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想法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是不仁义吗?读道德经,第五章

2022-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传统经典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很容易被误解,认为是天地不仁,不珍惜和奴役万物;君主不仁义,就会把老百姓不当人。

其实结合前后文和老子道德经的整个意思,就会感到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

我自己感到,这句话的理解,关键是“仁”和“刍狗”做何解释,

我认为,在这里,

“仁”,是“偏爱”的意思。

“刍狗”,是表示毫无感觉,毫无表示的意思。

因为“刍狗”是祭祀时候的用品,这里既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祭祀之用,老天不挑。

同时,老天对我们祭祀时献上的“刍狗”是不会有回应的,不会说喜欢,也不会说不喜欢。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对任何事物,都不会去有所表示和回应。

因此,我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的就是:天地对待所有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毫无偏私的。

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是同等对待的。例如,太阳照射万物,并不会照你不照我,照甲不照乙,更不会有任何事物有能力让太阳只照射自己,多照射自己。天空下雨,也是一样。

因此,“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应该理解为:不管是什么,在天地看来,都是“刍狗”,天地既不会表示喜欢,也不会表示不喜欢,都不会有任何表示。万事万物也都可以用来献给天地,天地均不会拒绝和挑剔,也不会特别喜欢哪一样。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指的就是,君主对待所有老百姓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任何偏私的。

这个意思就与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也和现在社会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竞争中立等是一样的内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