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心理学应该很好看——超越自卑 阿德勒 生平(一)
月半弯,原理工男一枚,后受弗洛伊德老先生冥冥之中的感召(厕所里捡了本书)转投心理学的怀抱,08年硕士毕业于华东某还算知名高校心理学系。生性活泼,对各种大部头、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书籍深恶痛绝,认为心理学应该写的跟段子一样好看
曾经有一个学弟跟我讲:他从小有点斜视(就是他看着你的双眼,你却以为他在看你的胸......)所以从小非常自卑,不敢和人打交道,不敢谈恋爱,大学快毕业了,连求职面试都不敢参加。
很苦恼,问我该怎么办,我想了想,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哥哥高大英俊,自己却又矮又丑,还是个驼背,四岁才学会走路。
3岁时弟弟病死在身旁,5岁时自己病倒,爹妈都去准备棺材了,一不小心又活过来。
上学时成绩稀烂,被老师划入学渣行列,建议他去做鞋匠。
......
后来,这个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自卑,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著作——《超越自卑》被翻译为几十个国家的语言版本,广为流传。
![](https://img.haomeiwen.com/i5624811/e3093a32024905f3.png)
这个小男孩就是本文的主角——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籍犹太人,著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杰出人物,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那派)先驱,自我心理学之父。
弗洛伊德曾经最亲密的战友,后来分道扬镳的学术敌人,精神分析学派内第一个打起反对弗洛伊德观点大旗,被弗爷恨之入骨,甚至在其死后仍咬牙切齿的人。
苦逼的童年
1870年2月7日,维也纳郊区小镇鲁道夫谢姆,随着一声并不响亮的啼哭,犹太商人莱昂波利德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他给这个儿子取名叫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624811-d2131ae37afccac3.png)
莱昂波利德在维也纳经营粮食生意,这是个刚需行业,加上犹太人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的商业头脑,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底子相当的厚实。
用今天的话来说,阿德勒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一般来说,富二代的童年即便不是特别幸福,也不会太磕碜,但阿德勒同学偏偏是个例外。
阿德勒的童年,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苦逼,理由如下:
长的又矮又丑,和相貌英俊、高大威猛的大哥简直不像一个妈生的。
从小得了软骨病,身体孱弱、行动笨拙,4岁才学会走路。
软骨病还导致了驼背——这在中国还有一个名字,叫罗锅......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624811-b464d719c9be7d05.png)
当他费尽吃奶的力气蹒跚学步的时候,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却在不远处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每当这个时候,小阿德勒就会低下头来,流露出自惭形秽的表情。
但幸好还有母亲的存在,由于身体不好,阿德勒得到了母亲的细心照料,这让他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但好景不长,抢生意的很快来了——母亲又生了个弟弟。
这是阿德勒人生中第一次被抢生意,三十年后,他还会再被抢一次,下一个开抢的,叫卡尔.古斯塔沃.荣格。
据阿德勒回忆:在我两岁之前,妈妈对我很宠爱,但弟弟出生之后,她的注意力就转移了,我有一种被废黜的感觉......
3岁的时候,弟弟鲁道夫得了白喉病,在当时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且死亡率极高的病,父母和医生都束手无策。有一天早晨,阿德勒醒来后发现,鲁道夫静静的躺在自己身边,已经没有了呼吸,这给阿德勒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幸好只是心理创伤,阿德勒并没有被传染,但下一次就没这么幸运了。
5岁那年的一个寒冬,一个熊孩子带着阿德勒去滑冰。一上冰面,那孩子就滑远了,并如打了狗的肉包子一去不回。小阿德勒站在冰面上,又冷又怕,一路屁滚尿流、连滚带爬的逃回家中,随后便得了严重的肺炎,高烧昏迷。
父亲叫来了家庭医生,医生忙活了大半宿,说出了无数医生说过,以后还会有无数医生会说的那句话:我已经尽力了......
一般来说,家里人听到这句话,就要去准备寿衣和棺材了。但这一次,医生却被阿德勒顽强的生命力结结实实的打了一把脸——挣扎了几天之后,活过来了......
因为这次起死回生,以及弟弟病死带来的痛苦,阿德勒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这样就可以消除病痛,战胜死亡。
他在传记里写道:5岁那年我的得了严重的肺炎,父亲请来了一位医生,他告诉父亲,不会再为照顾我而麻烦了,因为我已经没有活下来的希望。我顿时感到一种极其可怕的恐怖。
当我康复以后,我立刻决定以后要成为一个医生,那样就可以更好的抵御死亡的威胁,并要有比那个家伙更高明的医术,我要坚持的走下去,哪怕在我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困难......
阿德勒后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不光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更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
中国同行
写到这里,我想起400多年以前,中国也有这么一位青年。
他年少时熟读四书五经,热衷科举仕途。一次大病,鬼门关里走一遭,知道了生命的可贵,和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于是开始钻研医术。
他的动机很简单:我所承受的痛苦,不想别人再次承受。
后来他醉心医术,苦心钻研,活人无数,声名远播,并成了皇帝的御医。
但他心系民间疾苦,辞去御医职务,开始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如苦行僧一般的寻药之旅,足迹踏遍全国的名山大川。
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不惜亲自品尝试用,好几次中毒差点客死异乡。
二十六年后,他走遍了全国各地,品尝了无数的药材,翻阅了无数的典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这个人的名字,叫李时珍。
伟大的人,总有某些相似之处!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624811-fe4e4ea512c49135.png)
学渣的逆袭
5岁的时候,阿德勒开始读小学,并于4年后进入中学。巧合的是,这所中学正是弗爷当年就读的学校。
尽管弗爷已毕业多年,但江湖上依然流传着弗爷的传说。14年前,他在这里连续七年成绩第一而获得了学校的免试政策。
相比较起来,阿德勒在这一时期的成绩就逊色了很多。
阿德勒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被老师毫不犹豫的划入学渣的行列,甚至老师还建议他以后去做鞋匠。这一建议给阿德勒同学留下的阴影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多年以后,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就是《裁缝行业的健康手册》。
不过父亲没有听从这个缺心眼的建议,而阿德勒也在这一建议的刺激之下也开始发奋学习,成绩逐渐有了起色。
有一次,阿德勒搞定了一道奇难无比,连老师都搞不定的数学题。老师顿时对阿德勒刮目相看,学渣顿时逆袭成为学霸,尽管离弗爷的成就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对阿德勒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这件事情极大的增强了阿德勒的自信,在以后的人生中,他不止一次自豪的提起这件事情。
他认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不是天生注定,只要肯定努力,每个人都会获得成功。
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624811-16fd0c63995b1a0e.png)
两个西格蒙德
在阿德勒的家庭生活中,有两个人是要着重提一下的,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大哥。
阿德勒的父亲对他非常宠爱,期望很高,希望他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当阿德勒面临困境的时候,父亲总会给他鼓励和支持。
父亲告诉他,不能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缚,不能相信眼下的困难就是你的一生,要勇敢的去突破,创造自己的生活。
阿德勒后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坚持这一信条的结果。
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德勒从小就不甘落后,并勇于挑战自己的自卑感。
在阿德勒上学的路上,会经过一座公墓,他每次走过的时候都十分害怕,而他的同伴却毫不在意,这让阿德勒很苦恼。有一天,他故意和同伴拉开一段距离,把书包扔在墓碑后面,然后多次的来回穿越公墓,直到克服了恐惧感才停下来。
顺便说一句,在行为治疗中,这叫脱敏疗法,恐惧症、强迫症的治疗方法之一。
积极的心态使得阿德勒变得更为上进,同时他也是个很合群的小孩,和同伴的和谐相处使他感到非常的满足。在各种游戏中,他也总是试图去超过身边的人,尤其是他的大哥。
阿德勒的大哥,有个当时不出名,后来很出名的名字——西格蒙德,看过弗爷篇的亲们,应该很熟悉这个名字,因为弗爷的全名,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624811-3da16e8baee3fe48.png)
不知道是否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阿德勒一生中的两位主要竞争者,都叫这个鬼名字......
阿德勒的青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哥哥西格蒙德的阴影之下。
在童年时期,阳光帅气、高大威猛的大哥,让又矮又丑,行动不便的阿德勒自惭形秽。
成年后,大哥交友广泛、能力很强,经营着一家私人图书馆,是这个大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深受全家人的敬慕和尊重。
而相比较之下,阿德勒则黯然失色。对这位优秀的大哥,阿德勒一直保持着浓浓的醋意。
数十年后,阿德勒已经成名于江湖,他把和大哥之间的关系,比喻成花园里树苗的竞争——每一课树苗都为争夺足够多的阳光、养分和空间而展开争夺。
甚至到了不惑之年,阿德勒依然醋意十足:西格蒙德,一个善良又勤奋的家伙,他一直比我强,一直比我强......
下一篇里,会讲述阿德勒和另一个希格蒙德的故事:)
求知生涯
1888年,在命运之神的安排下,阿德勒追随弗洛伊德的脚步,进入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随后的7年时间里,他接受了专业的医学训练,并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学和哲学的知识。
阿德勒于189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学校里做学问,而是选择投身实践——开设了自己诊所。
13年前,同样是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弗爷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弗爷是要搞定丈母娘,而阿德勒是因为理想,因为一颗悬壶济世的心。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624811-bdd41db17a831917.png)
在当时,有头有脸的医生(以弗爷为代表),都会将诊所开在有钱人聚集,逼格甚高的内城区。但阿德勒却把诊所开在了屌丝云集的利奥波德区——犹太人和中下层工人的聚集地。
在这里他接触了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物,上到政府官员、律师、作家,下到厨师、服务员、穷学生。
不管是什么人,阿德勒都一视同仁,认真的为他们诊断、治疗,并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
在阿德勒的病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公园里表演的大力士、小丑、杂技演员。在中国,也有类似的群体——卖艺人,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叫天桥八大怪。
不论古今,不论中外,这一行的从业者都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身体、长相一般都有缺陷(好人谁干这个),当然也不排除有个把美女。
二、都有很牛的绝活,一般人绝对练不会的(胸口碎大石、蒙眼扔飞刀之类的)。
三、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集体意识强。
正是这群奇人,给了阿德勒最初的启发:因为身体的缺陷,使得他们激发了潜能,通过超凡的毅力,练就了各种绝活,并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阿德勒的器官自卑和补偿理论,即是起源于此。
后来阿德勒发现,不光是杂耍艺人,还有很多的牛人,在童年时代都有一些身体上的缺陷,他们通过克服这些缺陷,最终成为各个行业的顶尖大咖。
就像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居然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成为了古希腊最出色的雄辩家。
这一发现给了阿德勒极大的启发,并为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最初的思路:由自卑感推动的,追求卓越的动机,是人格成长的根本动力。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624811-d8c7d8ff39a47e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