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

〈201〉【经文】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3人  649af4153479

南无阿弥陀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佛告阿难,其①有众生②,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③。所以者何?④彼佛国中,无诸邪聚⑤,及不定聚⑥。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⑦众生,闻⑧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⑨至心⑩回向(11)(12),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13)。唯(14)除(15)五逆(16),诽谤正法(17)。


①其:<连>如果;假如。

②众生:梵语bahu-jana,jantu, jagat 或 sattva 之意译。音译仆呼那、禅头、社伽、萨埵。又译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世本缘品载,无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于世,故称众生。俱舍论光记卷一解为受众多之生死,故称众生。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大乘同性经卷上谓,众生系以五蕴等众缘假合而生,故称众生。又不增不减经载,法身为烦恼所缠,往来生死,故称众生。一般以为无明烦恼所覆,流转生死者为众生。若广义言之,佛及菩萨亦含摄于众生之中。泛指人和一切动物。

③正定之聚:也就是正定聚,  梵语samyaktva-niyata-ras/i,巴利语sammatta-niyata-rasi。三聚之一。又作正性定聚、正定、等聚、善聚。或称直见际。指众生中必定证悟者。依俱舍论卷十载,见道以上之圣者断尽‘见’等惑,获得毕竟不退之离系得,定于正性之涅槃择灭中,故称正定。又菩萨阶位在十信以上者,亦称正定。

④{语法}所以者何?

        (甲)完整:所以(然)者,何?

        (乙)语法:省略,判断,疑问。

⑤邪聚:邪定聚,梵语mithyatva-niyata-ras/i,巴利语micchatta-niyata-rasi。一切众生分为三类,其中,决定入于邪中者之类聚,称为邪定聚。又作邪性定聚、必邪聚、邪见际。略称邪定。为三定聚之一。即指造作五无间业者必定堕于地狱,必定处于邪中,故称邪定聚。此等之人,不具备成佛之素质,亦无法证悟,故成实论卷二载,邪定聚者必不入于涅槃。

⑥不定聚:梵语aniyata-ras/i,巴利语aniyata-rasi。又作不定性聚、不定、亦不在邪亦不在正见际。三聚之一。聚为聚类、聚集之义。依众生根机之别,分类聚集之,可有三类;其性正邪未属,遇善缘则成正定(聚),得恶缘则成邪定(聚)者,以其不定,故称不定聚。

⑦诸有:所有,一切。一切之有。众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之别,故总谓之诸有。六道众生轮回于生死苦海,有因有果,有生有死,故名为诸有。

⑧闻:形声。从耳,门声兼表词义,合起来后意思是“门里面的耳朵听到了”。本义:听到心里去了。听到。

⑨一念:指一次之念。梵语eka-citta。念为思念之意,一般有‘心念’、‘观念’(观想法性之理、佛之相好、时节因缘与众生之素质能力)、‘称念’等名词。净土宗将‘念’解为‘称念’,故以一念配合一声佛号,称名一句即谓一念。  

    指时间、心念、观念、称名等之极小数。即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

(11)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

  (一)依般若空之说,若了无回向者、回向法、回向处之心相,方可谓真回向。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经回向品(大八·五四八中):‘无有法能回向法,是名正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略)诸佛不许取相回向故,(中略)是回向取相分别故,名为杂毒。’

  (二)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1)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之一切种德。(2)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3)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三)于华严经疏卷二十六中,澄观列举十种回向之名,而总括为三:(1)菩提回向,即回因向果、回劣向胜、回比向证。(2)众生回向,即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自因行向他因行。(3)实际回向,即回事向理、回差别行向圆融行。除上述八种回向外,回世(世俗事)向出世(求佛道)、回顺理事行向理所成事二回向则通于果(即菩提回向)及实际回向。

  (四)依净土宗之说,回向有二:(1)往相回向,回施自己过去及今生之功德于众生,而愿共生净土。(2)还相回向,已生净土后,生大悲心,再回入此土教化众生,以期共向佛道。

  (五)道绰于安乐集卷下,解释回向有如下六种:(1)以所修诸业回向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待得六通后,再返世间救度众生。(2)回因向果。(3)回下向上。(4)回迟向速。(5)回施众生悲念向善。(6)回入去却分别之心。(12)至心回向:乃‘随心回向’之对称。指以真实、至诚之心,将所修之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故佛以真实心施善根功德予众生,众生为一己之佛果菩提又奉献修行之功德,或施与其他一切众生。与密教修金刚界法时所诵之五悔(归命、忏悔、随喜、劝请、回向)之第五段文、胎藏法九方便之第九‘回向方便’旨趣一致。

(13)不退转(术语)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也。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毗跋致也。所修行之功德善根,只有向前,不会再退后和转变。

(14)唯:只;单单。

(15)除:<动>清除,去掉。

(16)五逆:又作五逆罪。即五重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有大乘五逆、小乘五逆之分。

  (一)小乘五逆(单五逆)指:害母(梵matr! -ghata ,又作杀母)、害父(梵pitr! -ghata ,又作杀父)、害阿罗汉(梵arhad -ghata ,又作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梵tathagatasyantike dus!t!a -citta-rudhirotpadana ,又作出佛身血)、破僧(梵sam!gha -bheda ,又作破和合僧、斗乱众僧)等五者。前二者为弃恩田,后三者则坏德田,故称五逆、五重罪。以其行为将成为堕无间地狱之因,故亦称五无间业(梵pan~caanantarya -karman!i ),略称五无间或五不救罪。分别而言,前三者指故意杀害父、母、阿罗汉。破和合僧复分为二,离开原来所属之教团,而成立新教团,行布萨、羯磨等事,称破羯磨僧;若立异师异说,而另组教团,则称破法轮僧。此外,俱舍论卷十八载,五无间同类业(梵pan~caupanantariyan!i  ),又作近五无间、五无间同分、近五逆、类似五逆。即与上述之五无间业同类之五种罪业,指:污母阿罗汉尼(梵matur arhantya dus!an!am  )、杀住定地菩萨(梵niyatabhumisthitasya bodhisattvasya maran!am  )、杀有学圣者(梵s/aiks!asya maran!am  )、夺僧合缘(梵sam!ghayadvaraharan!am  )及破窣堵波(梵stupabhedanam  )。

  (二)大乘五逆(复五逆),据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四举出五大根本重罪,即:(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等事,而心生欢喜。(2)毁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法。(3)妨碍出家人修行,或杀害出家人。(4)犯小乘五逆罪之一。(5)主张所有皆无业报,而行十不善业;或不畏后世果报,而教唆他人行十恶等。

  慧沼于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中,将小乘五逆中之杀父、杀母合为一项,再加上诽谤正法(佛法)一项,而成立三乘通说之五逆。

  关于五逆罪之轻重,大乘义章卷七说杀父最轻,杀母次轻,杀阿罗汉罪复转重,出佛身血转转弥重,破和合僧最重。

(17)诽谤正法:梵语saddharma-pratiks!epa。略称谤法、破法、断法。谓破坏佛说之正法,主要系指诽谤大乘经典非为佛所说。谓不信般若、法华、无量寿等大乘经典,且加以毁呰诽谤者,断尽一切善根,堕入大地狱。据无量寿经卷上载,阿弥陀佛发愿救度念佛众生,唯除犯五逆罪与诽谤正法者。又菩萨善戒经以诽谤正法为菩萨八波罗夷(八重戒)之一;梵网经卷下以诽谤三宝为菩萨十波罗夷之一。盖诽谤正法,泛论之有两种:(一)不信大、小二乘之法,遂疑惑诽谤。(二)不信大乘经典为佛所说而诽谤之;或见人读诵、书写、受持大乘经典而怀轻贱、憎嫉之心。

  据智顗之菩萨戒经义疏卷下载,诽谤三宝系由四种邪见所致,即:(一)上邪见,对于一切均拨无因果。(二)中邪见,不说一切无因果,仅说三宝不及外道。(三)下邪见,不说三宝不及外道,仅心中计执二乘之法殊胜,即舍弃大乘而取小乘。(四)杂邪见,于诸种邪见中,有偏执、杂信、暂念小乘、思义僻谬等四种。

  据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载,谤三宝戒之制意,略有十义,即:(一)业道尤重,无过此故。(二)烧灭善根,悉无余故。(三)背恩德,恶中极故。(四)破坏信心,灭法眼故。(五)于善行中,若小若大悉不成故。(六)入于外道邪见网故。(七)为大邪见,断善根故。(八)作诸众生恶知识故。(九)断三宝种,由此见故。(十)令自他成阿鼻业故。然诽谤正法之说于阿含等经中极为罕见,惟多散见于大乘经典中,主要系因教诫小乘声闻之徒诽谤大乘之故。

〖解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本句的重点是“除”。

(2)本句的难点是除掉“什么”。

(3)有三种人:

第一种:只犯五逆,没犯谤法

第二种:没犯五逆,但犯谤法

第三种:既犯五逆,又犯谤法

(4)字面的解释是用一个“和”字,明指除掉种第三种。同时,也隐含除掉第二种。

(5)须知:“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6)我的看法:过去没有造恶,今后就警醒自己不能造。过去已经犯了,就诚心忏悔,今后不在造。别在文字上下功夫,还是在“信愿行”上下功夫。今生念佛求生极乐才是最要紧的。


【直译】佛陀告诉阿难:如果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全都安住在正定聚。之所以这样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没有邪定聚以及不定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般的诸佛如来,都共同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与功德。一切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信心,欢喜踊跃,乃至一个念头,以至诚心回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够往生,安住在不退转位。单单去掉造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众生。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