渐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情感孤独这个术语本身就给出了它的治疗方法:只需有另一个人真诚地在意你的感受。
情感孤独让人十分痛苦,所以,孩子们为了能尽可能多地和父母交流,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首先他们认为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就需要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会期望别人为他们提供帮助或者对他们感兴趣,相反,他们会去帮助他人,并让别人知道他们没有太多的情感需求。但是,因为他们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这阻碍了他们与别人的真诚交流,结果是他们反而感到加倍孤独。
最后他们只好希望能忘记自己的童年,他们只想快点长大,早日独立,他们认为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自由,但急于离开家庭的他们最后却可能和错的人结婚,忍受对方的利用,或者守着一份事倍功半的工作,最后他们又回到了童年时最熟悉的那种孤独中去,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既然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少交流如此痛苦,那么为什么成年后他们还是会重蹈覆辙?因为大脑的最原始部分告诉我们,安全感源于熟悉。我们倾向于回到之前经历过的情境,因为我们知道如何去应对。作为孩子,把父母视作不成熟或者有瑕疵的人让我们感到恐惧,但否认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无法识别出那些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因此过去就会不断重演。
【情感不成熟的人的性格特点】
情感成熟
在我们探讨何为情感不成熟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什么是情感成熟。情感成熟是指一个人能够客观地进行思考并能与他人保持深层的情感联系。情感成熟的人可以独立地完成很多事,同时还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并且他们能将两者顺利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他们有着很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并且很珍惜他们最亲密的关系。
而情感不成熟的人的行为、情绪可能会与此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情感不成熟的人的性格特点是相互联系的,那些具有其中某一种性格特征的人往往也会具备其他的性格特征。
例如,他们通常很固执,很少反思自己。
他们抗压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拒绝理性分析当前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情绪化的反应。
他们喜欢做让自己最舒服的事,情感不成熟的人就像孩子一样,他们做决定时也喜欢做让自己舒服的事,不会考虑后果。
他们很主观,他们不会去客观地分析问题。
他们不尊重人与人的差异性,情感不成熟的人常常不能容忍他人的不同观点,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用相同的方式看问题,他们无法接受别人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不同,情感不成熟的人的自我为中心是他们总是保持着高度的防御心理,他们害怕别人揭露他们,说他们很糟糕,或者根本不值得被爱。他们很在意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却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他们有时会角色翻转,父母反而非常渴望得到孩子的关注和安慰。
他们缺乏同理心并且对感情不敏感,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阐述了同理心和同情心之间的差异,真正的同理心不仅仅是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还应该能对这些感受产生共鸣。而情感不成熟的人缺乏同理心,他们通常可以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但不会借此来促进彼此的情感亲密,相反,你会觉得自己的想法被他们摸透了,但他们不会对你报以同理心。
【带给孩子的体验】
情感不成熟的人不重视修复与人的关系,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并习惯推卸必要的情感工作,他们只关注于别人是否能让他们舒服。
沟通很难或者完全不可能
与情感不成熟的人沟通常常让人感觉是单方面的行为,他们对共同的话题丝毫无感,他们只对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感兴趣。
他们激起愤怒
约翰•鲍比发现被父母忽视后,孩子们通常会很生气。有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或转而针对自己。当愤怒被这样内化,人们会倾向于不切实际地批评和责怪自己。长此以往,他们最终可能会严重抑郁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
他们通过情绪传染与人进行沟通
情感不成熟的人对自己的感受意识不强,缺乏情感体验,所以,他们通常会表现出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谈论他们。他们使用一种被称为情绪传染的沟通方式来让别人体会到他们的感受。而这正是婴儿和孩子表达他们需求的方式,他们哭闹,直到照顾者找出问题并解决。情感不成熟的成年人会用同样的方式来传达情感。
他们不做情感工作
情感工作,是指为理解并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而付出的时间、精力。情感需求则是指人们渴望被别人需要、赞赏、爱和关心。然而,情感不成熟的人却往往会因为缺乏这种能力而自豪,他们会为自己的冲动行事和反应不敏感找借口,他们可能会说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自己没有理解他人感受的义务,而情感成熟的人总是很在意他人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良好关系的一部分。
他们很少给予
他们渴望别人注意到他们的需求,但自己却很少给予。这一特质被研究者利•麦卡洛称为糟糕的接受能力。他们渴望别人能够明白他们内心的想法,如果别人没能快速地预见到他们的想法,他们便会非常生气。情感不成熟的成年人典型的潜需求是:“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应该知道我想要让你做什么。”
他们拒绝修复与人的关系
任何关系都可能会出现问题,一个人有自信并且成熟,才会承认错误并努力使事情变得更好。但情感不成熟的人拒绝正视自己的错误。
他们需要他人的模仿
模仿是成熟的父母对子女本能的同理心和亲密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情绪敏感且反应很快的父母,通过在他们脸上表达相同的情绪来反映他们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很悲伤的时候,他们会表示出关心,当孩子很快乐的时候,他们会显得很热情。孩子从父母良好的反映中体会到了被人理解的感觉。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则期望他们的孩子来了解并反映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不能按他们的期望行事,他们会感到非常沮丧。
他们的自尊取决于你的顺从
情感不成熟的人只有在别人完全服从于他们的时候,才会感觉良好。所有的互动都可以归结为他们是好是坏,一个沮丧或挑剔的孩子,会引起他们对自身的忧虑,如果不能让孩子立刻顺从,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他们认为角色是很神圣的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希望孩子尽好自己的本分,包括尊重和服从他们,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角色权利。
角色权利
角色权利是指因你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应受到的特别对待。当父母仅仅因为他们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就感觉他们有权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时,这便是角色权利的表现形式之一。
他们寻求的是纠葛而不是情感亲密
在情感亲密中,两人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我,而且很享受深入地了解对方,彼此通过接纳对方来建立情感上的信任。而在纠葛中,两个情感不成熟的人都依赖于他们各自扮演好让对方舒服的角色,如果其中一人越过了彼此关系的边界,另一个通常会非常焦虑,只有回到既定的角色中去,这种焦虑才能消除。
他们有着反复无常的时间观
对于情感不成熟的认来说,情绪冲动时,他们完全不会参考过去的经验,同样也不会考虑以后的后果。
【四种类型】
不成熟的父母大致可以分成四类,虽然她们对情感不敏感的表现方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能始终如一地让一个孩子对亲子关系产生安全感。在了解这四类父母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同类型的育儿方式是如何影响婴儿的依恋行为的。
不同类型的育儿方式如何影响婴儿依恋
玛丽•爱因斯沃斯等人在1971-1974年进行了著名的婴儿依恋研究,在实验中,那些对孩子情绪更敏感的母亲养育的婴儿表现出了更加稳定的依恋行为。高度敏感的母亲通常都能与婴儿相处融洽,甚至能觉察来自婴儿微妙的信号、愿望和情绪,准确理解婴儿的想法并表示同理心。
相反,对婴儿情绪不敏感的母亲无法理解婴儿的大部分行为,因为缺乏同理心,不敏感的母亲要么在做法方面,要么在即时性方面无法对婴儿发出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回应。所以,母亲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对亲子关系中婴儿的依恋行为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情绪型父母:
他们有着可怕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他们感到不安或焦虑,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安慰他们。严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患有精神性疾病。所有这类型的父母都难以忍受压力和情绪刺激,即便是对于一般成年人完全可以处理的情况,他们却可能发生情感或行为的失衡。电视剧里会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哭天抹泪、咆哮不已。
驱动型父母:
驱动型父母极具目标性且非常忙碌,他们力求把所有的一切包括其他人变得完美,虽然她们很少对孩子表示真正的同理心,但对于孩子的生活,他们会试图控制一切。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属于这一类型而不自知。
消极型父母:
他们比其他类型的父母危害要小一些,但他们会有一种放任的心态,他们很容易把教导孩子的权利交给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伴侣,甚至会对孩子受到的虐待和忽视视而不见。这种父母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很可能会抛弃孩子离家出走,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会让孩子感觉非常受伤。
拒绝型父母:
拒绝型父母是四种父母类型中最不具备同理心的。不管他们的行为是温和的还是严厉的,他们都不喜欢情感亲密,而且也不想被孩子打扰,他们大多想独自坐自己的事。即使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也仍然很少与人真正亲密。拒绝型父母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仿佛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们习惯把自己看成是父母的困扰,这使他们常常轻言放弃,但即使在成年后,这些被拒绝的孩子,依然很难开口求人。
DAY2
【今日导言】
孩子对待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反应方式不同,但他们潜意识里都会形成治愈型幻想,他们还会采取扮演角色型自我的方式来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那里获得一些关注。
【治愈型幻想】
不成熟的父母强迫孩子适应父母的情感,孩子会采取很多方式来回应,因为孩子始终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并期望与他们有更多的交流,所有情感被剥夺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幻想着自己将来有一天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们会想象使他们感到舒服的一切。
孩子觉得要治愈童年的痛苦和情感孤独,关键在于摆脱真实的自我,所以,每个人的治愈型幻想都是以“要是......就好了”开始。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要是他们很无私或者很有吸引力的话就好了,这样他们就会被人爱,或者要是他们可以找到一个更敏感、更无私的伴侣就好了。他们还可能认为如果他们变得非常著名、非常富有或者让他人非常害怕他们,他们就能被治愈了。
但治愈型幻想只是孩子们想出的解决方案,它往往并不适合成人的现实。治愈型幻想让孩子可以乐观地面对童年时痛苦的成长经历,他们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会被人爱,并且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种治愈型的幻想会激励着他们前进。当他们成年后,在心底里期待着最亲密的关系来使他们的治愈型幻想成真,比如我们也许会认为我们的情感孤独最终会被一个总是考虑我们的需求的伴侣或是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的朋友治愈,但通常,这些无意识的幻想是另我们相当自我挫败的,因为我们通常忘记了,其实我们正视图把一种幻想强加给别人。
【角色型自我】
如果你的父母在你童年时忽略了你真实的一面,那么你大概会清楚该怎么做才能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你会渐渐用角色型自我或者虚假的自我来取代真实的自我,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让你在家里拥有一席之地,例如,你会觉得如果我做出牺牲,别人就会赞美我、爱我,或者注意到我。角色型自我的转变过程其实是无意识的,没有人故意去那么做,成年以后,我们会继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样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
做为孩子,如果你发现一个角色非常符合你父母的需求,你可能会很快与这个角色型自我融为一体,你会变得更加看不见真实的自我,而背离真实的自我会破坏你成年后与人的亲密关系,你必须尽可能多地展示你真实的一面,别人才可以与你建立联系。否则,这一切可能只是两个角色型自我在演戏。
角色型自我没有自己的能力来源,它必须从真实的自我中窃取生命力,所以扮演角色比做真实的自己要累得多,因为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装成另一个人。正因如此,角色型自我常常感到不安,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是个“骗子”。
总体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应对情感剥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内化,要么外化他们的问题。意思是说,那些作为自我掌控者的孩子相信改变取决于他们自己,而外物掌控者则期望别人来为他们解决问题。大多数孩子在争取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主要采取其中的一种方式。孩子们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则是由他们的天性使然。但理想的状态其实是这两种方式的巧妙平衡:即自我掌控者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而外物掌控者则试着学会掌控自己。
【自我掌控者】
自我掌控者会通过自我反思以及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来从内部解决问题,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更努力,来让事情变得更好,他们会本能地承担起独自解决问题的责任。他们的焦虑主要来源是当他们冒犯了别人,害怕被人说成骗子时产生的负罪感。他们与人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他们过于自我牺牲,然后又会因为自己付出过多而心生怨恨。
【外物掌控者】
外物掌控者坚定地相信,外界需要适当地改变来适应他们,或者让他们更开心,要是其他人给他们想要的一切,他们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他们往往不会进行自我反思,常将责任归咎于其他人和环境,而不是归咎于自己的行为。外物掌控者觉得有能力的人理应帮助自己,他们往往认为生活很不公平,因为好的东西总是被他人得到。
他们依赖于外部的安慰,这使他们容易受到药物滥用、不良关系等的影响。他们焦虑的主要来源是,他们可能会与那些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外部事物断开联系。他们与人的关系的最大问题包括容易被冲动的人所吸引,过于依赖别人的支持以及他人带来的安定感。外物掌控者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外界,好像现实是错误的,但外化会阻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因此,常导致情感的不成熟。
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一种类型的行为和态度和另一种类型会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一旦外物掌控者掉入人生低谷,他们有时也会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而不是希望世界来适应他们。又比如,在巨大的压力下,一些自我掌控者可能会和外物掌控者一样反应冲动。总体上,外部掌控者更加不切实际,适应力较低。这是因为极端外物掌控者的不成熟的应对机制很难发挥作用,使得他们根本无法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这种应对机制也无法促进他们心理发展的成熟。
DAY3
【今日导言】
当我们深陷角色型自我和治愈型幻想之中时,真实的自我也会找到它独特的表达方式。
【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不受把我们塑造成角色型自我的家庭压力的影响,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说真话的意识。它像一个非常精确、能够自我感知的神经反馈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确保让人处在最佳的状态。当我们与自己内心真实的自我趋于一致时,我们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并感觉到自己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中,我们会变得更专注于解决方案而非问题本身,一切似乎都变得可能了。
【真实自我的渴望】
真实的自我就像一个健康而又活力充沛的孩子,它渴望成长、被理解和表达自己,真实的自我会不断激励着你前进,好像你的自我实现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样。只要得到大人的支持,孩子们其实是可以保持真实的自我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有时却会因为展现真实的自我而遭受大人的批评和羞辱,那么他们可能会因为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感到尴尬和羞愧。他们会认为只有通过假装成父母喜欢的样子才可以赢得父母的爱与关注,继而他们会选择让真实的自我保持沉默,然后听从角色型自我和治愈型幻想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现实都疏远了。
【练习发现真实的自我】
你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把纸纵向对折,然后在纸的两面分别写上:我的真实自我和我的角色型自我。然后在我的真实自我的那一面,回忆你的童年,在你尝试扮演其他人之前,你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学会判断和批评自己之前,你喜欢做什么?如果不用担心金钱完全让你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你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翻到另一面,开始思考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做过哪些自己实际上并不感兴趣的事?为了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你让自己做过什么事?你为了什么事把自己批评得最严重?
当你完成这些答案之后,过几天再把这张纸拿出来,比较一下你两面所写的内容,对照你现在的生活,看看自己是在遵循自己的本心生活,还是一直在受角色型自我的掌控。
【崩溃——觉醒】
当角色型自我和治愈型幻想给一个人造成的痛苦远超过其带来的利处时,人便会崩溃。人们通常认为我们的自我在瓦解,但其实是我们为否认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作的斗争失败了。过去的情感创伤使我们越来越难以保持情感的麻木,痛苦让我们在自己所有的经历中发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一直在试图唤醒你,它希望你不要再相信你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它也不希望你靠幻想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观察到,人们要学到新东西,必须打破旧的的心智模式,并与新的知识重新融合。这一打破与重新融合的过程是让智力发展持续进行的关键。波兰的精神病学家卡奇米日•达柏斯基持有相似的观点:他创造了术语“积极的分解”来形容人们打破旧有的心智模式,进行重组后使其情感变得更为复杂的过程。
达柏斯基观察到,在经历过情感巨变之后,心理上无意识的人不太可能改变太多,而有些人却能够把这些痛苦的经历当成认识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些人也学会了如何应对类似的情况。达柏斯基认为那些能够容忍消极情绪的人往往更具发展潜力,面对困难,这些具备发展潜力的人不会选择逃避或者采取防御心理,他们会借此来对自己和现实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愿意进行自我反省,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焦虑、内疚、抑郁以及痛苦的自我怀疑,但当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被得到解决,最终会使一个人的个性变得更加强大和更具适应性。
【从角色型自我中觉醒过来】
人们在成年后很可能依然扮演着他们童年时的角色型自我,因为他们相信这样才安全,并且认为这也是让自己被人接受的唯一方法。但当真实的自我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时,人们往往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情感症状而觉醒过来。
1、唤醒你的真实感受
我们中有许多人往往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被接受、不被喜欢或者不能让别人满意而感到内疚和羞愧,这种内疚和羞愧之情常常会让我们无法关照到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觉得,抑制我们的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好人的唯一途径。但这些被我们压抑的情感却还是会时不时地冒出来,所以,在你感到特别焦虑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刻,透过内疚和羞愧,你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隐藏了一些不那么愿意承认的情感。人最不愿意承认的感情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害怕某人,一种是不喜欢某人,可在我们年幼时,尤其是面对关系上跟我们亲近的养育者的时候,对父母本能的爱以及我们不得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使我们觉得承认这样的情感似乎是不对的。
2、唤醒你的愤怒
愤怒是一种个性的表达,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却经常因为孩子的这种情绪而惩罚他们。但愤怒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有益的,因为它能让人们改变行事方式,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当过于负责、焦虑或沮丧的人开始体会到自己的愤怒时,这往往是个好兆头。这表明他们真实的自我开始回归了。
3、开始多关心自己
自我掌控者向来不知道照顾自己,他们总觉得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靠自己来解决,当他们忙于那些本不必做的事情时,往往会忽略自己身体的疲劳和疼痛,甚至最终影响自身的健康。对于自我掌控者来说,时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许并没有必要,劳逸结合才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4、因关系破裂而觉醒。
我们会将在童年学到的处事方式照搬到复杂的成人关系中,亲密的成人关系总是充满着感情纠葛,人们往往会因为情感需求得不到幻想中的满足而矛盾不断。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常常把年幼时父母的问题和成年后伴侣的问题混淆在一起,然后我们可能会对伴侣更加生气,因为伴侣总是能让我们想起过去经历的种种,当关系破裂时,我们反而会觉醒并且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5、不再把他人理想化
父母比我们更成熟、更聪明、比我们理解得更多,我们在潜意识里一直这样认为,所以当孩子看到父母的缺点可能会感到尴尬,甚至是害怕,即使长大成人后,我们也会尽可能地避免看到父母不成熟的一面,也许我们一直想要保护父母脆弱的一面。对父母的局限性保持天真的态度比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局限性要容易得多,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父母很可能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完美的。
6、认识你的优点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通常都不太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缺少发现孩子优点的能力。所以,考虑自己的优点往往会让这些孩子感到不好意思。知道你的优点能帮助你认识自我,让你更乐于为这个世界奉献一些东西,这种自我认知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使人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
7、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
找到你过去生活被你倚重却并不合理的价值观,然后重新调整你生活的指导原则,并有意识地选择新的价值观。
8、摆脱童年的阴影:觉醒
那些表现出稳定依赖行为的孩子,在研究者对其父母的特点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能给孩子带来足够安全感的父母非常愿意回忆和谈论自己的童年,尽管有些父母的童年生活可能非常艰难,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很稳定,他们会花时间思考并消化自己童年的经历,乐观地看待自己的过往。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孩子的依恋行为会如此稳定,因为这些父母并没有回避现实,他们已经处理好了自己过去的问题,可以和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所以,摆脱童年的阴影,意味着你可以直面过去痛苦的现实,你咀嚼它,直到它们成为你可消化的一部分,成为你可以面对的历史。
DAY4
【今日导言】
小时候我们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这让我们渴望得到他们的爱与关注。但如果我们不想在成年后的关系中仍然扮演童年时期的角色型自我,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地与这个角色保持距离。
【承认我们的父母并不完美】
童年时期,我们常常认为我们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同时特定的文化传统也给我们大多数人灌输了许多类似“所有的父母都非常爱他们的孩子”这样的观念。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父母是你永远可以信赖的人”,“不论你的父母做了什么,他们都是为了你好”,可是很多人并不明白,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情感并不成熟,那么以上的说法就会变得很不准确。
【停止幻想父母会改变】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往往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幻想:他们的父母终将改变他们的心,并对他们表达爱意。然而现实中,那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往往会拒绝所有他们应当承担的责任。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治愈型幻想中,并期待他们的孩子来弥补他们的童年缺失。为了追求父母的爱,许多人会围着父母转来转去,哪怕他们得到的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回应,成年后,这些人为了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常常会去学习各种交流技巧,但结果却常常同样收效甚微。
【如何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他人)相处】
独立观察
获得情感自由的第一步是你需要独立地评估你的父母是否属于情感不成熟的那类人。家庭治疗师莫瑞•鲍文发现,当人们可以保持中立的态度观察时,就不会被其他人的行为伤害或因此陷入情感困境。所以,当我们在和情感不成熟的人交流时,我们要使自己进入观察的、冷静的、客观的思维框架之中,此时你不受他们的影响,也不会做出过于情绪化的反应。如果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又开始变得情绪化,说明那些苦恼又开始触发你的治愈型幻想,这种不适的感受提醒你,你在做出回应时应该摆脱情绪化的模式,采取观察的模式。
观察可以让你在与不成熟的父母或者爱人相互关联的过程中,不被他们的情感策略所影响,在这里关联和关系是不同的,在相互关联中,双方虽然会沟通,但却对情感交流没有过高的要求。但真正的关系则意味着你们彼此要保持开放,并和对方保持情感互惠。但如果你尝试与情感不成熟的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尝试向他们寻求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你很可能会无功而返,所以,和他们建立关联而非关系可能会更合适。
成熟意识法
抛开关系、进入观察者的角色,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成熟意识上,然后大致观察并评估他人的情感成熟度,一旦你确定了对方的情感成熟度,他人的行为也就变得更加容易预测并更易被理解了。记住,评估和你交流的人的情感成熟度,是你在任何互动中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确定了对方的情感成熟度,接下来有三种方式可以让你与人更加平和的交流:
1表达之后就不再把事情放在心上
直接表达你的感受或者你想要的,享受自我表达的过程,但不要过分介意对方的反应。重要的是你清楚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2专注于结果,而非关系
你只能为你们彼此的交流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如果你的目标针对的是改善你们的关系,你肯定会失望,因为,你不能期待情感不成熟的、患有情感恐惧症的人轻易做出改变。例如,你的目标可能是“我必须和父母说春节我不回家了”,而不是期望他们变得理解你。当然,你和情感足够成熟的人在一起交流情感问题则是没有问题的,当你和情感成熟的人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反而会促进你们的感情和相互了解。
3不要与对方建立密切关系,要善于控制
与其和情感不成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不如掌控好你们交谈的时间和主题。你需要不断引导你们谈话的方向。
摆脱角色型自我
当你学会冷静地观察你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和你的角色型自我,这将帮助你更顺利地获得情感的自由。与父母或者情感不成熟的人交流互动的终极目标是掌控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必须保持观察,注意自己的感受,也观察他人的举动,并且明确自己在交流中想得到的结果,这些都能让你保持清醒的思考,防止自己掉入情绪化的漩涡。时刻谨记互动的目标可以让你在被原有的治愈型幻想和角色型自我干扰时,继续保持真实的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当你在采取观察和目标导向法时,你的父母可能会对你表现出突然异常的坦诚,此时你并不应该高兴,即便看起来不成熟的父母终于开始改变了。根据莫瑞•鲍文在1978年提出的观点,当一个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可能会下意识地试图将孩子再次拉入到与他们的情感纠葛当中。所以,你需要记住的是,此刻你需要和他们建立的是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成年人和小孩子之间的关系。
【可能会对你造成阻碍的家庭模式】
在你找回真实的自我、获得情感的自由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
个性得不到鼓励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害怕孩子的个性,孩子的个性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一种威胁,因为,相比于真实独立的人,把家庭成员看成行为可预测的幻想型人格会让这些父母更有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会试图控制孩子,他们的子女为了避免父母的焦虑,就会选择压抑自己那些可能会扰乱父母世界观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对个人需求和偏好的否定
有着严格控制欲的父母常常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他们会给你灌输很多让人自我挫败的想法,比如,你要首先考虑他人的需要,永远不要为自己辩护,也不必寻求帮助。对此内化型的孩子会将父母的这些教导谨记在心,为此他们甚至会觉得他们自己真实的内在体验并不合理,这样的孩子认为“好”就是指按照父母的需求,尽可能地保持低调。而外物掌控者类型的孩子则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视为无足轻重,甚至是让人蒙羞的东西。
坚持内化父母的声音
其实,每个人都会内化父母的声音,这是我们被社会化的方式。小时候,我们会不断接受和吸收来自我们父母的观点和信念,并渐渐把这些信念当成是自己的,但其实,这些声音只是小时候照顾你的人的观点的反映,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的这些观点中有些可能并不准确,甚至还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歪曲你的才智、价值和道德品质。为此,你要学着重新开始分辨,你要真实认识自己的价值,你要有意识地摆脱父母那些并不准确的声音,避免受它们不好的影响。
【找回自由的体验】
拥有做人的自由、不完美的自由
而没有角色型扮演和幻想的生活的第一步,便是你可以拥有做人的自由、无需完美的自由,你无需再去听从你大脑中从小内化的父母并不准确的声音的指令,你也无需再去时刻根据父母曾经的评价来对自己进行自我审判和自我贬低。你只需要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和声音,而无需去达到那个不准确声音所让你达到的完美。
拥有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的自由
如果你的童年的想法和感受不能被父母接受或者另他们不高兴,你便会开始抑制这些真实的想法,你会觉得这些感受很危险,严重时你甚至会觉得,如果你拥有某些想法和感受,你就是一个坏人。但是现在,你要明白,想法和感受的产生其实是不由自主的,而接受它们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成为了一个坏人。相反,这会让你更加成熟和完整,你会开始理解自己的思想。
暂停接触的自由
如果你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伤害了你的感情,或者拒绝尊重你的底线,那么你有权暂时停止和他们的接触。对此,你无需感觉罪恶或者自我怀疑,因为,一个人是你的父母并非意味着你就必须和这个人保持情感和社交联系。而摆脱不健康的角色和关系的过程始于我们的内心,而非与人的互动和对抗。
拥有设限和给予的自由
你可以通过控制和不成熟的父母接触的频率,来防止父母对你造成更多的伤害,然后你不再需要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放在父母身上,你可以更多地关心自己。对此,你的不成熟的父母可能会表示抗议,但你无需因为拥有自己的需要而内疚。如果你是个自我掌控者,你要意识到你认为自己如果更努力一点就可能扭转局面的想法并不现实,你的优秀与否也并不取决于你在人际关系中的付出程度,你的责任是照顾好自己,你不必不断去满足他人,对不断对你索取的人设限也并非自私的表现。
拥有自我同情的自由
麦卡洛在2003年提出,你需要自我同情来照顾好你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并对自己具有同情心,是构建强大人格的两大基础。自我同情会让你懂得设限,并停止过分的自我付出。著名的精神病医生丹尼尔•西格尔也曾说过,如果接受自己真实的感受,我们就能被改变。
避免陷入过度的同理心
自我掌控者情绪极为敏感,以至于他们常常会对他人表现过度的同理心。但你需要明白,只有适当的同理心,才能让你在保持对他人的同情心的同时,不丧失自己的意识。
代表自己采取行动的自由
童年时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会让你很无助,这可能会让你觉得除了等待和被动,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但你要注意的是,你并不是受害者,你一直拥有适当地向他人求助的权利,代表自己采取行动可以帮你消除曾经的无助感。
自由地表达自己
你可以向你的父母表达自我,哪怕他们并不理解你,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为了对自己的坦诚,而不是改变他们。成熟意识法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表达自我而不必纠结于说过的话。
通过新途径接近旧关系的自由
你可以用新方式来和父母相处,你要先放下对真诚的情感联系及想要获得他们的情感支持的这种不现实的渴望,然后专注你每次交流的结果。当你足够强大,并不再需要他们,他们也就会不再害怕你的需求会使他们陷入无法达成的情感亲密中,他们反而也能像其他正常的成年人一样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回应你。
对父母一无所求的自由
很多童年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会不断向父母寻求爱、关注和更亲密的交流。但最痛苦的互动也莫过如此。你需要意识到,也许不是因为家庭角色和幻想,成年后你或许并不需要他们,而且他们也可能并不希望你需要他们。所以,你是真的需要他们,抑或他们只是你童年时期一种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的渴望?
DAY5
【今日导言】
尽管那些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可能会让他们的孩子担心其他人不会对自己感兴趣,但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就是时候可以做出改变了。首先,我们需要一起来看看如何在人群中识别出那些可以与之建立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情感成熟的人。
【旧模式的吸引力】
每个人都有原始的本能,那就是认为熟悉的东西意味着安全。因此,即便在成年以后你离开了你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但你很可能仍会下意识地去靠近并接触那些类似你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人。于是,很多年轻女孩子会对真正好的男孩无感,然后却对那些像他们父母们一样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男生兴致盎然。这便是那些童年时期不成熟的父母留下的后遗症。杰弗里•杨发明的图式疗法其中的一个观点认为,我们觉得最有魅力的人恰恰是会让我们想起过去糟糕的家庭生活的人。
【识别情感成熟的人】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识别更多情感成熟的人,然后无论你是要确定可能的约会对象,结交新的朋友,你都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情感成熟的人建立新的密切的联系。
他们立足现实,很可靠
他们不会抱怨现实,懂得如何面对它
他们可以同时感知并思考
他们的表里一致使他们很可靠
他们不会把一切扛在肩上
他们尊重他人,懂得互惠
他们尊重你的底线
他们懂得回报
他们非常灵活,懂得妥协
他们总是心平气和
他们愿意受到影响
他们很诚实
他们愿意道歉并弥补过失
他们懂得做出回应
他们的同理心让你觉得很有安全感
你能感觉他们在关注你并且很理解你
他们想安慰他人,也想被人安慰
他们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改变
他们可以很幽默、很风趣
和他们在一起很愉快
如果一个同时具备了以上多个特点,那么和他在一起你们更可能建立起真诚而又令人满意的关系。现在,你可以慢慢学会如何识别情感成熟的人了,最后,让我们来着重介绍一些可以帮助你使你的人际关系更加真诚而且互惠的做法。从现在开始,忘记旧的相处模式和自我否定的做法,学习如何像一个真正情感成熟的人那样在人际关系中思考和表现。
【探索人际关系中的新型交往方式】
愿意求助他人
需要时我就会请求帮助
我会提醒自己,如果我需要什么东西,大多数人在能力范围内会很乐意帮助我
我会直白地说我想要什么,并解释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和请求
我相信,如果我请求别人认真听我说话,大多数人会接受我的请求
做自己,无论别人是否接受我
当我清楚礼貌、毫无恶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不会太担心别人会如何看待它
我不会强装自己很有精力
我会明确告诉别人我的感受
如果我觉得自己之后会后悔的话,我不会揽下不必要的活儿
如果有人说了让我觉得受到了冒犯的话,我会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会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我只是不想让别人这样平白无故地冒犯我。
努力维持并珍惜与人的情感联系
我会与我特别关心的人保持联系,并且回复他们的电话和电子信息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给朋友提供帮助,也值得被他们帮助的人
即便别人说的话不是那么有道理,我还是会弄明白他们是否是在尝试帮助我,如果他们做出的努力让我受益良多,我会对他们表达我的感激。
如果我对某人很生气,我会想该说些什么来改善我们的关系。我会等到自己冷静下来后,问对方是否愿意听听我的感受。
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
我觉得完美主义并非必要。我更倾向于把事情完成,而非沉迷于把事情做到完美。
如果感到累了,我会休息一下或做些其他事情。如果做了太多事情,我的身体会给我发出信号。我不会等到意外或疾病发生才停下工作。
如果犯了错,我会觉得这是人之常情,人人都会犯错。即使我事先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但结果还是可能出乎我的意料。
我会牢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感情负责,有责任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除了最起码的礼貌,我想不应该由我来猜测其他人想要什么。
与人交流时尽可能做到表达清晰,努力追求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不会期望别人在我没告诉他们的情况下知道我想要什么。他们关心我,并不意味着他们了解我的感受。
如果跟我很亲近的人让我很沮丧,我会借此来探寻自己潜在的需求。然后我会很明确地告诉他们我的想法。
如果感到很受伤,我会先弄清楚是不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我曾经的感情,还是这个人很麻木?如果是后者的话,我会请求这个人把我的话听完。
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但如果他们不考虑我的感受,我会请求他们这么做,然后不再计较这件事。
有些事情,我刨根问底也要问清楚。
如果在交谈时我感到很厌倦,我会礼貌而清楚地告诉对方我很累,我们可以改天再聊。
尽管你童年时期因为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有学会良好的自我接受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也破坏了你对亲密关系的自然渴望,更没有学到以上这些更加成熟的价值观和互动方式,但记住现在你终于长大了,没有什么再可以影响你,你可以开启新生活了。
【全书总结】
1、情感亲密是指有这样的一个人,你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感受都告诉他,你可以完全对他敞开心扉,而不用担心受到伤害。情感亲密能够让你感到发自内心地满足感,让你觉得你完全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而不必去担心他对你的评判。
2、孩子的安全来自于与亲密照料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孩子需要与父母进行真实的情感互动来获得安全感。
3、情感孤独意味着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缺乏足够的同情。情感孤独这个术语本身就给出了它的治疗方法:只需有另一个人真诚地在意你的感受。
4、情感不成熟的人对自己的感受意识不强,缺乏情感体验,所以,他们通常会表现出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谈论他们。他们使用一种被称为情绪传染的沟通方式来让别人体会到他们的感受。
5、角色权利是指因你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应受到的特别对待。当父母仅仅因为他们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就感觉他们有权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时,这便是角色权利的表现形式之一。
6、那些对孩子情绪更敏感的母亲养育的婴儿表现出了更加稳定的依恋行为。母亲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对亲子关系中婴儿的依恋行为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7、治愈型幻想,所有情感被剥夺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幻想着自己将来有一天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8、如果你的父母在你童年时忽略了你真实的一面,为了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你会渐渐用角色型自我或者虚假的自我来取代真实的自我。
9、自我掌控者会通过自我反思以及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来从内部解决问题,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更努力,来让事情变得更好,他们会本能地承担起独自解决问题的责任。
10、外物掌控者坚定地相信,外界需要适当地改变来适应他们,或者让他们更开心,要是其他人给他们想要的一切,他们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11、真实的自我不受把我们塑造成角色型自我的家庭压力的影响,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说真话的意识。它像一个非常精确、能够自我感知的神经反馈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确保让人处在最佳的状态。
12、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观察到,人们要学到新东西,必须打破旧的的心智模式,并与新的知识重新融合。这一打破与重新融合的过程是让智力发展持续进行的关键。
13、获得情感自由的第一步是你需要独立地评估你的父母是否属于情感不成熟的那类人。家庭治疗师莫瑞•鲍文发现,当人们可以保持中立的态度观察时,就不会被其他人的行为伤害或因此陷入情感困境。
14、在相互关联中,双方虽然会沟通,但却对情感交流没有过高的要求。但真正的关系则意味着你们彼此要保持开放,并和对方保持情感互惠。但如果你尝试与情感不成熟的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尝试向他们寻求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你很可能会无功而返,所以,和他们建立关联而非关系可能会更合适。
15、麦卡洛提出,你需要自我同情来照顾好你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并对自己具有同情心,是构建强大人格的两大基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