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13.10.13 Frankfurter Buchmesse 法

2013-12-01  本文已影响117人  Fontanesia
把「法兰克福」四个大字扔进我的脑海里,除了「欧盟央行」和「听起来好像是首都」两个气泡会浮起来以外,排名第三的就要数每年十月要举行的「法兰克福书展了」。学德语的时候有一篇关于Frankfurter Buchmesse的阅读理解,介绍说法兰克福书展世界上最大最大规模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占有了每年多少多少百分比的图书版权交易额,排山倒海的气势顿时便在我这个伪读书爱好者心里打下了不明觉厉(= =)的印记。于是,九月份错过了慕尼黑啤酒节,这回活动就在家门口举办,说什么也不能不去一探究竟了。

2013年法兰克福书展照例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开始,从10月9日举办到10月13日共为期五天。前三天是行业参展及交易,最后两天周六周日向公众开放。因为这个月排班都是周日周一休息,我的计划只能赶上书展最后一天的末班车啦。但事实证明,在书展的尾巴上对「大扫货」来说可是有大大滴好处XDD~

  • 会展总览
  • 从搭火车开始,你就会知道「每年法兰克福云集了多少多少行业工作者及访客」的数字所言不虚。早上八点,从我们小火车站出发的人就有一半以上是奔着书展去的(别问我怎么知道)——进了火车厢才发现更恐怖,就没见过德国火车厢里有这么多人!检票员基本没法移动查票,这晨间八点档火车的拥挤程度完全可以比肩京城地铁四号线了,虽然不及惨绝人寰的一号线,但也瞬间在我心里灌溉出了一种穿越回祖国般的感动(这逻辑略变态啊。

    好吧,从中心火车站出来,沿着向左方向的大路走一公里左右就是会展大楼。欧洲城市,起码德国城市就是这点好,与其说市中心地标和重要服务中心比较集中,不如直接说比起中国城市,每个城市就只芝麻大点地方。因为懒得查交通路线,我经常只看看直线距离,只要是两三公里内我都宁愿开启暴走模式,一路上还能有些新鲜有趣的发现,特别是在处处皆风景有惊喜的欧洲(咦我现在还会经常怀疑自己就在欧洲了该怎么治疗)。会展九点正式开始,我早早地在网上买了一张高上洋的二维码门票,原以为可以酷酷地拿着手机~( ̄▽ ̄)~*‘cua’的一下通过闸口,结果还是由工作人员人工输入了票号 (→_→)OS乡音出现:那二维码是要哒搞墨子摆。。。

    进了会展大楼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会、展、啊~~~~大得跟飞机候机厅一样,行程说明的总宣传册排除最后的引索页居然有794页,看一眼平面图居然分出来9个主题展馆,从落地窗望出去,被三栋展厅建筑包围的大广场亦是活动纷呈,吃喝玩乐各项齐全:这根本就是个微、型、世、博、会、啊!等到了中午人渐渐多起来,这里看上去跟购物中心没有两样,手扶梯上是人均挎两到三个书袋的人潮,广场、大厅和咖啡厅里是坐满了吃午餐的人,更夸张的是有好多人都出动了行李箱,一眼望过去行李寄存处也是一堆的箱子......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隔三分钟差五分钟的就会问自己:这是要用行、李、箱、来装书的节奏吗⊙ . ⊙ ??看着他们在打折区挑书的景象,我会不由得把所有的书都替换成白菜,想象一下每天大清早大爷大妈买菜的情景你就明白这是怎么个境界了:你确定你现在是在书市噢⊙ . ⊙ ??——不过这种知识的狂欢总是一件好事,或者说是一件让人感到欣慰的事。

    @详尽的行程小册子 + 地图

    @快来看人工验票的电子门票 + 遇到的第一个会展标牌

    (是的后期颜色调得太过了)

  • 主题会馆
  • 台湾馆:由于出版原因(各种你懂的),我前一天便寻思着这里应该有不少好东西,至少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东西,值得一看。所以,九点钟一进了展馆大楼我就直奔‘6.1.国际展区-台湾馆’,但遗憾的是,大大的遗憾的是,所有书目因需再展不能出售只能当场借阅。老夫对此虽然表示理解但心里是万万不能苟同!出版社也要照顾一下海外读者群体撒~好歹组织一次会展结束后的购书行动喽~然后老夫就像石像般坐在台湾馆读了三个小时书,出来的时候X观已被刷新(嗯...此处需屏蔽数字),但不得不说,禁书也不全是能够被吸收的新养分,有些书之所以被禁,是有它的道理的 - -。

    台湾文字、媒体、包括我认识的台湾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比大陆更富有生气、更活泼一些。或许是因为有光环在,这感受自然是被高光柔化了,但仅从直白的主观感受来看,‘Made in Taiwan’实实在在存在着一种接地气的亲切感。说到这份字里行间的趣味,不能不提展出的《你好土,我好菜》这本民间美食手绘地图。前几天还在微博膜拜了一位日本先生坚持了二十多年的手绘美食日记,想着中华美食何时能被有这等心思这等情怀的人以记录,还暗地叹息三声。事实证明这是无比矫情,因为赤裸裸的真相就是:妹子这是你书读得太少,想的太多了的缘故啦~若得再选一本有意思的书,便得是一套由全漫画再诠释古典著作的哲学经典丛书,比如下图中「逍遥游」的漫画再现版,先是将原文逐词逐句译成白话,配以手绘插图,无论是闲来换一种眼光品味经典还是当做童书赠予小孩子都是极美的事情。最后想推荐的一本书,《往前往后都是团圆》。一开始我是被精美的包装吸引住了,铁盒子里除了一本小书还有摄影作品、明信片数张,翻开书扉才发现这是一本类似死亡纪实的文集,作者已知自己命不久矣,这些是在他生死交汇的瞬间留下的文字,太重。随意翻到的一篇,是他写给儿子牛牛去征兵前的一封家信,句子里时不时透露出诙谐的意味,却直将那种明知自己不久就要对儿子说永别的心情渲染得更加浓烈。回来之后一查才知道,这铁盒子意指珍藏时光,这位作者的名字叫孙大伟,台湾广告界教父级人物。

  • @台湾馆清新的蓝绿色调,设置了专门的电子/数位书区域
  • 主宾国巴西馆:法兰克福书展从1988年开始设立了「主宾国」的概念,每一个主宾国能设置一个独立的会馆来展示和推广该国的文化,增强其在德国以及欧洲的影响力。今年的主宾国是巴西,整个展厅使用了大量纸质材料进行布置,最大的亮点可能是供访客躺在上面听音乐看书的吊床了。但在展厅另一侧的设计也十分有个性,这里有数十个由纸片层叠堆起来的石柱画像,每一张纸都是用多种语言印刷的对应巴西作者生平简介。
  • @巴西馆

  • 国际区杂谈:台湾馆由文化部牵头,香港馆由香港出版总会有限公司和印刷业商会主办,每个展馆带了不超过十个出版社名目进行参展,并找了志愿者在展馆和访客进行交流,香港馆更是一色的西装革履。到了大陆区,就是全按出版社进行展馆划分了,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摊位,或大或小,或独立式或集中式,或按地理位置或按主营书名类别进行排位。于是你会看到,国际区、教育区、学术区主题展馆都会有独立的中国出版社展位,在国际区的中国出版社都是按出版社立摊位,对读者来说没能将图书很好的分门别类是一个不方便的地方。最后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中国展区的图书都可出售,在海外书展上以7折左右的价格成交中文书籍想想就可乐吧嘻嘻嘻嘻~但这是不是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大陆的出版商缺乏聚合效应,从宣传方面来看集体效应不高,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个体出版商的行为难以得到监督——比如,有的出版商在最后一天下午就人去楼空,桌上被主办方留下警告和罚单。想要好好展示中国的风采,我们能做的还有太多。
  • @日文版的东野圭吾全集 + 小角落发现的藏独标签有本事就往中国展区贴啊

    @路过伊朗一家出版社时大叔热情塞过来的纪念品

    里面的国家和历史人物介绍都是旅游景区刊物级别

    后记:所见所闻不过整个书展的极小一部分,因为主办方是德国,七八成以上的书籍仍是由德语呈现。若能懂得德语,或是西语法语,能接收到的信息量和知识又是另一个数量级的了。本次书展的战利品:人美出版社的张光宇集《现代设计》和《西游漫记》。后者对我有特殊的意义,一来这确实是我在书展第一眼就相中的画册;二来它让我重新对「中国幽默」有了新的认识,也不负这本画册被赞誉的珍贵和里程碑式意义。在大四下修的Humor and Culture一课论文,我因为迟迟找不到一篇完整适合的案例,来分析自己选定的题目「An examination of legacy of Confucian and Taosim in Chinese humor」进行相关论证,最后为了赶死线连夜七拼八凑了些电视案例作为例证交了上去。我其实一直对这篇虎头蛇尾的论文耿耿于怀,直到看到这篇讽刺漫画册《西游漫记》,其兼具的大快人心又回味无穷的风格很具有中国特色,实在是那篇论文第二部分案例的不二选择。颇感遗憾的同时也感到庆幸没有错过这位大师的作品,也更希望能细读此作,借以重新审视自己在那篇论文第一部分对中国式幽默解读所作的结论。

    @字、画、书法、故事样样别具匠心

    @张光宇先生 - 好可爱的一个胖纸!(百雅轩/图)

    ------------------------------还有话要说的分割线------------------------------

    话到此时,如果你想象中的书展是一副多麽那么浑然忘我一片书香气的景象那我就还得再唠叨几句:据我观察大家还是在日历、手帐等等一系列市场里最活跃,which充分体现了德国人的「计划性」;4.0的纪念品市场也是最热闹的区域;至于其实整个会场玩得最high的是哪群人呢?唔,我又怎么知道大家都是朝着书展去的呢??请戳→德国图书信息中心-法兰克福书展,鼠标拉到底,嗯,答案在这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