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的文化自虐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有媒体报道一中国老人在日本与汽车“碰瓷”,几天后被证实是汽车撞了老人。也有消息称中国游客在泰国吃自助餐时,吃相难看,铲抢大虾,后来证明并非事实。这类事件的大反转屡见不鲜,一旦这样中国在国外不文明的行为都会引发国民素质的大讨论,我们自己也认为我们国民素质低下。的确,有些中国游客在外旅游举止不文明,应该接受批评教育,但是对于很多事件我们都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吗?我们所看到的是事情的真相吗?我想对于这些,我们都未曾仔细思考过,只是道听途说。所以对于“国民劣根性”的争论也确实值得反思与警惕。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存在着偏见,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虐。
中国的文化自虐肇始于两场战争。在这两场战争前,中国是文化输出国,在这两场战争后,中国是文化输入国,这一根本性转折,也即文化自虐的源起。
第一场战争是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打开,整个民族自信心受挫,进而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接着是甲午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清完败于“脱亚入欧”的日本,这使众多中国知识分子认定,中国失败的祸根在国学,要救中国,必像日本般全盘学习西方,而学习西方,必先铲除国学。从那时起,曾经不可一世的老大中国,开始全盘自我否定,“洋的都是好的,国的都是坏的”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横扫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洋枪、洋炮、到洋学堂;从洋火、洋蜡、到洋丝袜,只要与洋沾边,就是牛掰,与洋沾边成了中国人显示实力、身分、地位和生活品味的主要方式。国学虽然仍在苟延残喘,但也只剩下挨打的份儿,成为被嘲讽,被污辱的对象。
文化自虐是指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进行虐待和发泄,过分指责本民族文化,强调本土文化的落后以及对本土文化进行负面解读。文化自虐使得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彻底丧失,中国人永远处于严重自卑的状态,这一自卑极为有害。所以现在我们国家在不断的提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应当有足够的信心,从万里长城到北京故宫,从四大发明到丝绸陶瓷茶叶,中国有太多的东西让国人自豪。在精神领域,中国诸子百家在两千年前就已经登上人类思想文化的巅峰。
的确目前中国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像食品安全问题,出境游的素质问题等,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社会道德标准混乱,人心浮躁,法纪不严。而要治理好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求诸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我们优秀的文化,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告别文化自虐,走向文化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