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思想海

男孩偷拿父母100元被送进派出所:孩子为什么要偷?

2021-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月色沉思

前一段时间,江苏南通的一对夫妻,拉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走进派出所,要求民警把男孩抓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民警询问得知,男孩是这对夫妻的亲儿子,他想去同学家玩,因为不好意思空手去,就偷偷拿了父母的100块钱。

父母发现男孩的偷钱行为后,立马就把他送进派出所了。在民警的教育下,男孩认识到错误,向父母道歉并把剩余的50块钱还给父母。

同时,民警也批评了父母,应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要说犯了错误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会导致孩子害怕警察。

事情原本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是评论区却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赞同民警对这对父母的批评,就是不应该让孩子从小害怕警察。

但也有人质疑,认为偷钱确实要进派出所,就应该害怕警察,难道偷钱被发现了,还要找警察帮忙吗?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那么毫无争议地应该扭送到派出所,但这是十来岁的孩子干的事儿,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才对呢?

有评论就从警察说的“合理合法的方式”提问:到底合理合法的方式是什么呢?

身为一个11周岁男孩的妈妈,我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儿子偷钱,我会怎么处理呢?

是直接送到派出所让警察教育吗?很明显小题大做了,而且占用了公共资源。

其实,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偷钱等偷窃行为的时候,解决方法需要因人因事而异,不能指望“送派出所 ”这一招能“包治百病”。

【1】

孩子为什么要“偷”?

前一段时间,陕西宝鸡的一位妈妈带着儿子来到派出所“自首”,原因是男孩多次偷窃学校外文具店的钢笔。

原来,男孩周三偷了一支钢笔后,周五又去文具店准备偷笔,被老板发现后,打电话给男孩妈妈,说要追究男孩的责任。

妈妈无奈,只好带着男孩来派出所说明情况。民警问男孩为什么要偷笔,他说:“我的笔丢了。”

结合偷100块钱跟同学玩的案例来看,孩子之所以偷钱偷东西,首先还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虽然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分清这种需求是否必须。

因此,孩子偷的首要原因是,需求得不到满足。

无论是买学习用品、与同学交往等必须的需求,还是买零食、买玩具等不那么必须的需求。

当孩子觉得父母不会满足自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去偷,可能是偷钱,也可能是偷物品,而这种“偷”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们当下还考虑不到。

广州某心理咨询中心的黄老师,曾接待过的五年级男生李明,从二年级开始玩游戏,近半年来多次偷妈妈支付宝里的钱,累计近万元,全都用于购买游戏装备、充值等。

父母多次打过骂过,李明也承认偷钱是错误的行为,但就是控制不住,父母没有办法,才带他来寻求心理咨询。

李明跟黄老师说,偷钱心好累,总担心被父母发现,而且不希望偷钱行为被老师同学知道,觉得很丢脸,因为在别人眼中,他是懂事有教养的孩子。

为什么明知道偷钱不对,李明还要偷呢?是因为他上幼儿园时,父母离婚后跟着妈妈,但是由外婆照顾他,外婆脾气暴躁,很少顾及他的感受。

妈妈经常外出,爸爸又特别严厉,李明的内心非常孤独,才会陷进玩游戏的漩涡里,不仅能打发时间,还可以宣泄情绪。

因此,孩子偷的重要原因是,内心孤独,缺少父母的有效陪伴和引导。

明知道不应该偷,却依然屡教不改的孩子,都是在向父母求助,他们的内心已经千疮百孔,而父母纠结的还是孩子偷钱太丢人了。

父母们都知道“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的俗语,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偷钱偷物的行为,必定会严惩不贷,其实父母更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偷”的行为?

无论孩子是偷钱还是偷物,这种行为肯定是错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偷”的过程中,一定不能非打即骂,而是要分类施策。

首先,给孩子适当的金钱支配权。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如何使用金钱,更要给孩子一定的金钱支配权。

闺蜜小敏家9岁的儿子乐乐,上个周末拿了抽屉里的50块钱,买了一堆奥特曼卡片回来玩。

被小敏发现后,气得她把乐乐狠狠地揍了一顿,数落乐乐不知道勤俭节约,更是觉得偷钱的孩子无药可救了。

其实,孩子6岁以后,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比如每周5元钱,要求孩子把收入和支出都记录下来,该用的钱就大方地用。

这样孩子不仅不会有偷钱偷物的想法了,反而会懂得合理规划每一分钱的用途,培养孩子良好的财商。

其次,给孩子充足的爱和安全感。

凯叔在微博上就介绍过一位心理医生讲述的案例,一个10岁的男孩,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家里偷了一万多块钱,买东西吃、买玩具玩。

父母发现后,打了男孩好几次,虽然他承诺不再犯,但就是控制不住。心理医生跟男孩聊过才知道,男孩成绩很差,但是姐姐成绩非常好。

父母经常表扬姐姐不表扬男孩,即使男孩有其它的优点,父母也视而不见。男孩的心理渐渐失衡,开始用偷的行为来找到自尊。

没有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但是所有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当孩子正常的表达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时,他们就可能有不正常的行为,比如偷。

无论孩子长得美丑,成绩好坏,性格是否讨喜,都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全然的爱,让孩子知道父母无条件地爱他们。

只有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中,内心的安全感,才足以支撑他们想要用钱的时候直接跟父母说,更不用以这种偷的方式与父母对抗。

【3】

父母协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说,10岁以下孩子的偷拿行为,只是早期不良行为,并不一定会发展到盗窃的程度,往往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但是父母也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明确告诉孩子,偷这个行为是错误的,不能含糊其辞。

刚看到一则视频,几个男孩在一家玩具店里,把玩具放进自己口袋里,导致玩具店损失了800多元。

店员通过监控找到这几个男孩,各家的父母都配合店员解决问题,只有其中一名男孩,妈妈电话不接,到家里也找不到人。

好不容易联系上男孩妈妈,妈妈却直接让店员带走男孩,表示不要这个儿子了,店员无奈只好把男孩带回店里,还得好吃好喝把男孩照顾好。

经过电视台记者的多方联系,妈妈终于同意第二天见面协商,其实这种逃避的态度非常不可取。

身为父母的成年人,都是具备基本的是非观的,但是有时候却并不能把正确的是非观传达给孩子,或许是对孩子失望,或许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教育失策。

但是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做错的时候,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尤其是像偷窃这种法律明确规定的犯罪行为,父母更要直接了当告诉孩子:“偷钱偷物都是 犯法行为。”

北宋思想家王安石说过,明是非而后可以施赏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协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才会让孩子懂得做人做事的边界,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