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小说里的故事,生活里的童话

小人物的愿望——读汪曾祺《异秉》

2017-07-25  本文已影响225人  云中荷风

文/云中荷风

汪曾祺的小说也像他的散文,朴实无华,清新自然,让人爱读。

《异秉》写的是由普通人引起的生活小故事。看似啰嗦的故事内容,却给人处处生疑,有一种寻找谜底的阅读兴趣。

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就文章重点想写什么,我的脑海中就不断出现疑问。

1  是写王二的发达之路?

故事的开始就是这样写的: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也就是说,王二的生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王二是怎么发达起来的呢?作者娓娓道来:

家庭和睦——“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一家四口,夫妻感情好,儿女听话,生活幸福,从不争吵。

勤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就起来备料,然后烧煮。”一家人包括小毛驴,都是勤快人,天道酬勤嘛!

精明——“他为什么选中保全堂来摆他的摊呢?是因为这地点好……”可以看出,王二很聪明,他选取的地点居于街道中心,又不影响别人的买卖,还好寄放自己的“生财”。

为顾客着想——“叫主顾当街打伞站着,实在过意不去。”可见王二是个忠厚善良之人,为了这个原因,他就搬了铺面。

适时拓展业务——除了卖原来的回卤豆腐干、牛肉、猪头肉、蒲包肉之外,春天,卖一种叫鵽的野外味、鹌鹑,冬天卖羊肉、兔肉。这些品种一般都不是本地人家里能做的,都上熏肉摊上卖。货物品种不断增加,而且还是人们稀缺的,喜欢的吃食。

因此,王二的“生意真是三春草,雨后花的起来了。”像王二摊子上“白亮白亮的汽灯”一样的显眼。

看来,王二确实有一本生意经啊!生意越做越兴隆。

不光正面写王二发达了。作者还观察了:

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第二,过年推牌九,他下注时不犹豫。

可是,话题似乎变了,又谈到了保全堂。

2  难道是写保全堂陶先生和陈相公?

保全堂与王二有关系吗?似乎已经没关系了。王二的摊位不是已经搬到隔壁源昌烟店了嘛!

作者有似乎唠唠叨叨又开始说保全堂了,详细地介绍了陶先生和陈相公这两个人。

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终于没有坐上席,一则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篓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二则,他还有一点好处,即不回家。他四十多岁了,却没有传宗接代的任务,因为他没有娶过亲。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

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

  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厕所里。扫地。擦桌椅、擦柜台。到处掸土。开门。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闼子门”,——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西四”次序,靠墙竖好。晒药,收药。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跌”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收下来。

陶先生和陈相公这两位从不推牌九,谨小慎微的生活着,却在店里工作中老是出差错,常常濒临被炒鱿鱼的危险。两个老实巴交的可怜人。似乎与王二没有一点点关系,与异秉也没有关系。不由让人疑惑,作者到底想写什么?

3  张汉、王二、异秉

这时候张汉出现了,他每天晚上九点多来店里凑热闹。这样一来,凑齐了,张汉,王二,陶先生,陈相公。全部都来听见多识广的张汉这个百事通讲话。这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

他又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禀赋。

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异秉。

张汉和大家都问王二有什么异秉,这就有了王二思索半天所说的异秉:

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我们看了,不禁哑然失笑,这种生活习惯大多数人都有,也算异秉?异秉一词,出自张汉这个夸大其词的人的口。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还有故事发生。

5  结尾——原来如此

看到结尾,我们就乐了——陶先生和陈相公竟一前一后进了厕所,希望培养出王二的“异秉”。原来是这样,作者的用意就是写这些小人物可爱又可笑的生活,却没有丝毫的嘲讽。

小说语言朴实,如同王二的一个老邻居在给别人讲述王二的做生意和他的休闲生活。而王二、陶先生和陈相公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对待生活认真而执着,虽然有些迂腐,但也有自己的期盼,希望改变生活中不如意,于是就有了结尾处的小幽默,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这些人的理解和善意。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