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心清则静,心执即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8562/c20ce3a22d721f87.jpg)
有人说做咨询师是不是可以面对所有的问题,没有任何烦恼和恐惧,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自身都具备解决问题的所有资源。和我一起工作的来访也都是面临问题,需要有一个人倾听并给予我们一定力量从而更好的面对问题,走出当下的无力、困惑和迷茫。
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同样需要自己去面对或者需要一个倾听者,很多年来我一直被公认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我自己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往往都会通过自我觉察,反思梳理,能激起情绪的事情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处理一些具体的事情。
有诗云:身心绝烦恼曰静,使心造作曰思,心处静境,而进入思维,曰静思。是所谓心清则静,心执着即思也。遇到事情,让自己很快进入一种清净的状态,对当下一切的发生是有觉察的,是自知的,知道内心不平静,知道此刻是在发泄情绪还是诉说事实而不加评判。
晚上送女儿去上乐理课,骑车穿过光岳楼,在牌坊前看到昨天的炸鸡店,突然内心有点卡顿,好像能量被卡住不再流动,我告诉后座的女儿,“要知道此刻可以调笑风声的聊天,又何必发生昨天那样的不愉快”。女儿不假思索地说“咱俩可是母女呢,永远拆不散的”。
昨天下午带他们去旧书店看书,然后去吃炸鸡,因为弟弟做的乐高玩具被姐姐一不小心破坏掉了,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我一如既往地不参与,都让他们自己解决。但今天在外边零件掉了不容易找到,我说“掉在外边找不到,别给他动了”,女儿说“我就玩一下”,我说“也很神奇你只要玩人家的东西总是会坏掉”。
这句话完全是评判是带有情绪的,好像那一刻突然进入到无意识状态,对当下的发生是不自知的,顺口就说出了潜意识里积压了很久的情绪,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是故意破坏,只是从来没有捅破。女儿听完后非常激动而且很生气,我意识到她的情绪来自于我对此事的态度,对她姐弟俩会怎样的区别对待,是不是会更关注某一方。
看着夕阳下霞光普照的光岳楼,突然有一个念头跑进来,“吃点吧有营养,大肠总比喝中药味道好”这个好似来自灵魂深处的劝告,一切都是为我好,但对我而言是一种束缚,我不想做我不喜欢的事。当我在两三分钟后有了这样一个觉察时,内心突然就释然了。
回到家后,那位在做饭,我告诉他“我都这么大人了,别再劝我吃不喜欢的东西,做我不喜欢的事”,人家说“不吃没事,别让孩子养成挑食的习惯就行”…皆大欢喜,每个人都很开心。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潜意识的强大,也就是过往经历,认知,思维对我们生活品质的影响。
亦如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是否能真实的捕捉到那个真正引起情绪的事件,而不是被披着情绪外衣的当下事件迷惑了双眼而不自知,当我们处在觉知的状态就不会被情绪掌控,持续保持内在的平和和宁静,就像平静的湖面偶有波澜但不会暗流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8562/f966df536dd397bd.jpeg)
关于作者:
生命是一趟旅程,我们相互照亮。我是花开幸福主理人,心理咨询师,正念疗愈师,疗愈系心灵成长博主,身心灵整合发展践行者。发心支持10000个人的心灵成长,我们一起向善、向内、向远方......
人生是一场向内探索的旅程。生命只为体验而来,不仅来体验痛苦,还需要体验幸福和美好。每个人都有选择让自己幸福的能力。重点是,照顾好自己,满足自己的重要需求。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有人帮助我们识别问题,找到根源,重建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