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寻光纪

你怎样,你的孩子就怎样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寻光纪

前两日坐火车时看到的一幕——后座母亲厉声呵责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

都让你不要在晚上看书了,你还看!

你自己近视成什么样你自己不清楚吗!

给你配这副眼镜花了七千多,你这一副眼镜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

我是有义务抚养你,可是我没有义务给你买这么好的眼镜!

给你讲这么多道理你怎么就不听呢?!你要是再这样的话,我就再也不管你了!

……

这位母亲大概说了十分钟左右,一开始我还是闭目养神的听着,到最后我听到了小女孩的抽泣声,再也忍不住回头看下。

呀!这位年轻的母亲鼻子上也挂了厚厚的“瓶底”。

而且在她的手里还拿着手机,训斥小女孩的时候还时不时的瞄两眼、点两下。

看到这一幕,我觉得好奇怪。

为什么训斥女儿不要在晚上看书,自己玩手机却这么带劲呢?

我在想这位年轻的妈妈在训斥孩子的时候会不会心虚,可惜火车上灯光太暗,我着实看不清她的脸红不红。

不过说的这么“气壮”,应该很“理直”吧。

我想起了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曾子作为孔子杰出的学生之一,人品肯定没得说,所以他要求孩子也要做到如此诚信。

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做法,虽不用过多教育,但孩子已经耳濡目染,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自觉的就会按照父母的标准要求自己。

反观这对母女,母亲本身就带着眼镜,教训孩子的时候还不忘记看手机,我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孩子满腹委屈与不满。

如若多年以后,女孩也成为母亲,她会怎样看待自己与女儿的关系?如果接下来的生活依旧如此,那么她会不会也对女儿严格要求,然后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成为当年那个让自己不满的母亲。

有时候,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和继承了父母的修养。

高中班主任跟我说,她观察过很多学生家长,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展现出来的性格态度是不一样的。

父母是商人的,学生大多会表现出斤斤计较;父母是农工的,学生大多是较为朴实、勤劳的;父母是政务人员的,学生就一般是显得严谨、认真。

商人逐利,与顾客争价夺利的过程通常被孩子看在眼里,所以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通常也会表现的气量较小。

农工家庭经济不好,多是在劳动,孩子大多也是被叫在一起,因此这类孩子在班级劳动中多是最积极的那个。

政务人员在工作中一般都比较仔细,教育孩子也会要求孩子严谨,所以就算孩子成绩不好,但是你会看到他的桌面一般都很整洁。

因此,从一个孩子身上你就能看出来这个家庭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父母是怎样的父母。

有一种人,他们总是以不平等的口吻教育我们。

他们常常夸别人家的孩子,说我们是不如别人,却从来不说自己不如人。

他们常常要求我们要好好学习,考试一定要拿第几名,却从来不说自己年终要拿多少奖金。

他们从来不关心我们累不累,他们只会让我们拼命学习,却在自己累的时候熬夜玩手机。

他们不管我们哭泣的时候是不是委屈,他们只会说“小孩子有多大点事”。却忘记自己难过的时候让我们别烦他们。

他们就是我们的家长,我们小时候讨厌过的大人之一。

我们常说不希望自己变成小时候讨厌的那种人,可是往往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就偏偏变成了自己小时候讨厌的那种人。

甚至多年以后我们自己也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而且还不自知。更危险的是我们还会培养出循环的下一代。

有一种孩子叫“熊孩子”,他们大多是调皮、不守规矩、破坏性大,有的甚至无法无天。他们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熊孩子”的背后大多都会有一个“熊家长”,“熊家长”才是导致“熊孩子”的根本原因。

想象一下,当“熊家长”走在大街上,随地扔垃圾被孩子看见时,他也就学会了破坏环境的陋习;当“熊家长”不能对别人轻声细语时,孩子也就学会了大吼大叫;当“熊家长”在家里任由孩子胡乱的闹腾,孩子在被人家也就会大肆破坏。

“熊孩子”是“熊家长”造成的,“熊孩子”造成的后果也必然要“熊家长”买单。

这种单有可能是可继承、循环的单——“熊孩子”再次变成“熊家长”。

我们不断地成长、又在成长中不断地吸收上一代的影响,最终还会传给下一代,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这些家长,或者说我们还不自知,那么影响终将甚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