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教育

父母们,你在拔苗助长吗?

2016-07-06  本文已影响34人  靳水悠悠

2016-07-06 氺慶

父母们,你在拔苗助长吗?

前几天去成都一趟看了一下研究生导师,期间聊到他小孩,现在五岁,参加了六七个辅导班,拼音、架子鼓、游泳等,一天基本上要学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导师原本是很反对,一方面觉得没必要,另一方面觉得小孩还小,学的东西太多,小孩太累,看着瘦弱的小身板,觉得有些残忍。但在家人的坚持下,也只好作罢。

在父母们固有的“望子成龙”的观念下,再加上学前教育市场化发展的鼓吹,在中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几十年的老教师,导师肯定比一般的父母更懂教育的,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也看的到现行这种学前教育的弊端。

父母的出发点,到底是为了谁?

诚然,大部分的父母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更加出色,本无可厚非。但更多时候,我认为这是父母们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看看那些孩子脸上的表情,看看父母们把自家小孩同邻居小孩、七大姑八大姨的小孩,做比较的时那种洋溢出的自得或是恼羞成怒的表情,这当中的带有复杂“目的”似乎就不说自明了。

很多的父母,有时候只是将小孩当成实现自己未尽想法的一种工具;或是为了晚年能安享生活的一种前期“投资”吧!不是有一句俗话讲:养儿防老。当然更多的是,希望小孩能按照我们成年人意愿成为一个标准的优秀社会人。因此还才呀呀学语、对这个世界刚有认识的机会,就开始以成年人社会的标准来塑造小孩,稍有叛逆或出界,就会被严厉的控制,甚至被粗暴。《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孩,现今似乎也就只在小说里看见了。

“为了小孩的将来”,这是成年人的想法,小孩未必能体会得到。成年人看到的是现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幸福、自在的生活。这个道理成年人懂,小孩未必能理解,因为太抽象遥远,他现在也无法去体会。小孩关心的是当下的快乐,所能感受的是当下的体验。小孩无法感受成年人的快乐,成年人也再无法体会小孩的快乐,这是由时间造成的代沟。

所以父母们的“好”,有时候未必就对小孩好。

父母错在哪里?

父母错有三:

1.提前过度的开发小孩,过早的进行专业化的知识训练;

2.喜欢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进行教育;

3.与小孩缺乏有效、平等的沟通。

文首所举的就是一个过度开发的例子。

各种培训或兴趣班,占用了小孩大部分的时间,过早的专业化训练,让小孩过早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造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渐丧失。

第二个错误则是更为普遍存在的。以成年人的视角来进行教育,以成年人的观念、思想来引导或控制小孩,容易使小孩丧失个性,代替小孩进行思考,容易造成小孩长大缺乏主见,也剥夺了小孩体验更多的事物,从而去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兴趣的这样一个个体体验过程;容易使小孩产生过渡的依赖而将来无法更好的独立生活。

而缺乏沟通,似乎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也是我们共同有过的体验。通常这一错误与第二种错误经常同时出现。常见的,小孩做错了一件事,结果通常是直接接受审判和惩罚,父母通常不会询问小孩这样做的原由,也不会去了解事情的过程。特别是在学习上面,父母从自己的角度来替小孩进行决定和选择,很少尊重小孩的个人意愿和感受。小孩的自我得不到尊重,也就不会再主动的沟通,而长此下去,造成的肯定是两代人之间代沟越来越深。

怎么样做,才好?

注意和改正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直接的做法。

但是,在做之前,有几个观念需要认识到。

第一,小孩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这一点相关的研究也已经证明。小孩在家里的时间比在学校的时间肯定是更多的,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肯定比老师更多的。所以父母在对小孩寄予厚望的同时,对自己也有有所要求并作出表率,营造好的环境。

第二,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在德国,5岁以前的专业化知识教育是被禁止的。诚然,并不是说学前教育不应当有,而是应当适度。因为10岁以前小孩对外界的刺激是非常敏感的,也最容易产生大影响。但如果输入的刺激不适当,也会适得其反。因此专业化知识的教育应当遵循小孩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早期应当注重引导和兴趣培养,让小孩充分的了解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而非在专业知识或技能上取得过高成就。在进行教育培训中也要警惕市场化的教育机构所鼓吹的一些“显著效果”。

第三,望子成人,比望子成龙更重要。这里借用了易中天老师的这句话。小孩从出声到长大成人,首先要学会的是独立的生活、生存能力,只注重专业化知识的培养,而缺少基本的生活生存教育就宛如空中楼阁。湖南天才少年魏永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与此相应的独立人格、意志品质等的教育也是塑造一个健康成人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这些都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写在结尾:

转变观念,忌急功近利,人才的培养有一个过程。

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积极沟通,尊重孩子意愿。

以引导为主,注重兴趣。

以培养独立人格和生活能力为首要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