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码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第42篇“呵”│史上最昂贵的“呵呵”,一个王国的倒掉

2017-09-27  本文已影响715人  生姜乌梅

1.

“呵呵”是个拟声词,模拟人的笑声。

与同道中词的“哈哈”相比,它的发声位置靠后,嘴唇打开幅度也偏小,仿佛是从喉咙里迸出的笑声。

所以,当它首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就是充当一幕恐怖阴森、扭曲人性的宫廷惨剧的“配音”,成为一个王国倒掉的前奏。

2.

这个王国,叫做后赵。

事件发生在公元348年,中国大地上最混乱、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羯族人建立的后赵政权已经存在29年,第三任君主石虎在位,他以残暴嗜杀闻名。

石虎的次子石宣已经当了11年皇太子,但地位摇摇欲坠,威胁来自于他的同母弟石韬——石虎甚至当着石宣的面,说出了“悔不立石韬”的话。

而石韬的所作所为也在不断刺激着他的太子哥——他新建了一座梁长九丈的宫殿,取名叫“宣光殿”。不但公然使用太子哥的名讳,还嘲弄他将被“一扫而光”。

面对弟弟的挑衅,石宣的回应简单粗暴,他派人深夜刺杀了石韬,并策划干掉老爹上位。

但石虎已经警觉起来,宣布全城戒严,暗中命人调查。

这时,石宣带了1000多名卫士去吊唁石韬,《晋书》对于这段情节的描述,令人身临其境:“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说石宣到了灵堂怎么都哭不出来,干脆呵呵地笑出声,然后掀起盖尸体的被子低头看,哈哈大笑,掉头离开。

从“呵呵”到“哈哈”,两个拟声词,活灵活现展示出石宣的心满意足。

3.

石虎的报复迅速而残忍。

他率领后宫和百官登上高台,把石宣绑到台下——之前已经用铁环穿透石宣两边的下巴颏,还上了锁——命人将石宣揪掉头发、拽断舌头,牵着他爬到事先准备好的柴堆上,再砍去手脚、挖出眼睛、刺穿肠子,然后纵火焚烧。

石宣的妻儿全部处斩,东宫官员和宦官大多被车裂。

皇权之争,兄弟、父子相残的血腥程度,史上罕见。

石家父子的疯狂兽性,为他们所属的羯族带来灭顶之灾。

公元349年,石虎因病逝世。儿子石世登极33天,被另一个儿子石遵杀掉。石遵登极183天,又被另一个儿子石鉴杀掉。石鉴登极103天,又被他的大将冉闵杀掉。

冉闵发布“杀胡令”,羯族从此在中国消失。

4.

在此之前,“呵呵”并不见于史籍。因此有人断言,“呵呵”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入唐后,唐王室本来就有胡人血统, “呵呵”也顺理成章地传入了中原。

笑的发音方式是否有胡汉之分,想来读者自有判断,无需多言。

宋朝人使用“呵呵”与网聊初期的“呵呵”旨趣相同,苏轼在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评论自己的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即“老夫聊发少年狂”——时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5.

“呵”的造字比较晚,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考古例证,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由“口”和“可”组成,字形与现代汉字别无二致。

“可”的初义是歌咏,再加“口”以示强调,则表示大声斥责。这是“呵”的本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呵”字,有可能是“呵”作为“诃”的异体字存在,只在民间小范围使用——在表达斥责含义时,“诃”“呵”通用。今天的简化字,把“诃”并入了“呵”字。

后来,“呵”又发展出其他含义,从大声斥责引申指呼喊、吆喝。

宋朝官员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这是国家规定的“呵引之制”,叫做“呵道”。韩愈曾经评价说:“人之称大丈夫者……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现代常用的“呵护”一词,其最初含义,也是呵禁卫护,使侵凌者不得近。

本文作者是生姜乌梅,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