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诗词格律与写作》学习笔记

2023-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孟氏後裔
红梅点点报春来

能踏入学校课堂亲耳聆听老师授课,不敢奢望了,只能从网络视频教学中学习知识,吸收养分,脱贫攻坚。从零开始,做一个好学生,好好学习,争取天天向上!

《诗词格律与写作》这门课是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时开设的。它是《唐宋诗词鉴赏》这门国家精品课程的一个部分。

《唐宋诗词鉴赏》包括三门课,一门是《唐诗鉴赏》、一门是《唐宋词鉴赏》、一门是《诗词格律与写作》。王步高教授今天讲的是《诗词格律与写作》,他说这既是一门知识课,更是一门技能课。今天学习的第一讲韵、韵脚、韵书、押韵,通过对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然后经过五言、七言对联和分类对联,比如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的严格训练后, 再进入诗和词的写作。

王教授主讲的课,有幸能看到听到,我想通过这些系统的学习了解,对今后诗词对联的写作规范和助力。

在此衷心感谢东南大学发布的视频教学,非常感谢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的倾力讲授!

《水平韵》因刘渊、王文郁二位曾经收编韵书的编者均是山西平水人而得名。《水平韵》共106个韵部,一直到现在都在使用,我们现在写诗只押《平水韵》的30个平声韵部如上平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下平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其它的仄声韵、去声韵、上声韵都不押。

王教授说:“不押韵的不能算诗,因为诗、词、赋、曲都属于韵文”。不要看到分行排列就认为是诗呢。他说古人曾经诗词都是一个接一个在写,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断句,更没有分行排列。分行排列是现在诗的一种外在形式,而不是诗歌的特点。

王教授说不押韵就能不算诗,我就有点迷糊了,那古诗如孟郊的《游子吟》算诗吗?

古代诗人作诗讲究押

唐以前的人按口语押韵,唐以后的人按韵书押韵(这句话很重要,重要在今后读诗的时候便于分辨。唐朝以前的人是按口头感觉通“顺口"就押韵。唐朝就有韵书为标准了)我国韵书最早出现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押韵的本质就是利用相同的韵在诗歌中造成周期性的重复,在吟诵者和聆听者听觉上,造成一种回环的美感。心理学理论指出当人们的期待得到实现时,内心会产生快感和美感。诗词的第1个入韵字,往往给人暗示使人产生期待。当下一个入韵字按照预期的节奏来到时,这种回环的美感便会产生,而且会对人的理解、记忆产生帮助。(施东向)

诗词曲赋都是韵文,都必须押韵。

平水韵的30个平声韵部:

上平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

下平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词韵又把这30个韵部进一步归为14个韵部

写诗只押这30个平声韵部。

王力《汉语诗律学》根据这30个韵部各包括的字数多少,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

1.宽韵

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2.中韵

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青、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做诗用这些韵有次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3.窄韵

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较少。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他却拈了五微,便悔恨道:偏是我拈了个窄韵。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

4、险韵:

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

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上面所分宽窄,是按用韵从严的要求来说的。即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不许通押。古时和现在,都有些文人,故意用窄韵、险韵来作诗,以显才华。

5.邻韵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关于邻韵的观点如下: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

这里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诗韵目录》、《诗韵新编》及王力《汉语诗律学》,参照现代人作近体诗通押的情况,把可以通押的韵目试列如下:

1.一东二冬

2.三江七阳

3.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4.六鱼七虞

5.九佳(半)十灰(半)

6.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8.二萧三肴四豪

9.五歌

10.九佳(半)六麻

11.八庚九青十蒸

12.十一尤

13.十二侵

14.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十三元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由于平水韵对韵部归并不合理造成的。元韵在唐宋韵部里分属三个韵部:元韵、魂韵和痕韵。元韵可与寒删通而魂痕可与真文通。所以有元半为真文的邻韵,而元半为寒删先的邻韵之说,徒令纷纭淆乱。戈载对此深为不满,其所著之《词林正韵》即以《集韵》韵目为本。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以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古时一般一首诗压一个韵,但这会为创作带来不变。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

到了近代,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等前辈将邻韵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全诗各句,也就是说邻韵不再限于首句了。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6.出韵

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在律诗偶句韵脚上不用本韵之字,而用邻韵或它韵中的字,出韵与格律诗一韵到底的要求不合,是诗家大忌。诗出了韵,无论诗韵怎样高超都是不合格的,诗出韵与否要参照与其同时的韵字归部情况。

7.凑韵

凑韵又称趁韵、挂脚韵,是指在韵脚上用一个与全诗意思毫无相关的字,硬凑的韵脚。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若改为"黄河入海浮"即为凑韵。

8.次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

9.用韵

(1)即押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2)和韵的一种

10.分韵

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 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次作诗。古人联句时多用之,后不限于联句。

收集整理中,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