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肯学习不听话,是你自己用错了方法
想必很多妈妈都有我这样的经历,在我生下儿子后,准确地说是他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便已经为如何养育他,做了各种计划安排。筹划着未来的美好蓝图,憧憬着他在我的精心调教下,是如何的乖巧听话,如何的成绩优秀。我根据网友和身边妈妈们的建议,买了很多育儿书籍,《跟上孩子的脚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等。我如获至宝,一头埋在这些书堆里,看书、看书、看书……并为自己是个学习型妈妈而沾沾自喜。
但是,在苦读和应用后,我失望地发现,随着儿子的慢慢长大,我拼尽全力,他却并未如我想象中的那样听话优秀,我百思不得其解,沦陷在无奈而痛苦的挫败感中,于是乎,我的焦虑、吼叫、打骂,加上儿子的委屈、哭泣、反抗,还有家里那位猪队友的嘲讽、旁观、躲避,成了我们家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你读了那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读书又有何用?”网上流行的这句话,击中了我濒临崩溃的内心。在被击倒前,我得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前面我说了我是个学习型的妈妈,自然,我会不断地反省自己,找资料,学习儿童心理学,我不断尝试,参加各种自媒体线上课件的学习,希望能找到自我拯救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张打开我心解的钥匙之图。
究其原因,书是好书,而看书的人没有用对书中的方法。那些书都是写书人经历了无数积累、实践、总结后的经验的升华,自然错不了,但是看书的人只看书不体验,吸收的知识点只流于表面,虽然看书后也会付诸实践,但那样的实践更多的是教条的和直板的,是被动学习,最后会事倍功半也就不奇怪了。
感谢徐静老师,让我在最迷茫的时候遇见,她的“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让我尝到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甜头。
刚开始上课时,我还有点难为情,当老师问到谁愿意来扮演父母或者孩子的角色时,我第一反应就是低头不看老师,直到大部分同学都主动参与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默默无闻派之后,我鼓起勇气,豁出去了。在某个情景再现的互动游戏中,我扮演了孩子的角色。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令我震撼、受益匪浅的第一次。我终于体会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披着谆谆教诲的外表,却不知道我犯下了多么大的错误,他该有多么的无助、委屈和失落,无怪乎他要抗拒、要违背我对他的美好的意愿。我强忍着眼泪,我完全进入了角色,那一刻,我自己便是那个大人眼里不听话、不爱学习、令她们抓狂的孩子。
这样的体验是我看再多的书都换不来的,而这样的体验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够了。
通过亲身体验,我知道我忽略了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我忘记了一切的管教都要建立在维护个人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我发现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多么重要。
那些我们书上得来的知识点,尤其是要用来处理存在着对立面的亲子关系时,只有通过父母的亲身体验,换位思考,课上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思想火花的碰撞,那些宝贵的知识点才能被你最大程度地留存在大脑里,你才能笃信,笃信了才能毫无保留地释放并传授,从而在你处理亲子关系时被完全吸收。
套用一句老话:方法总比困难多。找到了病因,对症下药也就不难了。Get到新知识以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简单执行!当然,还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