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亮先生2018年网络书画展(二)
李维亮先生2018年网络书画展(二)
李维亮先生书画艺术简介
李维亮先生,号沧州大亮,醉墨斋主,伊村斋主。1966年出生,汉族,大学学历,河北省沧州(沧县)人。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少年时期受本村民间书法艺人张福田、王之臣两位先师启蒙影响,开始对毛笔书法产生浓厚兴趣,始临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楷书。每年春节前夕,协助两位先师为村民义务写春联,开始乐此不疲,后来辛苦至极。有时写到除夕深夜之时,还有前来索要者,最后总是让来者满意而归。每于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间,骑轻车沿四周村庄大街小巷,遍寻各户大门上的漂亮春联,细细观赏揣摩,大字中见气魄,小字间出精神,感觉民间自有高人在,心中更有另外一番享受。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沧州第二师范学校,拜著名书画家翟洪昌先生和林鸰先生为师,有幸接触候若一、贾子贞等师,亲耳聆听书画界前辈教诲。开始学习王羲之、孙过庭,米芾、张旭、怀素等古代书界先贤的行草书、绘画以临摹芥子园画谱为主。参加工作后开始教学10年,与贾徽感情较好。后辗转乡镇,在兴济、张官屯等地工作之余,多次组织较大规模沧州名家书法绘画乡村展,深受广大村民喜爱,也因此结识李德瑞、张之、韩焕峰、韩培成、刘云甲等沧州书界领导。在研习书画过程中,尤对孙过庭风格沉迷,常临之。与启功、欧阳中石、沈鹏、刘洪彪等先生对书法感受相同。李维亮先生书法风格根植乡村,接地气;上慕高端,显灵气;书风朴拙浑厚,气势恢宏,雄浑大气,章法天成。绘画自然灵动,意境深远。有评论人士称李维亮先生书画既有白石风范,又具羲之遗风。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类书法绘画大赛中获奖,被国家多个文化艺术品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探求书画艺术真谛是他终生的追求。
(本次李维亮先生2018年网络书画展(二),经认真编辑比对,共选取李维亮先生书画作品51幅,寓意李维亮先生今年51周岁;另选用3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寓意李维亮先生进入中国书画界3周年。)
李维亮先生近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07adead7aec02bad.jpg-mobile)
我本天上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a0990bd043bd19c1.jpg-mobile)
李维亮先生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4f6d93a86a9f6c4c.jpg-mobile)
李维亮书画赠送中国公安部王禹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4137aeebfa9c7a9c.jpg-mobile)
李维亮书画赠送沧州市交警支队杨清胜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d377c6f35bae0ae7.jpg-mobile)
李维亮书画赠送沧县司法局吴云洪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4a5ee67391b3a3fa.jpg-mobile)
李维亮书画赠送沧州市新华区工商局张洪林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a895010a88d9e0d1.jpg-mobile)
李维亮书画赠送沧州知名人士王增侠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a97dc0e35e424016.jpg-mobile)
李维亮书画赠送著名女作家曹俊英女士。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f093575bf4a1c7aa.jpg-mobile)
李维亮书法: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148b090b3e68235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虾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77975e24d2e8c6cb.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虾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88219b2a5dfd7d31.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溪山幽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f3767d8427cea26c.jpg-mobile)
李维亮书法:枕泉卧石伴牍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edc550942e0d69b8.jpe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虾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745b5098393150c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虾趣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98df53c9f6ad0369.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江山万里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fbf109df55615014.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虾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5c7e3feb259c4881.jpg-mobile)
写意画:龙跃乾坤。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178809c1a28738d1.jpg-mobile)
写意画:独钓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e3a3b0ec24f7c692.jpg-mobile)
写意画:小山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d94170939df956b8.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清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71d05a43d4bfb7b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蛙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f68786e899dca592.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观鱼知天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174de1a907710559.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清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4b9a5618daa9737a.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清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749fbbb7da83c0a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河池游龙。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5e5a51f2b2de8109.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吉祥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ef121de1078167c9.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梅花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7ba31fd4c3990641.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报春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19b25cd8e1ffc494.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墨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7395ba6aea31ff9b.jpg-mobile)
李维亮团扇:家园。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09d95d096d9f934b.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牡丹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99745318da9ecb7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国色天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c1e055883c44642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923e651d9bdd9f9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白鹤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90e32506d2e767b5.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和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34d233d8facace8b.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大吉大利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8aa357a326cc8364.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夫唱妇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671f6895d060c936.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幽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2808800402616a05.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五骏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5465e9182edd780a.jpg-mobile)
李维亮书法:虎。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a6db5dd330698272.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深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ede3185fa5ce0050.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春天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5e75ecf7ad849d9f.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雄风。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ef814cacaae498a9.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双猿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d62678b7bf3aca3a.jpg-mobile)
李维亮书法: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cc269bc69b39c597.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271479ca19d9606f.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抱琴访友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3c1047c1565731f9.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吉祥如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05207234d611ba7a.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九龙戏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5ae29eca19d95c18.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独上高枝。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9130e1953a609191.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豆豆与贝贝。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f9ddd35a0038a61a.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山中小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63b4c8f6c567ee2f.jpg-mobile)
李维亮书法: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cf0c8b11edbf6bd5.jpg-mobile)
李维亮写意画:吉庆有余。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bffaff976366ca71.jpg-mobile)
李维亮仿古画:梦中家园。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e630c50fea3cb305.jpg-mobile)
李维亮仿古画:故乡的云。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6a350980be019250.jpg-mobile)
李维亮仿古画:山高水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95684d8b0b7e16d9.jpg-mobile)
李维亮仿古画:近水远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db21229079384fdf.jpg-mobile)
还回天外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5fde4421a3646a10.jpg-mobile)
附件一:书画评论
云烟意趣笔下生
——对李维亮先生及其书画艺术的点滴印象
作者:墨迪
初识维亮先生的时候,还是在一九八二年,我们一起上师范的时候,说起来也是三十大几年了。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白白净净、深沉稳重的一个小伙子,虽然当着班里的体育委员,却秀气的让人难以与其将生龙活虎的体育活动挂起钩来。在入学不久后,听他在我们的联欢会上朗诵了李清照的《声声慢》,觉得他挺有内涵,因为我们大多是村里出来的,之前大概没有几个人进过城,什么“清照”或者“被照”的都不知道,他却能够拿着手抄的一个大厚本子,在中间挑出那么一首来,果然知道的事情非常多,令人心生敬佩。
但他带给我们的敬意并未止于此。在一次学校里的硬笔书法展上,看到了他写的一篇字,写的什么内容忘记了,他的字儿居然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精品中找到,不是他的名气多么大,而是实在别具一格,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但工整大气,不落流俗,结构与用笔非常俏皮。要知道,我们第二师范学校里诗歌相声书画音乐体育等各门类艺术中都是人才济济,当年学校里经常举办各种这样那样的书画展览、歌咏或者体育比赛,还要评奖,热闹得不行。回想当年活跃的艺坛人物中,现而今有不少现在已经称得上地方文化名人了。维亮先生毕业后教书、从政,没有沿着艺术的路径走,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规规矩矩、尽职尽责的公务人员。不过,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他又让我吃了一惊。
当时,大家见面格外亲切,彼此加了微信后,他发来十几张小写意的国画和书法作品。天知道他什么时候回马一枪,转身冲入画界开荒拓土。他的画,题材宽广,既有现实中的花鸟鱼虫,也有远在天边的名山大川,落笔着墨,喜欢用重彩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实际上,日常中他是一个不事张扬、淡泊自守的人,而画作却一反素朴的个性,由着心底意趣奔放在笔端纸上。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反映在他的身上,恰恰成了鲜明的对照。比如,在他那幅《归舟》中,岸上姹紫嫣红的草树,含黛的远山,半遮半掩的落日,颜色厚重,富有质感,色彩象要从画面上流出来;而那条蜿转静流的河,作为画作的主体,则斜阳铺水,日光阑珊,无声地载起一叶沉沉的扁舟,舟上则寥寥数笔,由长稿、蓑笠、人影,活泼灵动的勾勒出了一幅劳作之后,丰收还家的画面。整幅画作,布局巧妙,浓淡得宜,张驰有度,用笔简约时形神毕现,繁复时细腻生动,带着田野的气息,水的意味,扑面而来,甚至能够体味得出撑船人身上咸湿的汗意。如果不是对于景物作了细致的观察,不是对于乡间生产有着深刻的体验,不是匠心独运的对于情景意象的把握与创造,是无论如何也泼洒不出这样引人入胜场景的。
当然,维亮先生笔下或独钓寒江、或踽踽独行的隐士,或重岩叠嶂、或激流飞溯的山水,或双鹳相伴、或梅兰竹菊的花鸟,等等,都能够以合适的笔调,铺排出富有内涵的意象,突出一个或者几个角度,感染着、打动着欣赏者,给人以养眼悦神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启迪着人们的同心世界。人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然而,维亮先生年逾五十不但学了新艺,而且迅速地有所成就,且由于其躬耕墨田,每日泼墨不止,广交画界高朋,进步神速。如果不是年轻时打下了厚实的书画技法的底子,就是内心里对于艺术有着深深的领悟,慧根通灵,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作者:墨迪,原名赵洪志,沧州人,著名学者、作家、艺术评论家)
李维亮书画: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1d3b4395cede3e0b.jpg-mobile)
附件二:书画理论
提升创作水平,必须解决这四个核心笔法
一、迟速与疾涩之关系——速度
“决谓牵掣,子知之乎?”曰:“岂不谓为牵为撆,锐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牵掣,讲的是行笔速度。“迟”与“速”是根据行笔速度做出的区分,行笔速度的快慢与笔毫的顺逆相结合,体现在行笔中就成为“疾、涩”,疾则相对快,涩则相对慢,但疾涩不仅仅是速度上的快慢,更侧重的是行笔运笔的势态。这种在笔画中看不到,却影响笔画呈现的形态且能根据笔画形态推测出来的挥运法度,书法中称为“笔势”。疾、涩是相对而生,相对而存的。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趯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 说明了疾势、涩势在哪些笔画中运用。讲完疾势紧跟着讲掠笔;讲完涩势后紧跟着讲横鳞。由此透露出,掠笔是用疾势,竖勒笔画所用的“横鳞”是涩势。疾涩二势是书法的根本:“臣父造八分时,神授笔法,曰:“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尽其妙。然以中郎为最精,其论贵疾势涩笔。”
“把笔抵锋,肇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揭示出疾和涩的辩证联系。“八体之中有疾有涩。宜疾则疾,不疾则失势。宜涩则涩,不涩则病生。疾徐在心,形体在字,得心应手,妙出笔端。”强调了疾与涩运用要恰如其分,只有心法的自如才能有技法的自由。疾涩笔法的自如运用被后来的刘熙载生动地描绘出来,“古人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涩法与战掣同一机窍,第战掣有形,强效转至成病,不若涩之隐以神运耳。”刘熙载对涩疾和迟速关系作了区分和说明,其中尤其对涩作了详细解释:“如有物阻之”,这种体验正是“偃管”、“逆锋”所造成的笔毫与纸面之间的摩擦力和阻力。古人曾经用“横鳞”、“紧駃战行”、“担夫争道”、“锥画沙”、“屋漏痕”、“逆水撑舟”、“荡桨”等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和描述这种运笔的体验和感觉,正是“立象以尽意”。
“然而轻则须沉,便则须涩,其道以藏锋为主。若不涩,则险劲之气无由而生;至于太轻不沉,则成浮滑,浮滑则俗。”(此处藏锋,指行笔中的藏锋,即逆毫中锋行笔)韩方明从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上作出了要求。清代包世臣也从执笔技法上对如何能涩作出了总结,“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长史之观于担夫争道,东坡之喻以上水撑船,皆悟到此间也。”
疾势和涩势运用得如何,关系到笔画质感的有无和好坏,关系到笔画的质量和生命力,这是笔法的核心。这两种势,不但涉及到用笔的速度,也涉及到用笔的力度,是速度与力度的凝结体,一切笔法,最终落脚点都在此二势。速度快慢与疾涩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可将两者简单对应,笔法中的速度从来都是和力度相辅而行的,真正的涩势,还是要看书写者对于笔性的熟悉和对毛笔的掌控能力。
二、细粗与提按之关系——力度
“力谓骨体,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
筋骨,正是行笔中的力度问题。笔力在书法中的重要性:“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则其道至矣。是乃其迹可久,自然齐古人矣。”“力透纸背”是指笔画强烈的质感和笔力透出的一种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笔力是衡量笔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尺,毛笔的提按与笔力有很大关系,行笔力度强弱体现在行笔的提按中,提笔则轻,按笔则重。提与按是影响笔力表现的重要因素,但是,“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笔画细不等于无力,笔画粗不等于有力。理解提按的关键在于对“笔力”的理解。晋代卫铄《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多肉者,即那种依靠机械的物理力按压毛笔所形成的粗大而没有质感的笔画,这是书法中的病笔形态。因此,历代书家一再强调笔力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这么说,书法能否传世,即在于笔画中有无笔力。
书法中的力度不只体现为物理力的强弱,不只体现为毛笔提按力度的机械力的大小,书法中的“力”源于笔画的质感,这种质感的出现与笔法背后的笔势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毛笔在纸上显现为笔画,运作的方法称为笔法,在挥运过程中没有在纸上表现出来的那部分实际也是笔法运动的一部分,这种没有在纸上表现出的笔的运动状态影响着表现在纸面上的笔画,称为笔势。通过在纸面上看到的笔画,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实象的挥运过程和行笔的虚象路线。虚实相生,落于纸面则为实象即笔画,起于空中则为虚象即笔势,也可说,笔势显明在纸面上则为笔画,笔画隐藏在空中则为笔势。笔势和笔画构成了笔法虚实两部分,笔势是虚象的笔法,笔画是实象的笔法。虚象的笔势生出实象的笔画,每一个细节的“法”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意”,立于“技道之间”,所以,书法艺术也能实现“技进乎道”。
三、斜正与曲直之关系——角度
“夫平谓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曰:“尝闻长史九丈令每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长史乃笑曰:“然!”又曰:“夫直谓纵,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直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乎?”
平、直问题涉及到行笔的角度。笔画的斜正、曲直是由行笔的角度、方向和力度的变化造成的,行笔角度的变化、笔画的走向在书法中称为“曲直”。小篆中运用了大量平直的笔画;隶书中也运用了大量相对平直的笔画;大篆和行草则运用了大量曲折的笔画;楷书特别是魏碑体楷书运用了大量斜向的笔画。不同的书体,曲直的运用有所侧重。同一书体中,不同书家对于曲直的笔画也有不同的侧重,比如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多运用平直的笔画和转笔,而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则运用了许多斜向笔画和折笔。受到隶书结体影响的楷书结体也随之而用平画宽结式,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钟繇楷书《荐季直表》等。王羲之楷书、行草书则一变古法,多“欹侧取势”而用“斜画紧结”,魏楷、唐楷以及后世楷书、行草书等大都采用了“斜画紧结”的方法。同一书家在不同时期对曲直的运用也有不同侧重,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楷书《多宝塔》笔画多斜直和折顿,而72岁时书写的《颜家庙碑》笔画总体多平直,但内部多有弧度曲线和转笔。这说明,书家的习惯和取向对于曲直的运用有不同的影响。
书法中用“平直”来表示“正”和“直”的笔画,用“欹”和“曲”表示不直的笔画。书法中笔画的“直”并非物理意义的直,而是视觉和心理感觉的直。
“大山之麓多直出,然步之,则措足皆曲,若积土为峰峦,虽略具起伏之状,而其气皆直。为川者必使之曲,而循岸终见其直;若天成之长江、大河,一望数百里,瞭之如弦,然扬帆中流,曾不见直波。少温自矜其书于山川得流峙之形者,殆谓此也。”从这段形象的比喻当中,我们看到所谓的直和曲都是相对的,而且书法中的直更多的是一种“势”的直,这种平直并不是物理中的绝对平直,而是一种相对平直,这种平直“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
“曲直”在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鉴赏者来说,能否辨识“曲直”,关系到能否辨认真迹;对于书写者来说,能否做到“曲直”,关系到书法的生命力。“然能辨曲直,则可以意求之有形质无形质之间,而窥见古人真迹也。曲直之粗迹,在柔润与硬燥。凡人物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燥。草木亦然,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于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晚清馆阁体要求“乌、方、光”,正有呆板之弊,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古人作书遗貌取神;今人作书貌合神离。……近来书生笔墨,台阁文章,偏旁布置,穷工极巧,其实不过写正体字,非真楷书也。”可见,清代的横平竖直观念将唐代书法的字法理论推到了一个死胡同。
“这种丰富多变的点画为什么能够随意配合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矛盾混乱的呢?这诀窍皆在两个字:力、势。力就是笔力,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印印泥所产生的力。下笔又陡又快,行笔过程中,横画不平拖,竖画不直下,收笔利落而不粘滞。势是笔势、形势,善于用力,善于控制行笔的轻重缓急便是势。变化繁多的点画就是靠这力和势统一起来的。”强调行笔过程中笔画的曲动,这种曲动是依靠用笔的走势来完成的。
四、笔画长短之关系——长度
“损谓有余,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余点画若不足之谓乎。”
“趣长笔短” ,法由意运,象由法生。笔画的长短延展服从于笔势和笔意的表现,因此,书法中常常强调笔虽断而意犹延。
章草带有浓厚的隶书笔意,在书写点画时,多有短促之笔。五百年后,清代刘熙载再次把目光投向索靖章草时作出了补充,其《书概》指出:“书有振、摄二法,索靖之笔短意长,善摄也,陆柬之之节节加劲,善振也。”作为一对相应而生的方法,“振”是笔势节奏的有形绵延,“摄”是笔势节奏“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形休止;“振”也罢,“摄”也好,都是围绕“意势”而作。“大都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
《周易注》:“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所说的意、象、神之间的关系映射到书法中正是笔意、笔势、笔法之间的关系。笔法的运用服从于笔势的表达,笔势的构建统摄于笔意之中。笔法的运用,笔画的长短,其背后的管领则是笔意,意能通神。因此,历代书家都以笔意为最高指向,正是圣人在《周易》中所参悟的通天法则在书法中的运用。
书法以笔法为上,古代书论中所讲的笔法包含了执笔法和用笔法两种,用笔又以起止笔和行笔两部分为核心,精华的部分是行笔问题。笔画的角度、长度;用笔的力度、速度是行笔之关键。正是行笔中的“四度”在节奏的变幻中生发出了多样的笔法,由此“四度”变换造就的多样笔法则又统一于笔意、笔势、笔力的表达。
李维亮书画:不忘初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19ddaca49db5c8e3.jpg-mobile)
附件三:书画实践
看我与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的这份奇缘
观“五位国家级书画大师聚焦五台山东台望海寺开始精品创作”有感赋诗一首《缘由佛来》,作者:李维亮
五峰山上墨香浓,文人志士重相逢。
此来东台访趣事,雅庭伊村有齐名。
备注:前段时间五台山住持沙门释觉一大师,邀请刘福兴、任耀宏、燕贵锁、李维亮等几位国家级书画大师进行书画精品创作,其中李维亮为山西省著名画家,结果在媒体和网络报道上,不知哪位撰稿人把我的书法艺术简介安到了画家李老师身上,这样一来,我倒成了国家级书画大师了,弄得我现在到有了很大的名气(实际上我本人脾气、名气也不小)。因为重名,缘由佛来。另外,我在网上一查资料,发现我和沙门释觉一大师同龄,又同一年开始练得书法,这就又有了奇缘。再者,查看五台山的旅游资料,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日期又正是文殊菩萨的生日日期,这就奇上加奇了。因此,感慨非凡,浮想联翩,感叹人生奇妙。遂赋诗一首,名曰《缘由佛来》,并亲写书法一幅,以作纪念。他日到五台山,与释觉一大师一见,邀当年四位老师到场,送上所书拙作,再解今朝风情。
注释:
1、五峰山:即五台山。五台山原称五峰山。
2、墨香浓:五台山当今住持释觉一大师。释觉一大师不仅是佛界的集大成者,在书画艺术上也自成一家,在现代书画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与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师的字画,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深邃、寓意源远流长。成立于2005年的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由释觉一出任院长。研究院植根于清凉、清静、清雅的佛国胜境,以传承中华传统书画艺术为己任,深入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和书画底蕴,依托名山名人优势,广泛团结国内外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创作独特魅力的书画艺术精品,将该研究院打造成全国的艺术名院、书画家的精神家园。
3、东台:五台山五峰之首东台山。
4、趣事:有此事联想到三十年前的一段旧缘。旧缘的日期正好与文殊菩萨的生日一致。
5、雅庭:指山西的李维亮。字雅庭,号文峪河人。1961年生于山西文水县,自幼酷爱美术,三十余年苦心钻研,集百家之长,融中西理念于笔下,主攻人物兼山水。师从童宪普、韩植墨、孟养玉等诸多名家,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类画展,并获日本、新加坡等各国友人的称赞和收藏。现为省美协会员、中国八一书画院院士、中国则天书画研究院院长、若奥教育特聘讲师。
6、伊村:指河北的李维亮。号沧州大亮,醉墨斋主、伊村斋主,1966年出生,汉族,大学学历,河北省沧州(沧县)人。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始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楷书,后习王羲之、孙过庭,米芾、张旭、怀素等古代书界先贤的行草书。书法风格根植乡村,接地气;上慕高端,显灵气;书风朴拙浑厚,气势恢宏,雄浑大气,章法天成。绘画自然灵动,意境深远。书画既有白石风范,又具羲之遗风。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类书法绘画大赛中获奖,被国家多个文化艺术品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现为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会长、牛津艺术学院副院长、燕赵书画院沧县分院院长。探求书画艺术真谛是他终生的追求。
李维亮书画:缘由佛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80173/53aed4cb53746c42.jpg-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