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未尽
一场“约会”,芬芳了一个夜晚。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盛大的春节、团圆的中秋、浪漫的七夕……而作为读书人,也万分有幸,竟也可享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世界读书日。
读书,读什么?一本生活,一本理想。读书人,做什么?一开卷,二奋笔。
世界读书日,倘若不做点与读书有关的事,那这节日,也过的有些无味了。而永城读书会,作为一座城市里最有情怀的守候,今日,也该做些有情怀的事吧?
未曾想一场“约会”,就这样与十余书友一拍即合了。
夜色微微凉,花草淡淡香。恐这夜晚的“约会”,除了七夕,便是读书会了,都沾了浪漫的边,平日里索然无味的相见,因这浪漫的节日,竟也变得无比优雅。
一杯清茶,润开了这场“约会”……
永城读书会副会长邵长军为各位书友简单分享了读书会的成长印记与今年的发展规划,让书友们更加清晰读书会的未来。从书签到笔记本,再到一年一册,永城读书会就像潜伏在沃土中的春笋,因着每个读书人地滋润,努力伸展着四肢,用新奇与勇敢的目光,注视着未来地发展之路。
永城读书会《咏梅》杂志总编辑张正义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创编《咏梅》2018年第1期卷首语《群芳谱里品蜡梅》一文的感悟。《咏梅》,是张老师的心血之作,每年四期,期期精彩,并且每一本书从卷首语、配图、选文、栏目设计,都让人爱不释手。我曾打趣张老师:《咏梅》杂志编的如此精美与青春,让人丝毫看不出主编的年纪。这才是高手啊!
张老师被书友们戏称为:百科全书,无论你问他什么,他都可以准确地答出来,而且张老师的博学,也是书友们公认的。但今天,张老师也“忧郁”了一次,原来是在编辑《咏梅》时,因每篇《卷首语》都由他亲自执笔,而他又是“做学问”中极其认真的人。这次因写《群芳谱里品腊梅》费尽了心机,不仅搜集了很多资料,还特地去往黄梅县,查找县志,可谓劳心劳力。但或许等你查到完整的资料,杂志也已经过了出版日期,这可如何是好?一篇《卷首语》,却难倒了“老学究”,众人不禁感慨:原来“百科全书”也有不懂的时候。
永城作家协会主席陈玉岭老师幽默地接过了张老师的“绣球”,原来,陈主席在编《永城文史》,也同样遇到了创作《卷首语》的难题。但,陈主席与张老师不同之处在于,一位从书中劈出一片“桃花源”,一位向书中寻找一座“黄金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是读书人,却在读书与应用中,拥有不同地立足点。陈主席是一位幽默、智慧的作家,当然,也是永城读书会的“军师”,他的语言,永远充满着活力与新鲜,让人百听不厌。
看到张老师为此事如此忧愁,陈主席也慷慨分享了自己创作《卷首语》的锦囊妙计。一是摘录名人佳句,二是将《卷首语》改为《本期导读》,这两招真的是实用又轻松,陈主席称此法为“巧用”。的确如此,“知行合一”与“活学巧用”同理,都是将“学”与“做”融会贯通,作为已用。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无价,一种是物体与物体碰撞,产生了陨石;另一种,就是读书人与读书人碰撞,产生了智慧。
带有温婉气质的书友苏大艳,平日最爱写唯美浪漫而忧郁的诗,佳作如其人,都透着些许清冷的光。但她刚开始提笔不久,不禁向大家请教: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众人各说纷纭,陈主席却一语道破天机:唯多读,多记,才能有所出。即兴,陈主席又背诵了一首长诗,赢得众书友掌声不绝。读书,与写作,都无捷径可走,无非是你走的路多了,便知道哪一条才通往你的未来。
“我就会扎针,因为我是一名护士”,来自永城公疗医院的杨丽,性格直爽,她总是希望在读书会,汲取更多的智慧。同时,她也喜欢写写画画,却总觉:有心栽花花不开。
陈主席打趣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并非都需要靠写出优秀作品而一举成名,每个人的专长都不同,你会打针,那你就已经很好了。写作,不能被每个人完全当做一种职业,而要让它滋润你的生活。
古朴的书桌边,他静静聆听,时而又在手边的纸上不停记录。这个年轻帅气的大男孩,叫秦海涛,每次读书会,他都是轻轻地来,又静静地走。而今天,他却说:永城读书会就像一艘小船,在狂风大浪中奋勇向前,是读书会,让他看到了未来。(虽然此时,他仍感觉发言时不知说些什么,甚至紧张到腿都在发抖。)
永城读书会,这个新鲜的生命,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与心血,所以,它才会一鸣惊人,闯进了很多人的生命,从此,在他们心里,扎了根,发了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互赠好书后,这场美丽的“约会”也即将散场。意犹未尽,不忍道别,但夜色又将我们,洒进喧闹的生活。
余香,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