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散文

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之五

2022-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竹竿砖头

  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可宝贵的心法,可以适用于各个层面。最早,是医家的宝典。

那在医学领域,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该怎么理解呢?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一位西方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治病之法,当身心俱调,且以治心为主。中国古代有位王爷被杀,王妃一病不起,请人诊治,百医无效。有位画家深知王妃病因,画了一幅王爷与宠妾调笑图献上,王妃一看,大骂“这个老匹夫不是个东西”,她的病竟然好了起来。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时期有个太守病了,常常烦燥,茶饭不思。请神医华佗来看。华佗先是晾着他,后又不辞而别,留书一封。信中把太守骂了个狗血淋头,太守怒火攻心,顿时呕出血来,正待分付手下去抓华佗,却感觉身轻体健,病痛竟然消失了,你说怪不怪?

还有更怪的,明代神医朱丹溪给一个男的看病,竟然说他怀孕了!那位大笑三天,而且每每想起来就笑个不停,结果久治不愈的病却是好了。

而现代的医院,常常是只见数据不见人,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利益不见人,这怎么能行?

即使在西方,他们也有三件宝。第一是言语,第二是药物,第三才是手术刀。

他们认为,医生不仅仅是专业人员,也是患者及其家人的朋友。他们更发展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叫做叙事医学,来加以研究。

就是要求医生不仅仅要关注病人的疾病情况,还要关注病人的经济状况和心里状态,还有家属的反应等,这些都包含在了医生看病的范畴之内。

而我们呢?!

是否只是懂得那舶来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忘掉了、抛弃了“上医医心”!

是否只是上一天的班,驮一天的碑,又苦又累又悲摧?而忘掉了、拋弃了“上医医心”!

你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所以医者仁心、佛心、道心、父母心,大爱于心,既医自己也医别人,更能匡正世道人心。

所以橘井泉香。

所以悬壶济世。

所以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

所以特雷莎修女为“贫民圣人”。

所以对爱的渴望,对真理的渴求,对人类的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