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通读《论语》2019-06-18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尊敬兄长,言语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爱普通人,亲近有德行的人。在做到这一切后,有余力,再学习文献,即诗书六艺。这句话再一次说明儒家倡导的是行动的哲学。德行实践是本,书本学习是末,不可本末倒置,根本不固,学也枉然。每天经历生活,而不能从生活中留下印象,却埋头去钻研书籍,是舍本求末。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一句,有不同的解释,关键在“易色”二字,一是说“易”是替换,可以解释为用尊崇贤德之心,代替喜好美色之心;另一种说法是,对待妻子,要关注贤德,轻视容貌。后一种解释是说人伦关系,与后文中对父母,对君王,对朋友,似乎更加一致。子夏认为,能做到这四件事,即使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是有学问的人,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人伦品德重于读书,从日常每件事做起,人生是一本值得读一辈子的书。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人的厚重,是一种修养,是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样一种厚重。没有这种修养,没有这种实践的根基,学习也不牢固,变成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有一个逻辑悖论,如果人人都奉行这个观念,岂不是人人都交不到朋友?华杉老师的解释是,注重别人胜过自己的地方,有点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意思,靳大成老师解释为,不要和志向相异的人交友,更象是“道 不同,不相与谋”,我更倾向于前一种解释,但是前提是对方的人品德行也足以值得尊敬。总之,不要跟志趣低下的人交往,让对方拉低自己。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金句王”再次登场,又是金句。父母先人是成就我们的基础,对亲人的葬礼一定要慎重,但不是说得风光大葬,这种慎重更多是心灵上、感情上的真挚和厚重。亲人去世的时间长了,心中的悲痛淡了,可能会生出轻慢之心,祭祀之礼也会马虎,网络祭拜这种东西也应运而生。提醒自己,形式上的东西是给别人看的,重要的是自己有一份追思怀远的诚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先人的付出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