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
1、书籍信息:
名称:《自我》
作者:乔纳森·布朗,玛格丽特·布朗
领域:哲学、社会学、心理学
2、内容概要:
抑郁是一种普通的心理障碍。大约1/8的人将会在生活中体验一段抑郁。这些人的抑郁大部分在六到九个月之后消失,但在某些案例中,抑郁可能持续好几年。由于经历过一次抑郁的人容易再次堕入抑郁,因此抑郁的复发率也较高。
大部分抑郁是对特定生活事件的反应。
这些事件是指失去爱、安全、认同或自我价值的来源。爱人去世,一段重要的浪漫关系的结束,或者一次重大的个人失败都是典型的事例。
然而,并非所有经历过消极生活事件的人都会抑郁。当一个消极事件发生时,某些因素容易使人产生抑郁,这些因素称为素质。
抑郁的自尊理论断言低自尊是抑郁的易感因素。作为对该论断的支持,有几项采用社区样本的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人在面临消极生活事件时比高自尊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
自我价值关联模型认为,具有条件性自我价值感的人尤其容易产生抑郁。
条件性人际定向的人在经历消极人际事件(如一段重要关系的破裂)时容易产生抑郁:条件性成就定向的人在经历与成就有关的消极事件(如失业)时容易产生抑郁。
贝克提出的抑郁的认知模型认为抑郁基本上是一种认知障碍,其中,与自我有关的消极思维起着主要作用。当抑郁产生时,人们从消极的角度看待自我、世界以及自己的未来,选择性地加工和关注消极自我信息。这些倾向转而导致抑郁的其他症状,比如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以及抑郁感。
抑郁的归因模型认为人们对生活中消极事件的解释与抑郁有关。比起非抑郁者,抑郁者更倾向于对消极生活事件做出内部的、稳定的、涵盖一切的归因。这些倾向也使人容易产生抑郁。
当消极情绪激活与自我有关的消极思维时,抑郁将变得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自我觉知的,对自己的情绪沉思默想的人也更容易使抑郁持续。最后,将有害的消极思维从意识中清除出去的能力有助于抑郁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