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爸爸陪伴初中女儿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日记(9)
32019/7/11(周四)睛
情绪不好时沟通的结果是负数
早上6:35,我起来给孩子用昨天的排骨冬瓜汤,加了一些新鲜的冬瓜泡饭,味道相当不错。
孩子起床的情绪不错,但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聚焦点,为什么14号不让我回家。这样的孩子这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负面聚焦点,让孩子沉浸在一种暗无天日的负面情绪中。
早饭好了后,我吃了前两天的银耳红枣莲子羹,孩子端着排骨冬瓜泡饭进了房间,我说,不跟爸爸一起共进早餐吗。“外面热”。孩子回了一句。
一切顺利,我吃完后就在静等,没有一句催孩子,孩子自己慢慢地准备出门,出门时突然说,肚子痛,又去了一趟厕所。可能是昨天的冷饮惹的祸。
然后说10分钟能否开到学校,我说尽量。但实际可能性是不大的,孩子要为自己的磨蹭承担自己的责任了。
出门时,由于孩子没有的报怨,我表扬孩子说,我觉得你的进步还是很大的
是的,我做了好多试卷,头都痛死了。孩子回答。
我看到的是你的不报怨和坚持。我回答
但是在路上,孩子说起了昨天的看演出时,他们的位置非常不好,而初一的孩子的位置却在VIP,开始愤愤不平,说为什么他们坐好位置,而我们做不好的位置?
我说:这个位置是有人坐的啊。
那票价应该有所区别。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学校这样做,就会更好了。可能学校的人太多,不会考虑那么细吧。我回答
是的,这个时代的青春期孩子不能受委屈,特别强调公平,这是我们的教育的结果,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计较呢?我们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家庭出了什么问题?
但愿在我们的改变下,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学会宽容和宽广。
但同时,又对孩子的直觉和敏锐感到佩服,是的,在市场上,位置不一样,票价确实就不一样,这是孩子的特点,直觉而敏感,这可是孩子闪光点,也是超过我们的地方,如果能够用在正面的思维上,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特长和巨大的财富。
看到孩子常常沉浸在一种抱怨和负面聚焦模式中,我忍不住又说到这样的问题,让孩子学会正面聚焦,自己学会调整自己。
“你们总是觉得很容易做到,自己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爸爸知道这样不容易,所以我们一起来努力。但这样的改变是可行的,身边有这样的人,而且元认知的技术是国家认可的,有专家进行评审的”
“是哪几个专家”
“是各个学校的教授,也有外国的专家,具体我记不住了”
“说不出来,我就不认同,邪教也会有人论证的,为什么医院没有大规模的采用,你们就是不信医院,不信药”。
孩子的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受暗示,之前传麒的班主任老师说了句,这学期可以适当吃点药来调整情绪,孩子一直在受影响。
而我认为,孩子根本不需要吃药,通过心理滋养和干预是一定可以解决的,我的孩子没有病。
“医院是精神科,认为心理问题是一种身体的器质性的问题,而实际是心理问题是情绪问题,是认知和思维问题”
“现在心理问题是普遍问题,医院也开设了不少心理咨询的科室,你只是不知道。”
“我们身边确实有通过元认知,来解决孩子学习障碍甚至神经症的问题的例子啊”
“元认知,只能缓解,不能根治,你们就是不信”。孩子的情绪有些激动。
“你在大连的时候,妈妈跟我说,有一次干预后,你不是说过感觉太舒服了,象喝了蜜一样”
“那是你的臆想,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孩子的声音高了起来、
见势,我立即闭嘴。再讲下去,在孩子的负面情绪下,会加大对元认知的潜意识负面聚焦。
我叹了口气,一路无语。气氛有点压抑。
孩子真的是直觉而敏感,并没有深入学习元认知,就感觉到元认知没有得到医院以及主流心理学派的认可和推广,可是,元认知的科学、简单和高效是事实啊,我的孩子。
孩子对元认知只能缓解,不能根治,是源于孩子自己的体验,在到大连元认知的干预两次,我感到,孩子没有完全投入,只是为了避免上学,没有真正体验到那种真正的顿悟的巅峰感觉,当然也有孩子自己的过于坚持的个性原因。
过于原则,不开放的接受外部的东西,几乎是我们的家庭病,在我的哥哥和侄女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也在决定或者未来决定他们的人生。而孩子妈妈也有这样的坚持,尽管有所调整。
孩子对自己的过于坚持,对外界新生的事物的不接受,真的是与父母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是家族性的遗传,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有一种愤怒的感觉!
今天和孩子这个话题,在今天早上这个时间,是选择性错误,孩子的肚子本来就不舒服,我再和孩子讨论一直没有接受的话题,在负面情绪下,只能是这样一个糟糕的结果。
教育还是要春风话语、润物无声。
直接告诉让孩子接受,还是让孩子体验后不知不觉的接受,是教育的两种境界。
如何转娈一个场的情绪状态,也是我的努力的方向!当气氛压抑的时候,如果需要,要学会改变这个状态!
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提高的还有很多,为自己加油!也感赏下自己!
吃晚餐时,跟妈妈提到了孩子不太愿意融入新的班级问题,在新的集体里不太活跃参与感低,以前孩子在集体里是积极的,现在的原因呢?
心理上孩子还是感觉与外界打交道是比较累的,孩子曾经有过表达,这种累是来自哪里呢?孩子的心理结构是什么?怕被别人拒绝,得不到别人认可?自己本身的不想动?力量感不够,这个问题还是要深入的去探讨一下,也是很多孩子面临的问题!
晚上妈妈去看一个亲戚,我一个人去接孩子。
孩子晚上的活动提前了,一个人站在大门口,我按了下车喇叭,孩子走了过来,上了车
“你怎么不下来找我,只接按喇叭?”
“我看到你了,车子到了,我看见你动了”
“如果你没有看到我,你会不会下来找我?”
“那当然,肯定的”
“我等了好长时间!”
孩子的内心戏是什么?还是安全感不够的问题吗?这么敏感?
孩子上车了心情很不错,聊起了夏令营的美国交换生到学生家里住的问题,我说,可以邀请到我们家里来啊。
“要提前定好的,兄弟,家里还要安排和接待。你们接我都没有时间”。
“如果真到我们家,肯定要接待了啊,是你的客人,我们会非常重视的。”
孩子心理上感觉很满足,爱的滋养!
上车后孩子说到了自己的小课程的事情,说要到原来传麒的小伙伴,安排课程写作的事情,要用一下手机。
孩子的想法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想用手机做点其他事情,这可能是孩子的小心思,但相信和允许孩子吧,她还是非常好的遵守了手机的约定。看孩子看到孩子正面的价值。
孩子又到,自己有一个想法,自己想写点东西投稿,还可以赚点钱。我问是什么东西。就是脑洞一类的东西。
孩子小时候就有这一方面的特征,都想着写一些东西,最后也不了了之了。这一直是孩子的特质。
之前我们没有反对,有时甚至是鼓励孩子,这一次,我明确了表示了反对,初三的时间这么紧,你有那么多的精力吗?
孩子马上表示了不满,发挥她一贯批评人的风格,你就是不想我语文学好,就要不让我轻松等等一类的话,
我笑了笑说,你的罗式辩论风格又出来了。孩子又开心了起来。
情绪是思维的结果,思维是情绪的体现,把一件事情,总是说成整体性的,永远的,暗无天日的感觉就会出来了,也会形成孩子固定型的性格。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回到家里,继续是冷饮一个。想让孩子改变这一个习惯,孩子可能又做不到,只能是接纳和允许吧,保持好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习惯还是小时候养成才是最高效的!
晚上,是我准备的排骨东瓜汤,让孩子的心情好到了极点,哼起了小曲。
不过看到孩子越来越胖的感觉,我有了点担心!
今天我在车了上反思了一点,想得总是太多是这一类孩子的特点,很多还是负面的,如何让孩子一念放下,不要去想,也是途径之一,但是比较难的。
孩子是教育的产物,一方面,我们总是讲太多的道理,提太多的要求,给孩子太多的关注,人性本空的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的东西太多了,有的还是冲突的。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帮助的太多太快,没有让孩子自己有一个消化的过程,我们太想告诉孩子我们的经验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停一停呢,我们的担心是的什么呢?
你好,我是慧通老师,我的微信号luoluorubbie,正在陪伴曾有学习障碍的女儿重返学校。注重孩子内心成长、解决学习障碍及厌学辍学、培育优秀人格性格,我愿意和您一起研讨家庭教育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