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忆006 余光中《海缘》

2016-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雨朵

1. 仿:第一夜我们投宿在俄勒冈州的一个小村庄。村小而长,在风涛声里走过三个栈道似的梯级,才下到我们那一层。

原:第一夜我们投宿在俄勒冈州的【林肯村】。村小而长,【我们找到那家暮投卧(motel)】,在风涛声里走【下】三【段】栈道似的梯级,才到我们那一层【楼】。

评:“风涛声”三字,暗含了黑蓝的海水与天空,激荡回旋的风浪。“在风涛声里走下”,仿佛可见木栈道上一小队拎箱驮包的人,缩脖捏领,借着木屋里透出的微黄灯光拾阶而下。

庸俗的写法是“在风里走”或“听着风涛声”,太过写实,少了想象。写声比写景虚,在某种声音里做某事,声音即氛围。

2. 原来客栈的正面背海向陆,退叠的层楼而下,一直落到沙滩上。

原来【小】客栈的正面背海向陆,【斜叠】的层楼【依坡】而下,一直到【坡底的】沙滩。

评:这里一定要有“小”字,小客栈才能比喻成海螺。

“退叠”的视角是由下至上,“斜叠”才是由上至下。为何会斜叠?因为“依坡而下”。

3. 打开房门,扑面而来是又潮又腥的海味,赶忙打开暖气取暖驱寒。

【开门进房】,【迎面】【一股又霉又潮的海气】,赶快【扭开】暖气【来驱寒】。

评:简明原则,今后把“扑面而来”替换成“迎面”,能用俩字说清的不用四字。

“潮”与“霉”双生。用“扭开”,不用“打开”,动词明确化。

暖气自是取暖的,不必再提,“驱寒”更接续上文,又霉又潮,才要赶快驱驱。

4. 落地窗外,是空寂的沙滩,沙滩之外,是更空寂的海。海浪拍打着沙滩,声撼十方。

落地【的长】窗外,是空寂的【沙】,【沙外】,是更空寂的海,【潮水一阵阵地向沙地过来】,声撼十方

评:“落地的长窗外”比“落地窗外”音节更多,读来更绵长。特别读“长”的时候,就是多了些落寞。同样“沙”、“沙地”比“沙滩”空旷寂静。

5. 就这样,梦里梦外,听了一夜的海。全家四人像一窝寄生蟹,住在一只满是回音的海螺里。

就这【么】,梦里梦外,听了一夜的海。全家四人像一窝寄生蟹,住在一只满是回音的海螺里。

最爱的一句!

自省:用笔啰嗦,描写不够细致准确。

感觉学习深度还不够。碰巧看到了两则方法,记录一下:

本杰明富兰克林学习把握文章架构:每天阅读一篇文章,在另一张纸上记下关于文章中每一个句子的笔记,然后将笔记打乱顺序放在一旁,几个星期后再找出来,试图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笔记内容,并利用他们复原杂志的原文。

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将每篇文章一句句地译成诗歌,几个星期后再尝试把诗歌还原为文章。

                                                                                       ——《社会动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