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极致的聪明与善良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发展了语言,可是我们更多时候,并没有让语言成为心灵的桥梁,而是暴力的工具,直到相互把心门关闭,各自困在苦痛中”这一段话唤起了自己的记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会忍不住用“暴力”语言对待学生,可是“暴力”之后呢,就是我生气,学生也气,气上加气,问题也有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开学的第一周,对孩子情况不算了解,就遇见了一件事情,我们班有个叫小林的孩子,在一次升旗结束后,我看孩子们路队怎么也走不整齐,就于是开始放狠话了:“如果一位同学走不齐,全班就一起多站一分钟,站好了再走!”立刻小林就开始不乐意了,近乎咆哮的说:“凭什么吖!什么意思呀!凭什么我要站啊!”然后我立即给孩子贴了标签,“你是个没有集体荣誉感的孩子。”小林竟然带着愤怒头也不回的独自走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把对学生的要求变成一种共情,“孩子们,我看到大家在太阳下站了好一会一定非常热,老师知道你们现在很热需要喝水,我们可以既安静又整齐的快速走回教室吗?”或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学生的一些行为直接就给他贴上了标签、指责、说教、随意评价等等。语言暴力带有隐蔽性,它们不会直接造成肉体的伤害,但却会造成精神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我们需要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与学生间的冲突。
只有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才能自然流露。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小西,刚开学由于换了新老师适应比较慢,也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刚开始就天天围在我身边,说:“闫老师太坏了,我就是不喜欢你,你就是不如我的曹老师。我是不会让你去我家的,我会邀请真真,徐老师还有郭老师,反正我是不会邀请你去我的家的,哼!”其实作为新老师初次听到这样的言语,挺伤心的,但是作为老师,我需要先克制自己的情绪,以恰当的方式与他沟通,因为我觉得这是他亲近的一种方式。每次他开始碎碎念的时候,我就报以微笑,说道:“没关系,小西,我会和曹老师一样爱你,希望你能够接纳我。”也经常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他的碎碎念还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出现。终于有一次我失控了,非常严厉的跟小西说:“如果你不喜欢我,请离我远一些。”小西确实离开了,继而我就非常后悔虽然我极力在缓和关系,可是好几天我的身边都不再出现小西的身影。
慢慢地跟徐老师了解了小西的情况,知道孩子视力非常不好,有时候需要借助一个特别的电子放大镜才能看清这个世界,可能知道自己的先天不足,有些自卑,对环境极度缺乏安全感,围在我身边就是想让我关注他。初次面对小西,我们可能会给他直接贴上没礼貌的标签,甚至会觉得这个孩子目无尊长,但是他只是个孩子。不了解他的过去便无法感知他的现在,如果被贴上便签,永远只能生活在孤独之中,便不能再见我们美丽的不同。其实他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第一次去田园校区,放学自接,小西是第一个邀请我坐他妈妈车回学校的孩子,并且是再三嘱咐,一定要坐他们家的车回学校,可见他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爱的。
在以后与小西的沟通中,我更加得慎重了,不然可能也喝不到他茶艺拓展课泡的茶了。第一次,拓展课他泡了两杯茶一杯给了真真老师一杯给了徐老师都是他曾经的老师。虽然没有我的,但是此刻在我眼中的这个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孩子。因此我就借此机会向他示弱:“小西,这茶,闻着真香啊,可是没有闫老师的,我好难过啊,请你下一次也为闫老师泡一杯好吗?”你猜他怎么回答,他骄傲的笑了笑,似乎是他的行为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关注,满满的成就感,说了一句:“就不给你。”但是就在上周二我终于喝上了小西泡的茶,很清香,小西妈妈也开始经常给我反馈,小西回家说现在开始喜欢闫老师了,闫老师和曹老师一样好 。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观察感受倾听他的内心,慢慢调整他爱的方式,不然只是把他推向另一个深渊。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被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环包裹,我们更需要倾听学生与学生共情,对学生要求同理心的时候自己更应该同理心对待孩子。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新教师培训会上,在张丽主任的分享时,便默默记下了几个字。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先照顾情绪再解决问题”,这也是爱的表达吧。
在书中有位老师在班级中,当学生准备使用暴力语言时,她会提醒学生使用长颈鹿语言。在国际班,我通常会提醒他们使用猫头鹰语言,猫头鹰是国际班班徽的元素之一,代表着睿智。当小西出现暴力语言的时候,我也很经常提醒他请使用猫头鹰语言。比如当他还不能接受我的时候,我会让他正确看待分离,引导他说出,“曹老师离开我们,我很想他也很忧伤,我担心你不能像曹老师一样对我,在我需要聊天的时候,你可以倾听吗?”现在的小西,已经开始慢慢学会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当学生迟到时,与其责备,不如关怀;当学生未按时完成作业时,与其说教,不如约定;当学生发生冲突时,与其指责,不如倾听。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非暴力沟通必不可少的四要素,但是我认为沟通取胜还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微笑,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
《非暴力沟通》用“爱”来开篇,又用“爱”来收尾,倡导一种回归生命本真的朴素情怀。其实非暴力沟通的思想和战国时期的墨子,存在某种交集,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非暴力主张让爱融入生活,两个的愿景都是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曾经看到一句话:极致的聪明就是极致的善良。忽然意识到:非暴力沟通就是极致的善良。你用何种方式沟通,就体现你的善良程度,同时也是你的聪明程度,怎样聪明的善良,就代表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智模式,愿与大家共勉之。
非暴力沟通,极致的聪明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