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成长

用直觉判断一个人,真的准确吗?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14人  陈耀恩46228005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在第一印象下试图解释某个人的个性,都是根据你自身的假设性直觉推论

你认为你是谁?你的母亲、你的伴侣,或餐厅里坐在你对面的那位陌生人又是谁?为什么你会对自己和其他人有这样的想法?

或许你曾做过某种人格测验,将你归为「某一类」,但是你怀疑,自己和其他你关心的人其实并非如此单纯。或许你曾听说过,你所处的情境比所属的人格类型更能够决定你的行为,而你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但是,那些类型似乎太简化,情境也太缺乏感情,无法满足你对人格的好奇心,你想要一种思考自己与他人的新方式。

让我们先仔细检视你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典型方式,看看人格心理学家所说你的「个人构念」(personal constructs)是什么。我们会发现,你建构他人的方式所透露出关于他人的讯息,其实也透露出同样多关于你的讯息。

你的个人构念会对你的幸福与日常生活的感觉与行为造成重大的影响。

个人构念具有架构与牢笼的双重作用,它们能在人生这个复杂的过程里提供一些可预测的途径,但也会将你锁在一个僵化观点里来看待自己与他人。

改变个人构念是可能的,这替我们带来希望,但是,有时要摆脱却也相对困难。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你认为你是谁?让我们来看看是怎样一个重要的概念,形成了「你就是你」的个人构念。

陌生人与你

想像你坐在餐厅里,观察着周围的人。你注意到隔壁桌两名男子,当中较年轻的、打扮出众的那位,将他的牛排退回了三次。根据你对这一连串行为的观察,你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援用了什么样的个人构念呢?

你有三种探究方式。

首先,你可能会认为他拥有某种特定的人格特质(trait)——也许是自信或外向的性格,较不慈悲、惹人讨厌。

第二,藉由观察他与同桌年纪较长、头发较灰白那位男子的互动,你可能会推断他退回牛排的行为有某种动机(agenda)或目的,不在于真的想要吃到偏好的牛排熟度:他可能正筹划一项与一起用晚餐的同伴有关的个人计划(personal project)。该计划也许是「在老板面前力求表现」或「表现出未得到我应得的,绝不善罢甘休」。

第三,你可能会编撰一个故事来解释他的行为。这个可怜的家伙今晚之所以会如此难搞,是因为他在工作上经历了一次大挫败,他在对服务生发泄,那个服务生显然不知道五分熟的牛排就是一定要「刚刚好五分熟」。你甚至可能或多或少同时采取了这三种解读方式:隔壁桌这家伙是个爱现又难搞的混蛋,显然是跟某个人有了不愉快。透过这个过程,你其实更了解了自己与自己评估人格的方式,甚于了解这个依然饥肠辘辘的家伙。

如同我们假设的,你和吃牛排的客人是陌生人,那么他的特质、计划或故事的归因(attirbutions)方式则是不可信的。在一个关于归因方式的研究里,有个证据充分的发现:我们常会认为他人就是有某些特质,但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会归咎于所处的情境。

你只在单一情境里见过他,他的行为举止可能非一贯作风,因此赋予他一个类似「难相处的人」这种固定特质是很不公平的,你当然也缺乏可靠的资料来正确评估他是否试图在老板面前力求表现,或评估他是否觉得挫败、过度敏感,以及为何如此。这些都是在第一印象下试图解释某个人之所以引起你注意的方式,他们都是根据你的个人构念所获得的假设性直觉推论。

这样的直觉处处可见。如同史丹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的观察所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根据极少的资讯就对陌生人做出推论并编造故事。

当你忙着编撰、修改你对这些人所建构的故事时,他们也在对你做同样的事。你们彼此都会赋予对方特质、推论对方的计划并编造故事。这些透过个人特质、计划与故事等来评估他人的种种方式,帮助了我们了解人格与幸福。除了帮助我们了解彼此之外,同时也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

建构他人的方式对你的幸福也同时具有影响力。一般而言,你用以理解世界的滤镜或架构愈多则愈适当,太少或欠缺证明的构念可能会产生问题,尤其在生活步调快速,而你又努力想要了解生活的时候更是如此。你的构念可能会将你打入牢笼,让生活因而变得窒碍难行。

#学习#成长#人际#提升#说话#耀恩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