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和他的伊甸园
人在混沌的时候不想做任何事,只想睡一觉,醒来能喝着先生泡好的红枣桂圆枸杞水,听着艾丽森的节目练了两版字。心静下来了,重新感受到身体的活力和阅读的求知欲,于是在一堆没看完的书里,打开祝小兔的新作《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只想在里面寻找一点灵感,一点精神上的安慰。
第二章节来到法国。这章节主要提及奥赛博物馆,还有一个我从没听过的伟大艺术家高更和他的作品。我是有一个法国梦,不是因为巴黎,也不是因为香奈儿,而是因为它浪漫的名字,法国。只要看到法国两字,我就心生幻想,这种心情只有懂得人才会有吧。
更引发我思考的是作者引用高更在《生命的热情》一书中说的话:“生活中无趣的人已经有很多,人们在城市里孤单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不了解彼此。人们具备语言能力,却只局限于陈腐、平庸的对话。这样活着,同异乡人并无两样。文明社会消磨心智,在整个价值体系中,每个人都被牢牢捆绑,每个人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把时间浪费在应酬上,渴望因财富带来的尊重,心甘情愿为财富奴隶。”
简单几句话,击中我的内心,也道出了现实的状况,说出了我平时看到的想表达的。
城市里的人们,面无表情,匆忙行走于路上,为了生计和将来,大多数人做着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工作,他们幻想着有钱后再去追求实现年轻时的梦。但真正有钱后,多数人却忘了还有梦想要实现,他们只想要挣更多的钱,拥有更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所以,他们这样活着,只是活着。
通过文字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无论他是艺术家还是企业家,过去还是现在,只要他的精神力量能够感染我,我就会对他产生好奇,想要了解更多他的生平故事。作者说高更的画作识别度在奥赛博物馆很高,我能理解成,因为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看他的画会想到他本人一生,也就能感受到画作所带来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4055909/23291d407751b159.jpg)
尤其知道他是毛姆为原型著成《月亮与六便士》小说后,当晚就将不知放在哪的这本小说找出来,过去不曾想要阅读,可在这样一个机会下,竟然就有了阅读的兴趣,也就明白,所有的阅读都是有个时间点,什么时间看什么样的书,接触什么样的艺术和文化,取决于我们自身对知识的探索和精神上的追求。我庆幸自己能在小兔的书里遇到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从而对画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欣赏。
我感受并理解,高更为何在已有牢靠职业和地位、美满家庭时还抛弃妻子,只身前往小岛,寻找实验生活。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来,那是一种寻找人生意义的方式,为了找到自我,可能必要时还会牺牲身边的人的幸福作为代价,很残忍,看上去是很自私的行为,但是细想那个环境下,对于一个一心想要寻找到创作灵感和自我的人来说,他的离开或许是另一种成全。放弃舒适的生活,不一定是错误,有时是一种选择,也许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有更多可能性,至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高更自己才知道。所以,就算世人对他存在偏见和不满,他也不会因此停下。
世上伟人从来不走寻常路,后来世人所看到的佳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就是高更艺术个性的本来面目,也提醒着人们,活着也可以变成一种艺术,我们不需要失去我们自身原有的性格,也可以找到我们心中的伊甸园。
他的故事启发了我:认真活好每一天,感受当下处境中的自己,接纳现在的自己,保护自己的真善美,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也可以走入我的伊甸园。另外,不懂艺术和画作不要紧,只要我们有一双愿意看的眼睛并用心感受,我们也能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喜欢的作品。艺术是不是奢侈的东西,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寻找感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