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口口声声说爱读书,还不是为了装X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写在前面:
之前一直在看朋友圈在刷如下文章:《不读书的人正在被世界惩罚》《这个社会在极其严厉惩罚不读书的人》《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差距有多大》
我看了看坐在旁边的朋友撸串的样子,手抖着给他点着赞。
晚上回去刚到家,就见到她的朋友圈又更新一个状态,是《活着》的封面,并配以文字:读书,是最低成本的升值方式。
我也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人了,去年特别喜欢参加读书会,一直喜欢和人家交流读书心得,还特地为大家一起读书而创了个每日读书群。
记得最后一次参加是苏州诚品书店发起的读书会线下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是每个人轮流分享一下对读书的感悟。
大家纷纷掏出了自己的爱书《不如任性过生活》、《乖,摸摸头》等等,让我惊讶的是居然还有带《小时代》的,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我看到一个看起来二十岁的小姑娘居然掏出了《金刚经》。
这吓得我把自己的《尼采生存哲学》赶快藏到了身后,生怕人家骂我歧视女性。
活动时候,大家轮流发言。轮到我的时候,我说我一直思考过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是我读书的目的。
后来被一个小姐姐批评。
小姐姐说,小伙子,你几岁了?你年龄还小,很多事情不懂,想不通就不要去想了。其实看书就是为了看书,为什么要抱着目的看书呢?
就比如我,不管去哪个城市,都会到当地的书店去买一本书带回来。我喜欢这种状态。
说的我无言以对。或许这位小姐姐只是喜欢书而不是书里的东西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点了点头。
后来的读书会活动我再也不去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何而读书,更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
看书之于他们,可能真的只是生活吧。而书,对于我来说,是学习思考、通往真理的一条路。
历来对人和动物的区别各有说法,而在我的眼里,人区别与最大的地方在于,人的记忆具有思考的能力,因思考而具有主动性,而动物,它的记忆只受本能的驱动。
这种思考产生的累积,被文字记载下来一直传至今日。
书的本质,不过就是信息的载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传达思想内容的一种工具,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更不是不值得一提。
有人说,朋友圈的信息比起书尤其纸质书上的信息在很多方面更有优势。
因为朋友圈里的信息很多都是别人已经提炼好了的,而看书,却要自己思考,慢慢总结。
曾经有人问我,为何选择纸质书籍,而不去选择方便快捷的电子书籍,从另一个角度电子书籍不仅价格便宜,还很环保。
奈何我这人读书有个习惯边看记东西的缺点,如果有人有我高中的书,无论哪科,满满都是记录。理科书都是推导公式,文科书则都是文字。但我不想改。
在我还没读完三分之一书籍的时候,大多数人也读完了《百年孤独》《洛丽塔》《货币战争》。这时候,朋友们开始劝我放下手机,多读点书。
尽管别人提炼出来的内容是一种提升读书体验的一种方式,但读书一直是置自己于别人的一种生活,我想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他因哪句话成名。
我不禁想问:何为读书,为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