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摘记30:周室诸王与诸侯国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周襄王、齐桓公、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Jane_扬

前面专题说过周惠王时代,太子姬郑母早亡,后母惠后生姬带,惠王及惠后宠带,未及废郑立带而惠王崩,一直生活在恐慌不安中的太子郑一边秘不发丧,一边求救于齐。于是齐桓公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地(山东鄄城西南)会盟,正式将太子郑扶上周天子王座,是为周襄王。

次年夏,齐桓公召诸侯在葵丘盟会。周襄王派宰孔(宰,职务名,周朝冢宰,名孔)赏赐给桓公庙胙(祭祀过周文王、武王的白肉,唯赐同姓之尊者,今赐桓公盖因尊礼)彤弓矢和大路(天子的车乘),又以桓公年老,特许桓公受赐之时,不必下拜谢恩。桓公本想答应,管仲劝谏:不可不尊礼。桓公于是拜赐于堂下,又登受于堂上。然后与诸侯共订盟辞。同年秋,再次与诸侯在葵丘盟会,齐桓公愈有骄傲之色。周襄王再派宰孔参加盟会。诸侯见桓公骄矜,有些人便从此离心(《公羊传》曰: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

晋国原本计划参加会盟,但当时晋献公病重,出发迟了,路遇宰孔。宰孔说:“齐桓公骄矣,尽管不去也没什么关系。”晋献公于是听从此言,未去盟会。回国没几个月晋献公嘱立少子奚齐而卒,晋国内乱,里克杀死奚齐和卓(一名悼)子,欲纳夷吾,夷吾因骊姬之诬,避于梁,秦穆公夫人是晋公子夷吾的姐姐,所以武力护送夷吾返晋为君。同时齐桓公也出兵讨伐晋国内乱,陈兵高梁(晋国境内平阳县西南),大夫隰(音席)朋与秦共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

襄王弟叔带为篡夺王位,曾数度联络戎人,但数度失败,一次败而畏罪逃齐,给齐桓公斡旋送归后,叔带又盗嫂事发,再召狄人攻周,大败周军,叔带携嫂自立,居温地(今河南温县西)。而周襄王逃居于郑国泛邑(今河南襄城),并遣使告难于各诸侯国。晋文公亲率晋军南下,诛叔带,护送周襄王返周都复位,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与晋国,晋文公拒绝封地,而请隧。襄王因逾礼拒之,晋文公接受土地归囯。

《孟子·告子下》记: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第一、诛杀不孝,不轻易改变太子,不以妾为正妻。第二、尊敬贤能,培育贤才,表彰有道德的人。第三、尊敬老人,慈爱儿童,不轻慢宾客旅人。第四、读书人的官职不世袭,公职不兼摄,选拔读书人要合格,不要专横杀戳大夫官员。第五、不随意修筑堤防,不制止互购粮食,不能有封爵而不报告。还宣誓:凡是一起参加盟誓的,既然签了盟约之后,恢复平常的和平友好。)

注:读史中发现这三个国家的年代和在位之王的记载各有差异,今汇总《左传》记录于下:

僖公七年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僖公十一年 夏,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僖公十二年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

僖公十三年 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复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僖公二十二年 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王召之也。

僖公二十四年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汜。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王使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天子无出,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

僖公二十五年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 戊午,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与之阳樊、温、原、欑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