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关系的思考
前几日与朋友聊天,她说快过母亲节了,给母亲买了一份保险作为礼物,然后打电话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想让老人开心一下,没想到事与愿违,被母亲训斥了一顿。朋友倍感委屈,当时都快哭出来了。
由此引发我思考一个问题:何为孝顺?儒家的观点是:一是养身,不能让父母缺衣少食;二是顺心,对父母的态度要和气恭敬;三是不使父母受辱,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叫老莱子,自己都80多岁了,为了逗父母开心,穿彩色衣服唱歌跳舞,故意摔倒学婴儿哭。
老莱子的做法就是“顺”,即使父母顺心。
《论语》中孔子也曾提及孝道。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之?
只是赡养父母,却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敬意,那和饲养犬马牲畜没什么区别。
由此看来,有的人觉得孝敬父母只要给钱就行,这种认识实在是太肤浅了。
如果父母有退休工资且足够其日常生活所用,那么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的关怀,也就是儒家孝道的第二点,经常关心父母,使其心顺。
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钱应付日常开销,那么子女要做的首先是使父母老有所养;其次是经常关心父母,并且说话的态度要和气恭敬。
父母对自己好,孝敬父母并不难;父母对自己不好,仍然能孝敬父母,这才难。
极端的例子是:舜的后母和弟弟对舜相当狠毒,舜上房修屋顶他们拿走梯子放火烧屋;舜挖井他们往井里填土。但舜仍然敬父母爱兄弟,终于感动了他们。
像舜这样的父母毕竟是极少数,舜对于这样的父母尚且能够孝敬,我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自从参加工作后,家里要求每周一个电话,后来自己慢慢也习惯了。偶尔周末忘了打电话,总觉得心里怪怪的。算了一下,如果我妈能活到90岁,那么从现在起,我还能打大约1400次电话。
1400次,如果平均每次10分钟,那就是14000分钟,约233小时。如果你和家人的相处时间只剩最后233个小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态?
你可以抱怨父母这不好那不好,也许你说的是事实,然而那又怎么样呢?
尤其是对于已经成年有了孩子的人,如果你经常抱怨自己的父母,那么你的孩子长大了很可能经常抱怨你,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且,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与另一半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那些不好的东西,就让它留在过去吧,为什么非要让它影响现在和将来呢?
再者说,父母已经把他们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给了我们,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抱怨他们。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前半生的成长环境,但以后的生活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童年,但我们可以努力给下一代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
你若是觉得自己的父母做的不好,那你就努力做一个称职的父母——这可比抱怨自己的父母有意义多了。
有了小孩还在抱怨父母,只能说明你一直没长大。
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这才是更重要的事,而不是抱怨上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