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北平无战事》
如果在十年前,我可能不会看这部片,而正好,今年是《北平无战事》十周年。为什么看这部片?因为豆瓣评分9分,所以躺在我的想看库里。
电视剧,对我来说,开头吸引,人物饱满,剧情紧凑不拖沓,不以讲恋爱为主,就有看的欲望。不知是岁数大了,不是什么原因,看不了情情爱爱、缠绵绯恻的爱情剧和各种家斗、心机太深的家庭剧。《北平无战事》值得一看。看后还是深有感叹。
剧情简介:
1948年,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潜伏于国民党并任空军上校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受命于蒋经国彻查北平民调会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贪腐案,北平分行行长正是其父方步亭。蒋经国的“孔雀东南飞”行动命何其沧与方步亭推行币制改革,目的是从人民手中掠夺黄金白银外汇。围绕这一重大经济战线的斗争,中共地下党及北平学联的进步青年和潜伏在中共的国民党要员梁经纶以及各方的贪腐势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来自百度)
人物:
《北平无战事》塑造的是一个时期人物的群像,观剧也是观实,各路牛鬼蛇神哪个阶段会没有呢?说说我印象比较深的人物吧。其实对剧里的男女主无感。反而是一些性格特别明显的,可能也是社会中的悲剧人物,感触更多一些。
曾可达:蒋经国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最后自杀。他农民出生,没有背景,对建丰同志唯命是从,忠诚不二,痛恨腐败。这是他最大的优点,只要是建丰的指示,他头可破、血可流,豁出去跟对方死扛到底。但他最大的缺点是,不懂得转弯,他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理解建丰同志想要做的事,想要通过什么样的人和事去实现。他是彻头彻尾地就执行,没有理解、没有思考,就是纯粹地执行命令。剧中多次场景是铁血救国会与顽固派的斗争,他会动不动就搬出躲在背后的建丰同志。最后,在对待梁经伦发表的言论和方孟敖私自起飞这件事上,又犯了致命的错误,在联系不上建丰同志(其实是建丰同志不想联系他,他此时已经被抛弃了)的情况下,去直接对老蒋的秘书汇报,越级加会错意,最后他一败涂地。
有人说曾可达很像刚进入社会的年青人,没有心机,只有执行,横冲直撞,直到头破血流。是的。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一个利益集团,也往往是同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一个利益集团里,有人是出面折腾的,就像曾可达,所以交涉失败,这个人是注定要被牺牲的,因为你已经失去了本身的价值。而有人是在暗处行事的,比如王蒲忱。当然王蒲忱作为中统北平站站长,必然也是有一定的手段和心机的。曾可达与王蒲忱,完全不同的结局,也是因为完全不同的性格,所以,性格决定命运,是没有错的。
徐铁英:代表着既得利益团体,腐败、专横、恶劣、凶狠。总之,这完全是一个小人、奸人、恶人。剧中人都知道这么一个人物,知道要找他办事,钱到位就好。但他只是当时背景下高官的一个代表而己,实际上,彼时的政权里不知有多少类似的蛀虫。一个新生的力量,能对抗吗?徐铁英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泯灭人性。典型的反派人物。你别惹他,也别进入他的视线,这种人就像鳄鱼,一旦被他咬住,必死无疑。
方行长和何其沧:这两个人物有点相似,期望远离政治,独善其身。正因为他们的坚持自我,才能保全家人和朋友。任何一个时代,有能力的人,应该是这样的。不入漩涡之中,旁观能看清现实,也能置身事外。当然,你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和能力,不然,只是一只蝼蚁,谁会在乎你的生命。可能你的口粮也被别人层层剥削、贪污,在那个年代,蝼蚁大抵不是饿死就是被打死的结局。(连朱自清都被饿死,可想而知)
梁经伦:不知为何,挺喜欢廖凡的。他演的梁经伦一出场,我就知道这个角色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个人觉得廖凡把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好。抛开站队不谈。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期望通过币制改革让这个世界得以改变。在这过程中,他不惜让自己的爱人去接近对手,他欺骗一个清纯的姑娘。但这个剧中,也挺搞笑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了他是国民党,却人人还要去为他保守这个秘密,这一点有些无语。直到谢木兰被枪杀在他怀里,他可能有所醒悟,他最后的那段慷慨陈词,痛斥国民党的腐败,背离了初衷,也是表明了他的极度失望。这是一个有热血却选错方向的青年。当然,他的结局跟着导师远离这场接下去的斗争,也是失望之后的小确幸吧。
其余的人,没有过多想要讲的。
最后,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看到了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就会迷失。”愿我们都能坚定初心,不迷失在这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