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指南|近距离看新加坡:我生为中国人,我很抱歉?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生而为河南人,我很抱歉?》作者20岁。在文中提到了自己在读书时的一段经历:那是小学的一节思想品德课,老师在课上教导同学们:“我们要对所有人充满善意,要帮助别人,不可以伤害别人,因为作为一个河南人,可能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动作就会给整个河南抹黑。”接着老师又说:“你们知不知道现在很多地方的公司招聘员工,都不要河南人,因为他们觉得河南人的素质低,河南人都是小偷和骗子……”这段话让全班同学都沉默了,作者说那是她第一次知道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叫“地域黑”……
作者在开头说:“我今年20岁,作为一个河南人,我曾经很自卑焦虑,现在很自信坦然。”作者截图引用了白岩松在一个视频里说过的话,其中有句“中国是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
最后作者说:生而为河南人,我很坦然,我爱我的国家,我爱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希望你也一样。
这让我想到了弟弟,在浙江读本科的时候,在一次班长竞选的时候,他通过自己在高中时候减肥的经历说起,再到介绍家乡的美食,完全不觉得自己觉得家乡如何不好,相反他的真实的经历和分享让很多人向往去一个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地方,一个彰显了文化底蕴的地方。如今一路走来,硕士博士,他的教授们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对他的对于学术的热爱更是表现出一种青睐,他的不计得失的对于他们实验室的奉献给他的老师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让在新加坡的我想到很多人说新加坡人歧视中国人,新加坡的马来西亚或者印度人对中国人如何不友好。不友好的人不管在哪里肯定是存在的,但有这些歧视想法的人肯定是他们自己的认知有偏差,跟中国人肯定没有关系。
在食阁或者一些餐馆,你自己主动收拾餐具,在走路的时候,照顾到前后人的距离,在坐电梯的时候,不去阻挡别人的道路,在不让抽烟的地方不随处抽烟,在地铁上不去占据公共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小事情,小问题,如果主动遵守,尽管不刻意,但是慢慢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行动,不也是极好的吗?
不存在歧视,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不管在哪里,我们中国人都表现一种谦和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文化强国展现出来的魅力,不卑不亢,不管见到哪国人,都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文化自信。这是一种跟经济无关的修养,是一种文化自洽。感谢自己生活在中国文化浸润的土壤中,让我们能够活得自洽。
中国的父母不管在哪里,就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去外地照顾子孙,也能够很快地与当地文化交融起来,即使跳广场舞,即使去公园遛圈,都能够很快找到与自己同频的小伙伴,因为他们善良真诚的个性特点能够吸引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中国是这样,在国际上也是如此。
这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自信,我在新加坡也能够充分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无论在中国城或者在其他的地方,只要见到中国人的面孔,就有一种内在的亲切。
我不报歉,我很开心自己的华夏民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