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09-06:湘西之旅~古韵悠悠凤凰城之水岸
9月3日~5日:
清爽明媚的晨光里,我们沿着沱江缓行,被眼前的美景所迷倒。吊脚楼和古老的砖塔倒影楚楚,云朵在河中浮动,路灯与孤树遥相呼应,林间的鸟儿在呼唤着竹篙搅起的水声,因为还早,撑篙人还不急于划动他的一叶扁舟呢。
河面上不时漂浮起白雾,这是景区“特色”,没有实景人造也很美呀。这个对我们摄影人来说,也相当友好。
凤凰古城,旧称镇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占地面积约10平方千米,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其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现存文物建筑最多的县。
2004年底,古城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古城内沈从文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古城被列入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之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4年2月6日,古城联合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以凤凰古城旅游区的名义入选第41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来自百度百科)
早起的猫咪与早起的我们不期而遇,给我们宁静的心扉带来温柔。我在想,过不了一会儿,这一切会被热烈的喧嚣所打破。
离开水岸,穿行于斜阳的古老小街。这么早,竟然有卖家在吹他的葫芦,古朴而温馨,除了两只猫咪,还有我们是他的听众。
湘西沱江为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为武水一级支流,上有二源:北源为乌巢河,发源于禾库都沙南山峡谷中,滩险流急,天雨水涨,行旅多阻。沱江从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落潮井、都里、南华山、沱江镇、官庄、桥溪口、木江坪等9个乡镇。至泸溪县河溪会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干流全长131千米。在凤凰县境长96.9千米,流域面积为732.4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在东门处选择往北边街而行,是要到北门码头乘船游览。
下图中“湘见沱江”背景处,是有名的沱江跳岩。更远处隐约可见的是雪桥和凤凰大桥。再往上是金水桥、风雨桥、凤凰二桥。
沱江跳岩是这古城人气旺盛的风景之一。据悉,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民国时期,县长李宗祺让人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连墩带跳板被冲走。1950年,凤凰县人民政府成立,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跳岩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两岸人民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2000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
这些游船就是游客们在沱江上游览的“官船”,船票80元且半价要70岁以上!
【优酷视频:2025-08-31~09-06:湘西之旅~凤凰古城之:水、桥、船(1)】
乘船漂游顺流而下,河风与阳光揉搓在一处,冷暖十分惬意,期间还添加了兴奋的情绪,在游船划出的绿浪间跳荡不已。
前方水面架起一座廊桥,名叫虹桥风雨楼。
整条水道上,成群的蜻蜓穿梭不停。
虹桥风雨楼原名卧虹桥,横跨湖南省凤凰县沱江之上,是以红条石砌筑的两墩三孔石拱桥。该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建成,桥墩呈船形设计兼具抗洪与美学功能。桥面原设吊脚楼店铺及风雨长廊,民国三年(1914年)被洪水冲毁后由田应诏主持重修并题写"虹桥"匾额,改建成木结构吊脚楼商铺及人行廊道。1955年拆除桥上建筑改为公路桥,2000年修复后恢复传统形制。现存桥梁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桥面两侧设22间文化旅游商铺,二层为民俗文化楼陈列历代书画作品。桥身两端保留青砖拱牌坊门,门楣直书"虹桥"二字。据传该桥修建与朱元璋破坏凤凰龙脉风水有关。历经多次修缮后,现为凤凰古城跨越沱江的最大石拱桥,兼具交通与文化旅游功能。(来自百度百科)
穿过虹桥风雨楼,行至沙湾风景区和百年吊脚楼。
吊脚楼群坐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
宁静的河岸边,已经有镇民在洗涤忙碌着,一派和谐温馨的水乡生活韵律:古塔、老树、水车、码头,与吊脚楼如画般点缀在沱江两岸,沐浴着百年阳光雨露。
据说眼前这片青瓦吊脚楼映着沱江碧水的画卷,就是凤凰古城的「时光胶囊」——凤凰记忆景点啦!
有相关趣味冷知识为证:
吊脚楼的"小心机":这些临水而建的木楼,底下的"长腿"不仅是风景,更是苗家先民防洪水、防潮湿的智慧结晶,堪称古代"生态建筑典范"!
建筑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它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雕刻也很精美,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并通过承挑使之垂悬于沱江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当雨后初晴,沱江之上升起了一层薄雾,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时,整个建筑群就像一幅隽永的画卷,使人百看不厌。(来自百度百科)
望江亭隔河湾与万名塔相望。我们的船在过万名塔后打折绕回,我们在沱江对岸的万寿宫码头上岸。遗憾的是,行程特别短,本以为的畅游沱江却戛然而止,下游桥廊不能通行,且下游为民间小船载客游览范围。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来自百度百科)
(有关虹桥的介绍见前述)
除了虹桥,还有风桥、观光桥、雾桥、云桥等,皆尽展华夏建筑风韵。
当然,河道中还有不少造型各异的小桥,游人跨越其上,不无情趣。
河面上的游船,自然是沱江的另一主角。小游船船头高高翘起,张显着强健,在破浪前行时,也给予了游客以信心。
奇怪的是,游客大都去乘坐“官船”,而鲜有租用“私船”的,只是到了夜间才有游客乘游。
尽管这样,依然没有扫了我的兴致,也许,这样静静地泊于河岸的小船,才更有美的韵味,在构图和想象力上,更显灵性。
这就是凤凰记忆的魅力!
苗家大娘的绣品鲜艳如活物,她们的着装也很有特色。在古镇,还可以看到不少靓女“苗家人”,她们的服饰可是租来的,一套68元,若要带专业人像摄影则按档次不等要数百元。
越走越冷清,前面说的宁静“会被热烈的喧嚣所打破”并没有出现,许是因为暑假过后的“淡季”?疑惑是因为高温渐起?其实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是因为我们搞反了方向,往下游漫步,当然人迹稀少啦。还说想去看瀑布(这才闹了笑话,网上看的瀑布是在芙蓉古城啊……哈,功课没做好)。我们原是要去沈从文先生故居的。最终按照指引,过桥逆行,穿行河边老街,走进真正的古城。
当然,为了这个题目,还得把入夜的沱江风光描绘一下,灯火璀璨的水岸是不能不看的。
晚餐吃了河边一家餐馆的两份竹筒饭,和一些小菜,竟也上了百元!
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啊,夜晚的风景除去了日间一切繁杂,凸显了主题景致的宏伟与秀美,月华如水增添了河面的神秘,让人不忍归去……
【下篇:2025-08-31~09-06:湘西之旅~古韵悠悠凤凰城之老城厚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