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归自然
自然,是人在追求“真和美”路上最好的导师;
人的一生,该是解放天性的一生。
01
早上收拾屋子的时候,咋眼看到书桌上摆的那本厚厚的书——是上次去璞园(一个茶餐厅)书架上无意看到的书,翻了几页甚是感兴趣,就找前台打了个欠条给借回家看了。
今天是归还期。
也许是平时的关注点都落工作上了,当我今天只抱着一本书进入茶餐厅的时候,感觉有什么和平时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我只关注到这家餐厅的整体风格里渗透了许多属于古风园林的设计元素,却未曾停留下来仔细观察。而今踏入,因身心放松了平日的紧张与戒备,才得以有幸捕捉到难得的舒畅。
灯光幽暗如儿时天刚擦黑万户刚点起的烛光、色彩如墨色般非浓即淡、墙面上流动着竹子的剪影,轻盈的古筝乐、各式各样陶瓷摆饰、还有点燃的轻抚人心的香,它们独特且恰到好处。而今踏入这里的时候,才注意到周遭的喧闹都屏蔽掉了,这里清幽得有种让人脱离尘世的感觉。
只不过驻留了短短一会功夫,出去的时候,整颗心却仿佛被洗涤了一般,刨掉了浮躁和不安,只感受到那种属于自己的平静、祥和的力量。
02
周末我一般都会去图书馆,我以为那里该是这片城市最安静的地方,我总是“逃”到那里去。
今天却让我无意间改变了看法:也许我该做的,只是简单的回归自然。
我的思想本不该拘泥于一个看起来“热闹”或者“安静”的环境本身,去安放身心而求得一种形式上的“自由”。亲近自然本身,让自己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向内发问得足够深、思绪飘得无限远。我想刚刚那些音乐也好,灯光也罢,多半是交错在一起唤起了潜意识里面埋藏的小时候的感受——对万物的好奇、对生命是什么的本质思考、对“善”的清晰定义与追求,它们与生俱来,纯净、美好,是一种不被世俗沾染的本真。
忽然想到克尔凯廓尔写的一句话: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
03
周末,回归自然不知不觉,便走向了那片长长的绿化带——我经常下班在这里散步、思考。
也许今天该认识下他们了,“他们”就是那些植物。整日从他们身边路过,心里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让人生了一丝歉意。于是我拍下他们的照片,在微信里求助了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农业学方向的博士朋友。
很高兴的是人家很快就回复了我的消息。
原来那些开遍园子的淡紫色的五瓣小花,就是“木槿”;那些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乔木,是“毛白杨”;一些颜色翠绿的草,叫做“毛毯草”。还有些松柏杉——我分不清,朋友耐心给我解释:看叶子,松树是叫做“松针”、柏树的叶子是“针片”或者“鳞片”、杉树呢有点像松,但叶小而短、粗、尖。整片绿化带里还种着些山楂,有很多蚂蚁、蜗牛,一直鸣叫不停的蝉,以及欢快自在的小鸟。踩着松松软软的泥土,不曾担心鞋子被弄脏,不曾介意手臂被蚊子叮咬,脚步越来越轻盈,不知不觉竟然奔跑起来了。在这场关于“回归自然”的探索中,收获的是一种源自“解放天性”而带来的“满足”与“自由”。
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包括“摆脱他人对你的期待,包括你自己的”、包括“挣脱利益关系的束缚”、包括“从规则中抽身逃离”等等。
比如简单问一句,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真正让你快乐、平静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呢?
引用《与社会学同游》里的一句话:你现在认识到,过去排山倒海的感情剧变,只不过是幼稚的撩拨;在过去的生活中视之为重要人物,只不过是眼界狭隘的乡巴佬,过去引以为自豪的重大事件只不过是个人“史前史”中令人尴尬的过眼烟云。倘若它们和自己现在想要构建的自我形象格格不入,它们甚至会被压抑在记忆的底层。
04
Photo by Cymie-Y我想每个人生下来都曾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的好奇、对世界的好奇,每个人都曾简单而单纯,有过对“善”或其他美好品质的追求、有无畏精神等。可大家也容易陷入追着大家走的盲目日子,那种想也不想就盲目前进的日子。终有一天,或许是因为累了、精疲力尽,才停下来想,想不通的时候,就说自己“迷茫”了。
回归自然,就是追求“本真”,我们和自然本该气息一致。在认识到自己的“初心”之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好的人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