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8——社会情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多面人
一个人哭了,又笑了;恼了,又喜了;焦虑了,又平和了。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B=f(P , E)。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该公式含义是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与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一个互相依赖的因素群。通俗说,环境变化,人的行为变化;人的行为变化,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人和情境共同构成了社会,我们在社会背景下生活,背景包括真实的、想象的或象征性的他人的存在的。我们看到和妈妈正在撒泼打滚的孩子,告诉他,你爸爸来了。翻身咕噜一下站起来了,四周看看发现没有来,这是孩子想象的爸爸来了的背景。
我们通常会根据社会情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在不同社会情境中,行为有不同的标准。
行为的社会标准
人不能脱离社会,社会按照它的发展制定一套标准被大多数人所遵守。老师家长心目中对于好孩子和坏孩子的社会标准可能比较统一:好孩子,听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坏孩子,不听话,学习差。简单化的社会标准并不能适应复杂化的社会和“活生生的个体”。每个人的独特性告诉我们,“标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
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
社会角色是由社会定义的行为模式中的一种,在特定的环境或群体中,人们被期待做出这种行为。
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比如,妻子的角色,温柔体贴;妈妈的角色,温暖包容;员工的角色,认真负责。在不同情境中需要角色的转换。如果按照员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妈妈的角色,变成了理性的工作关系,而少了作为妈妈需要具有的爱的温度。
我们每个人对角色定位的理解可能不同,而高质量的角色转换是根据对方的需要进行角色扮演,灵活的应对不同的角色定位的变化。
这也让我思考,我如何在尊重“自己”这个角色的同时,灵活转换到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呢?
从个体看,个体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从群体看,社会群体发展出社会规范,它们显示了在特定行为环境中适当的态度和行为。社会规范是不成文的规则,它们成为情境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比如,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图书馆保持安静。
我们社会提倡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社会规范。那么,如果用具体的行动表示,我们怎么做是尊师重教?我们做什么是尊老爱幼?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规范也在变化。“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是媳妇变成婆婆终于可以当家做主了,现在呢?婆婆的角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情境的力量
图式和脚本
生活中图式和脚本为我们提供了通用的概念框架,并按照框架行动或被他人期待行动。比如,家人过生日,为家人准备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
单独的个体或情境不存在。个体离不开情境,情境脱离开个体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个体通过行为影响着情境,情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行为的社会标准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发现以前不能接受的行为在现在可能变成了常态。
家是流动的情境,行为改变,情境改变;情境改变,行为也会改变。
情境,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