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路不走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我们仨》|| 人世间最理想的婚姻

2017-03-03  本文已影响2369人  轻言卿语
“我们仨”

杨绛的《我们仨》总共看过两遍。第一遍是去年的冬天,我在上班的地铁上百无聊赖,于是就恍恍惚惚地翻完了这本书,看罢后总觉得懵懵懂懂,有些不满足,于是近些日子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行文淡而忧伤,往事甜而悲怆,再看此书真的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看来温故而知新是有道理的。

他们老了,有一天,杨绛做了一个梦,梦到钟书撇下她在荒郊旷野里,自顾自走了。钟书安慰道:这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后来,她又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到自己与钟书程程相送,她说‘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于是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就这样把一个小梦拉成了一个万里长梦。

浮生如梦,梦如人生。梦境与现实何等地相似, 那个要“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的钱钟书与杨绛作别了,那个爱“格物致知”的女儿圆圆也离开了。就这样,他们仨失散了,三里河的家也没了,剩下杨绛“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与世无争、与人无争、淡泊名利的人,都偏爱读书写字做学问,膝下育有小女圆圆,却无奈被命运播弄,一生坎坷。经历文革、三反运动、下放农村,被奸人陷害,又被称为“牛鬼蛇神”,难逃“割尾巴”“洗澡”等厄运。人到暮年,才有了一间可以居住的寓所,才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却又老病相催,后又经历丧女之痛,令人心痛惋惜。

尽管如此,回看过往,他们的生活很平淡,却过得很充实,活的很自在。现实的无奈不足以淹没他们发现生活的乐趣,人世间的磨难不足以击碎三颗固若磐石的心,这就是杨绛心中的“我们仨",我们眼里的一家人。

读文时,尤对二人的爱情印象极深,让人心生向往,会不禁自叹原来真正的爱情真的不是海誓山盟也不是整日的蜜语甜言,更多的是两人在一起,能欣赏的对方的美好,也能接纳彼此的不足,并肩坐观夕阳,携手看尽繁花。

书中多次提到钟书“拙手笨脚”。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不会拿筷子,刚到牛津求学就碰掉了大半颗门牙。在生活中是一个十足的 “白痴”。

但,就是这样的生活白痴,就是这么一个一日三餐有女佣照顾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少爷,与杨绛一起生活后,开始慢慢“料量柴米学当家”了,也就是精打细算过起寻常家的小日子了。

第一次给她做了早餐“他煮了五分钟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 “还有第一次会划火柴,为的也是做早饭”。这样一做就是几十年,春去秋来几十载如一日。读着杨绛书中的文字,像老朋友一样跟我们娓娓道来,这些陈事仿若如数家珍,满心欢喜。

对他们来说,爱很简单,也许就是一餐饭,一羹汤,一辈子。像极了沈复跟陈芸的“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笨手拙脚”在钱钟书身上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但是,不得不说杨绛是一个难得的识大体、包容的好女人,好妻子。在她生孩子住院的几天,钱钟书频频闯祸,杨绛都以语慰之。

昨天打翻了墨水盒,把房东家的布给染了,杨绛会说“不要紧,我会洗”;今天又把台灯砸了,杨绛会说“不要紧,我会修”;不一会,他又把门搞坏了,杨绛仍然会说“不要紧,我会修”。钱钟书像一个频频犯错的大孩子,杨绛的一句“不要紧”,总是让所有的麻烦、苦恼,瞬间化险为夷。

爱一个人着实很简单,就是他说“我闯祸了”,她说“不要紧”

生活中,他们把散步当作“探险”,会专门挑不认识的路走。他们走过郊区、闹市、公园、教堂还有店铺,他们经过不同的地方,都会猜想里面住着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身份,还会安放在自己读过的小说故事里。

当我读到这一章时,我总在想,生活本就像一潭死水,安静、沉寂,只有我们时时怀着探险的精神,去发现掩藏在深池里的奥妙,生活才会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就像杨绛和钱钟书,真的就把生活过成了诗。

如果换做以前有人问我,人世间最理想的婚姻是什么样儿,我应该无从回答,但如今倘若有人再问这样的问题,我大概知道答案了。

钱钟书曾用英国作家的一段话来概括他和杨绛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其他女人。”

嗯,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世间最理想的婚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