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和云吞面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一种让我一度痴痴着迷的食物——云吞面。云吞是两广地区小吃的一种,和北方的馄饨相似,不过用料和外形略有不同,其经常与细面一同烹煮,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云吞面。
五岁到六岁的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里,在广东清远连州县下的一个小镇上。我依稀还记得那时母亲把我留在外婆家的情形,因为不习惯的原因一度哭了几天几夜。也许是小孩子没什么计较的心性,在接受了现实的我居然就适应了新的生活。
说到外婆家,有一个对我影响比较深远的是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和我家乡大相径庭的一种语言。而我不得不赞叹的也是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从语言一窍不通到基本理解只是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而现在作为一个快要远离学堂的我来说,摒弃旧思维去学习新东西绝对是完败于六七岁的自己。即使后来都没怎么说过外婆家的方言了,但却没有忘记,每次听到母亲和外婆聊电话时还是感觉十分的亲切。而就是那两年说会的方言,成了我一辈子也不会遗忘的财产。
那时候镇上有一个集市,依稀记得赶集的日期是农历尾数为二五八的那几天,统称为集日。那时候对赶集并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跟着一大伙村子里的人去玩,收市后又会结伴一起回村子。我记得第一次去赶集的时候是跟着小舅舅去的,小舅舅是妈妈最小的一个弟弟,只比我大了七八岁。那时我跟着一群上了小学哥哥姐姐还有小舅舅,坐在村里赶集的拖拉机后斗,浩浩荡荡的向着集市出发,而那时也让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看到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的街道,各种商铺,各种零食和玩具。只可惜我没有钱,还是小舅舅给我买了一盒小人牌。也是这样,让我喜欢上了村里这种不时就会上演的集体活动。
我最初始对云吞面的记忆,源自第一次跟外公去赶集。那时正值端午节,镇上各个有名的龙舟队都会集中在端午节那一天去赛龙舟,刚好那天又赶上集日。或许是对于燃油类的交通工具带着敬畏的心理,外公一般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的赶集,那时外公有一辆凤凰牌的自行车,说起来现在这种自行车也是古董级别的东西了,只是对于自己骑车去而不是跟大部队一起去的这种行为,外公绝对算得上是村子里特行独立的那一类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沿着乡村那凹凸不平的道路上前进,那种感觉说不上有多好,就是到达集市的时候,我的屁股都有一种酥麻的感觉了。
看赛龙舟,是这次去赶集的最主要目的,是外公在来的路上告诉我的。说实话,小孩子对那些没见过的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也是在我抱着一路的好奇心,满怀期待的和外公来到赛龙舟的河边时,却连龙舟的尾巴都没瞧见,因为耽误了时间,龙舟赛早就开始了。不记得当时的我是有多么的失望,可也和一副委屈得快哭的样子没什么区别了。外公看我一脸的难过,就说带我去吃云吞面,云吞面是什么,我表示长那么大还真的没吃过,悲伤的心情瞬间就被新鲜食物的诱惑带走了。
那是一条石拱桥,就横跨在那条赛龙舟的河上。桥身都是由大块大块的青石砖堆砌起来的,看样子年代有点久了,桥底部都爬满了青苔。外公说吃云吞面的店,就在那石拱桥边上的河边,一个由木头简易搭成的屋棚,里面两个土灶,角落堆着劈好的木头,一张大方桌子上,摆着还没下锅的云吞和面条。外公叫我在旁边走道那里寻了一张桌子坐下,然后他笑着和店老板说了几句话,在我看来,外公的轻车熟路,好像是这里的常客一样。
大约过了三分钟,两碗冒着热气的云吞面就摆到我和外公的面前。第一次见云吞,就像是一张纸包着小肉团一样的东西,一看就有种让我食欲大增的感觉。尝了一口,那种味道,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应该是吃到最好吃的味道了。一碗云吞面被我吃完了,连汤都喝完了,那一刻的满足,甚至让我忘了看不到赛龙舟的不开心。
后来,我喜欢上了和外公一起去赶集,每次都叫外公带我去吃那里的云吞面。那种味道,充满在我那一段童年的回忆里,同时还有忘不了的就是第一次外公和我一起去吃云吞面的画面。
外公离开的时候,我才上二年级,不懂什么是生离死别,也不懂什么是永远也见不到了。直到很多年后,我看过了很多浩大的龙舟赛,也吃过各种地方不同的云吞面,但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那时拱桥下的外公和云吞面。
这也成了如今我唯一能清晰想起外公的一个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