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生鲜电商NO.1?就看哪家先解决这3个问题!
近日,生鲜电商“许鲜”系统瘫痪,许鲜App中所有提货点均显示“装修”或“即将开业”,更有媒体爆出,未满3周岁的许鲜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之前就有报告显示,2016年总共有14家中国生鲜电商倒闭,现存的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面临1%盈利,88%亏损,7%巨额亏损的惨状,许鲜网难道是2017年生鲜电商大清洗的开始?
生鲜产品拥有“刚需”和“高频”两个很有创业优势的特点,那为何生鲜电商门还是纷纷倒下,不得其道?汇搜云分析了那些失败的生鲜电商,发现他们倒闭的原因基本离不开以下三点:
1、控制好供应链的好坏
目前很多生鲜电商都在扮演“二道贩子”的角色,从传统渠道商手里购买生鲜产品,再搬到电商平台上卖。不是他们不想实现从田间地头直达用户餐桌,而是通向源头的供应链管理堪比蜀道更难。这样的模式足以说明供应链管控之难。即便是自产自销,生鲜食材的品质、新鲜度也有所差异,用户一旦认为实物与APP上的图片不符,要求退换货的频率相当高,退换货不仅仅会导致物流客服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退换货的物品由于新鲜度的原因只能直接倒掉。
还有最关键的安全问题!生鲜产品安全要求肯定高于一般的商品,如果有用户反应从你这里吃的东西吃出了毛病,甚至死了个把个人,那完蛋了,网站的口碑瞬间死掉,对付这种危机处理以及风险管理需要大量的成本,因为有很多人如同淘宝的差评师一般,你不给我搞定我就投诉我就在微博上宣传,天可怜见!
2、成熟冷链、仓储不成熟。
品控是生鲜电商的生存根本。想要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只有一个办法:快速周转。电商模式下的冷链物流急需解决的末端宅配问题,但仓储的合理运营和冷链物流一直是生鲜电商行业的最痛点。产品品类多,温层处理复杂,人才积累不够等问题凸显,致使生鲜的仓储问题一直存在,过久的冷链环节,同样会降低菜品的新鲜程度,并增加成本。但零散的冷链快递又是无法承受的成本,一个是自建物流,一个是损耗。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式有很多种,需要综合考虑平台定位、资金实力、资源条件、用户属性等因素,差异化选择。降低物流成本,仓储和冷链物流的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会更加受到重视,整体水平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3、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
实行标准化是加强生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的根本举措。通过标准化生产缩小产品的差异性,扩大产品的相似性,打造一定量级的可复制性产品,才能实现电子商务的货源稳定。通过标准化仓储和冷链运输减小产品的损耗率。规模化对于生鲜产品的高速流转、成本均摊意义重大。
品牌和IP的建立意味着品质保证和知名度的建立,是提高客户消费粘性和高溢价的最有效手段。国外农产品都是有品牌的,Sunkist(新奇士)的橙子每个橙子上都贴了标。国外非常注重农产品品牌,但在中国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几乎是一团糟。目前中国大量水果只有产地品牌,比如洛川苹果,成县核桃,阳信鸭梨等。这造成在中国生鲜行业是没有标准的,质量和价格因为没标准,所以往往糊涂账。而专业化则多体现在商业行为,售前沟通、送货速度、售后及时性等等,提高客户的消费体验,专业化是品牌建立最重要的一步。
以“烧钱”著称的生鲜电商注定不是一门小本生意,很多巨头也早就介入了生鲜电商领域。百度、中粮集团、联想、阿里巴巴等都花了大手笔投资生鲜电商,京东甚至也成立自营生鲜事业部,投资天天果园,巨头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而即便巨头们如此哄抢生鲜电商这块蛋糕,但也没有一家能说自己是成功的,更没有一定量级的人物准确地说出(生鲜=某个品牌),所以夹在巨头中间的垂直生鲜电商如果能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再凭借特色突出优势,说不定届时人人手机中都离不开你的生鲜电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