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简书电影

随心所向,无问西东

2018-01-23  本文已影响509人  沐南秋

这是一部关于选择的电影。

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在鲜血与泪水背后,有的人被现实裹胁,有的人面则能对内心的真实。

四代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选择。让我们打乱电影的叙事,还原时间线上原来的历史,重新观详这一个个抉择。

1922年 吴岭澜

刚刚考上清华大学的吴岭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他只是在做着大家都在做的事,大家认为正确的事。

别人都去读理科,所以他也去读理科,虽然文科明显是他的强项。别人说读书是好事情,于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读书填满。

读书不为获取真知,只是为了掩盖空虚,「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迷失了方向,于是把灵魂交给繁忙。

而当时还未成为校长的梅贻琦点醒了他的幻梦,「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感,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而什么是真实呢?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贻琦作为清华「永远的校长」,没有留给清华什么物质财富,他留下的是无尽的精神食粮。

而后吴岭澜看到访华的泰戈尔,以及陪在泰戈尔身边的王国维、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吴岭澜看到了一个个充实的灵魂,而泰戈尔对自由的解读让吴岭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1938年 沈光耀

来自于富贵人家的深光耀不远万里来到西南联大求学。他同样面临着选择,是继续留在学校还是投笔从戎。

祖国各地受到日本空军的轰炸,而我们最急需的不是飞机,是飞行员。沈光耀通过了飞行员的体能测试,是否参军,他需要做出选择。

知道儿子可能要参军的沈母来到学校,苦口婆心的劝说神光耀放弃从军的选择。

「我想让你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我怕你还没想好要怎发么过这一生,命就没了。」

沈光耀与母亲的粤语对话美得像一首诗,粤语的韵律感从这两个人口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而来自《朱子家训》与《颜氏家训》的家训,让我们看到一种来自古典的美。

沈母希望儿子能体验人世的美好,她谆谆的爱感动了沈光耀,沈光耀发誓不会从军。

然而这是沈母对儿子的期待,是她以为的美好。西南联大教会了沈光耀遵从自己的内心。

学校条件简陋,暴雨来临,薄薄的瓦片隔不住轰隆的雨声,学生们听不清教授的讲课。于是教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静坐听雨」。

既然无法学习知识,那索性就安静下来听雨,听世界,听内心,这是那个时代学者独有的浪漫。

而此时已为西南联大哲学讲师的吴岭澜同样把「真实」的思考,把泰戈尔的诗句带给了学生们。

日军的一次轰炸过后,沈光耀终于无法抗拒内心的抉择,他无法无视民族危亡而独善其身。他违背了与母亲的誓言,参加了空军。

然而即使身在军旅,沈光耀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善良,每次飞行,他都要把自己的食物投递给一个充满孤儿的村子,还在天空中表演各种特技让孩子们开心,孤儿们管他叫做「晃晃」。

最终,沈光耀战死在祖国的天空上。

沈光耀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活得真实,而对于母亲他只能有愧,只能留下一句对不起。

沈母接到噩耗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沈家的牌匾「三代五将」,可以猜想,一直没有出场的沈父,沈家长辈或许早已战死沙场。

见识了太多的荣耀与牺牲,品尝了太多的离别与苦楚,沈母希望儿子远离战场的良苦用心,相信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理解,这绝非一句贪生怕死可以解释。

沈母与光耀,不同的付出,同样的伟大。

1962 陈鹏 王敏佳 李想

陈鹏、王敏佳和李想是初中的同学兼死党。

陈鹏考上了清华,王敏佳和李想则一起学医。

他们共同的初中老师许老师和他的老婆过着互相折磨的生活。

许老师不爱许师母,却被逼和她在一起,他选择了妥协,然而他对她并没有爱,只有被强迫的一腔怨气。

于是两个人互相折磨,她对他动辄打骂,毫不留情面。而他对她精神折磨,从不碰她,从不共用任何东西,一切分得清清楚楚。

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很难说清谁重谁轻。

而王敏佳和李想为了帮助老师,写了一封指责师母的信,送到了许家和许师母的领导。

虽然经过仔细掩盖痕迹,还是被许师母发现了这封信出自王敏佳的手笔。于是他找到王敏佳的医院,说她勾引自己老公。

那个时代,人人自危。看到身边人的可能污点,仿佛找到了集体恐惧的发泄口,批斗别人总好于把愤怒引向自己。

而此时,李想刚刚获得宝贵的支边名额,他不敢说出信是自己与王敏佳共同策划的事实,为了前途,他欺骗了自己。

于是相临的两个广场,王敏佳的批斗与李想的表彰报告同时进行。

站在台上接受批斗的王敏佳面对着虚无的罪状无心聆听,他听到了李想的报告,至少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嘴角露出不自觉的笑容。

这激怒了批斗的群众,「打她」,一句话引燃了失控的群众。王敏佳被群殴致死,而许师母发现自己引发了这场「杀人」事件,内疚与多年的委屈击垮了她,她跳下了水井自尽。

许师母、王敏佳、理想、许老师,谁是无辜的或者谁是罪恶的吗?

许师母对自己撒了谎,她硬把许老师留在自己身边,毁了许老师的人生也扭曲了自己;王敏佳爱慕虚荣,虚造了和毛主席合影的故事;许老师不敢跟命运抗争最终以冷暴力毁了两个人;李想为了支边的名额欺骗了自己。

他们都为自己的不诚付出了代价。

悲剧里没有人对,没有人错。

或许唯一真实的是陈鹏,他对王敏佳的爱。

看到王敏佳被打死,他默默的为王敏佳收尸,然而即将入土之时,王敏佳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于是陈鹏把她带到了自己长大的山村,原来这里即是沈光耀当初救助的山村,陈鹏是当年在沈光耀的食物接济下不致饿死的孤儿。

虽脱离生命危险却已毁容的王敏佳精神陷入了崩溃,她见识了世界的黑暗,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然而陈鹏用自己的爱救赎了王敏佳。

而得以成功支边的李想,在边疆为了战友牺牲了自己,或许这是他的另一种救赎。

2012年 张果果

张果果是某广告公司的高管,职场中充满了阴谋与狡诈,没有流血牺牲,张果果面临的选择却同样艰难。

张果果变上司David陷害,不得不辞职。他来到了对手公司任职,而David同样面临来自同公司的Robert的敌视,Robert希望张果果提供David工作违规的证据,张果果必须做出选择是否向这位曾经出卖自己的上司报复。

张果果原来曾经资助过一个四胞胎的贫困家庭。然而这个家庭却越来越依附于张果果,秘书希望他与四胞胎断绝关系,不然他们只会得寸进尺。张果果同样需要选择。

张果果的父母看出了儿子的不快乐,太多的事情纠缠着他,他不知该如何选择。

清明,张父张母带张果果去给故人扫墓,路人车流堵塞,张果果抱怨可不可以换一天扫墓。

在墓地,张父给出了答案,原来墓中人就是当年选择支边的李想,他与张父张母在一次大雪中迷路,李想把食物留给张父张母,自己去寻找救援,找到救援队李想随后牺牲,李想用自己的死换了两人的生。

张父用行动告诉张果果有些事情不能忘记,有些坚守不可动摇,这无关利益,这是对内心的许诺。

初心不可忘。

于是张果果知道了该如何选择。

他帮助四胞胎是出于爱心,为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而四胞胎家庭的生计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负担,于是他为他们找到了工作、住处,完全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看到四胞胎躺在温暖舒服的婴儿床中开心的微笑,他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对于Robert的请求,他选择了拒绝。虽然David曾经出卖自己,然而保持正直与善良是他的初心,职场如何复杂与他无关,他选择坚持自己原初的单纯。

倾听自己的内心,原来一切选择都是那么简单。

清华献歌

很恢弘的影片,很感人的剧情。

四代人的故事,历史画卷围绕着清华,围绕着真实,围绕着选择徐徐展开。

然而哭过感动过之后,电影会带来很多思考。

世界空虚吗?空虚,如吴岭澜面对未来不知该如何做出选择。然而梅校长教会他诚实面对世界的虚无,忠于内心真实。

世界残酷吗?残酷,如沈光耀随时都要面的牺牲与鲜血,要面对母亲的殷切期望。然而他选择坚定的救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世界寒冷吗?寒冷,如王敏佳、陈鹏不得不面临这个世界的恶意与恐怖,然而爱给他们带来了温暖与勇气,让他们互相搀扶着走下去。

世界复杂吗?复杂,如张果果面临的勾心斗角,人性的贪婪,然而他可以以自己的单纯简单以对。

说到底,世界如何与你无关,你如何自处,你的世界也将随之改变。

乱世还是太平,不同时代不同的选择,却可以以简单的真实来面对。

这部于清华息息相关的影片,取名自清华校歌,「立言立德,无问西东」,本准备在清华百年校庆的11年上映,却因为各种原因拖了长达七年之久。

个中原因其实不难推测,云南飞虎队、沈家三代五将,这些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绩,和70年代党的错误,太多的真实会触动某些人的痛点。

讲述真实的影片却因真实而被禁。

万幸的是我们最终还是看到了这部影片,不得不说,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包容与进步。

这部电影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清华的精神内涵,亦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这是自梅校长、吴岭澜、沈光耀这些人血脉相传的美好。

说到底,内心的真实是什么?是如见稚子坠井必生的恻隐之心,是见家国于水火必挺身而出的勇敢。

打破头脑给我们编织的虚幻梦境,随心所向,无问西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