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的一处谬误
文/纸笔随风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还是要保留一颗勇于质疑的心,要有寻根究底的精神和勇气,质疑有时候往往是开启真相大门的钥匙。
曾经在马南邨(邓拓)先生的1979年编著的《燕山夜话》中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贾岛的创作态度》。作者在文中论证了“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苦功夫。”后续段落中以贾岛的一首诗《渡桑干河》作为论据引用,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整首诗内容如下:
《渡桑干河》【唐】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贾岛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作,我大约能记起两首,《寻隐者不遇》和《题李凝幽居》,其中被人们熟知的关于文字“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后一首诗。刚读到这首诗,我当时还很兴奋,觉得诗中“无端”一词用得巧妙,写出了诗人作客他乡怀才不遇心中的失落与无奈。后一句“却望”二字,将诗人思乡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于是找出纸笔将诗句摘抄了下来。当有一天我无意中翻阅《全唐诗集》时,却惊讶地读到了另外一个版本:
《旅次朔方 / 渡桑干》【唐】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当时我就糊涂了,从字面看,两首诗的题目仅有一字之差,诗中个别文字略有出入,全诗内容大体是一致的。描写作者离开家乡之后,客宿并州十余载,归乡之心迫切,日夜思念着故乡咸阳。感慨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渡过桑干河(古时也称桑乾河),现在并州已经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那究竟哪个版本是对的呢?本着追根溯源的态度,我查阅了两位作者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唐代诗人-贾岛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儒客大家,人称“诗奴”。字阆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刘皂,唐代诗人。咸阳(今陕西咸阳)人,贞元间(785—805年)。
通过两位作者的履历对比不难看出,贾岛的名气相比之下自是更大一些,传世诗作也更广为人知。但从两位诗人的籍贯来分析,我更倾向于相信该诗出自刘皂之笔,因为贾岛出生于河北,一生并无去到并州游历或者为官的经历,何来“忆咸阳”之说?而诗人刘皂恰巧就是咸阳人,多年远游在外,思乡心切乃人之常情。所以单从“归心日夜忆咸阳”一句不难判断,刘皂是该诗作者的说法更加可信一些。
由于马南邨先生编著该书时正担任《人民日报》的总编辑一职,《贾岛的创作态度》一文还曾被编入当时北京师范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被全国多所师范学校所采用,影响之广泛不言而喻。
毋庸置疑,《燕山夜话》作为一本优秀的杂文集,其中不乏有好的文章,引经据典的考证更是不胜枚举。但在《贾岛的创作态度》一文中,马南邨(邓拓)先生在引用诗句时,可能疏于校对,并未仔细考究古诗的出处。更为讽刺的是,就在《燕山夜话》中还有另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