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文章)读书人随缘

没有方向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2018-05-03  本文已影响10817人  韩大爷的杂货铺
没有方向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几天前一位大学生读者对我说:

“我今年大二,感到很空虚,也很迷茫。我并非是不上进的人,平时也挺忙的,但仍感到每天都浑浑噩噩,有的时候,还很焦灼。

我亦步亦趋地跟着很多“过来人”的经验走,优秀的人干什么我干什么:报名参加社团、跑到操场晨读英语、勤工俭学攒钱办了健身卡、周末去泡图书馆……

但一方面,每项活动都坚持不了多久,干着干着就觉得挺没劲的;另一方面,本以为这样饱满的生活会让我很快乐,可越来越发现自己不能停,稍微一闲下来,心里就像有蚂蚁爬,手足无措,空落落的。”

他问道:“是不是我意志力太薄弱了,坚持的时间不够长?还是说前人的经验都是错的?”

这位同学的一番描述,让我恍惚想起三位老师的话。

2.

第一位老师是我读大学本科时的系主任,他在新生见面会时对我们说:同学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可前提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第二位老师是我读研期间某个研究方向的导师,他在某堂课上一字一顿地说道:当一艘船不知要驶向何方的时候,任何方向刮来的风,对它来说,都算逆风。

第三位老师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他曾问文学天赋极高但坚持学实科的吴岭澜:为什么不转去文学系呢?

吴岭澜坦言:最好的学生都是学实科的。我只知道,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觉得踏实。

梅贻琦说:“可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会有一种麻木的踏实感,但丧失了真实。

而真实就是:你看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喜悦与平和。”

没有任何一条至理名言可以瞬间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但这三句话足以给读者提个醒儿:孩子,是时候考虑下目标与方向了。

3.

不得不说,我们在考虑问题因素的时候,对意志力的作用,是普遍高估的。

面对久不散去的困惑与复杂的矛盾,我们总会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忍吧,熬吧,再坚持坚持,坚持够久就好了。

然而坚持是需要有对象的,也就是说,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坚持什么呢?

坚持力与意志力,都不是绝对化的衡量标准,在种地务农方面,我的父亲比我能坚持,他可以连续数月在山上干活,我割地割三天就撂挑子了;

在做研究方面,他似乎又没我有毅力,我可以为了一篇文章搜集数十万字的资料,他看一页书就会感慨:儿啊你太辛苦了。

你看,意志力这东西并非孤立存在的,我和父亲相比很难说谁更能坚持,差异只在于人生主题和目标不一样罢了。

而没有主题、目标与方向的人生,就好比一个写散了的故事,缺乏起承转合。别人是步步为营,你则是冬夜踏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得再勤快,心里也觉着缺点什么。

若是比谁走得远,迈的步子多,那算你赢;然而这场竞赛,是比谁先到自己家的。

有目标感的人每一脚都是一小块拼图,能清晰地感觉到此刻的自己是更宏大有序的整体的一部分。

而目标感缺失的人,它们的时间与精力既充裕又紧张,既可又不可,既被珍惜又被荒废,自然什么都做,又觉得做什么都是虚度了。

4.

这仿佛是个不缺乏目标与方向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追求。

就像前文中的读者,若问他有什么目标,他会坚定答道: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我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然而理论上说得通,一落实到行动,又会掉进那种焦灼的状态之中。

原因很简单啊,这类目标太大,也太泛泛了,相当于假目标。

假目标等同于没目标,就像我之前给写作课的学员讲描述技巧的时候,告诉大家要多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个”的问题:说人好看,怎么个好看法?写场面混乱,怎么混乱法?喜怒哀乐,怎么个喜怒哀乐法?一落实到具体,自然也就有的放矢了。

同理,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想过成功的人生,怎么个更好法?你的好坏标准是什么?程度在哪里?动机为何?打算如何实施?

真正的目标与方向,除了需要有个宏观蓝图以外,是须落实到具体的。

然而上述那些具体的问题,很多人都没问过。

这世界上的好有千百种,花却不可能只在你一家开,最明智的做法,是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尝试后,找到自己想奔的好,知道什么是自己更需要,或更适合。

接下来就按照这个大方向与大主题去走,让相关的资源向你脚边靠拢,成为铺路的石头,保证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铺垫,然后将自己抛进这个良性循环里。

左右奔袭,风声鹤唳,不光会让人难以维持,还会终日不安,睡前觉得自己欠点儿什么;

但只要心中有数,少也是多。

5.

记得一次和朋友聊天,她很惊讶地问我:感觉你积累的知识面又多又广,针对某个问题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说,然而我们时间空余都一样,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笑答:这其实是个错觉啊,你相当于被我给骗了。

咱们聊天,聊来聊去总能聊到人。

而这恰好是我汲取信息的主题。我平时读的,看的,听的,想的,都是和“人”有关的,这是我的主干。

从表面上看你又听我谈文史哲,又见我分享点科普知识,动辄我还拿老郭的相声举例子,偶尔又掺杂进生活细节,就觉得我博闻强记,功夫下的多了。

然而我只是心中永远藏着那么一两个大主题,大主题下又会有分支,所以无论我平时汲取到什么,都会把它们挂到我的树干树枝上去,表面旁征博引,其实都是拿不同的映射往我心里的主题上去套罢了。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一样,最好能在心中种上一颗属于自己的树,纲举目张,有了章法和奔头,不是你的也可以是你的;树架不起来,把一切果子都收过来,也只能烂在地里。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电影《建党伟业》里,青年毛泽东与老师杨昌济交谈,列举了许多外国革命的经验总结,杨先生点点头,并未答复,转而问他:你想要的是什么?

End.


开白等事宜联系助理微信号:

N1824503304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