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反应力(系列之六)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151人  吴迪woody
题图

先来几个小测验,切勿对号入座。

每道题1-6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越匹配分值越高。分值越高,预计在本次课程收获越多。

本文所说的反应力本质上是一种保持反馈的能力,拥有反应力能确保我们在协作网络中保持链接。

为什么需要反应力

一个人拥有反应力,给人的印象就是特别靠谱;一个团队拥有反应力,流程运转得会无比顺畅。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强调分工合作,网络协同。以前的企业不光做企业,还有驾驶班、职工医院、职工子弟学校,现在都不需要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现在的企业一步步走向专业化、集约化,每个企业甚至于每个人可能只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下游。这种情况下,最怕的就是断点。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叫嚣着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真正落地的人并不多。因为不把各项事务交接好就走,对于所处的协作网络来说,他相当于就是失联了嘛。如果真这么做,那么他的职业生涯也堪忧了。

反应力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为什么?那是因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同样,一个人在某些事上保持反应力并不难,比方说某某领导交待的事;难的是随时、随地、任何情况下一直保持反应力。

我们可以自省一下:

听起来,好像很较真,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张瑞敏90年代抓海尔的管理,从开完会椅子有没有放回去开始抓起。后来就做出了名,中央台去采访。有一位记者为了试验,就往海尔的总机打了个电话,说要找某某某,报了自己的名字。总台说哪个部门呢?随便说了个部门,总台说好像没有这个人,这样吧,您先挂,不耽误您的时间。我来确认一下,如果有这个人,我给您回电话。

5分钟后,电话来了,说我确认过了,确实没有这个人,我把这个情况给您反馈一下。

请看,没有这个人,这个其实是属于“可回可不回”的情况,但这位总台的工作人员还是反馈了。你可以把它称之为“以客户为中心”,但问题是90年代直接给员工灌输“客户至上”的理念是很超前的,张瑞敏从“凡事有始必有终”切入,从开完会放回椅子抓起,通过强化反应力,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这一点。

如何锻炼反应力?

一、从小事做起
由微知著,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比如:

二、有所准备
举一个会议的例子。
理想的会议是组织者事先发送会议材料,主持人非常给力,注意控场,不让话题跑偏,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甚至还有专职的拍照侠。

但事实上不可能那么完美,这个时候,如果你想锻炼自己的反应力,必须自己想办法刷存在感。

可以先索取一些会议材料,找好切入点,这样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强有力地反应啦!

三、分段反应
如果无法即时反应,比如领导就一件事征询你的意见。但你一时之间给不出有建设性的建议。那你可以先说一个时间节点,承诺在此之前会给出进一步反馈。
这一招虽然简单,但非常好用。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如果善加使用,那么领导不但不会觉得你反应力不足,相反还会认为你办事稳重,考虑全面。

小结

今天所讲的反应力是一个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技能点,每个人其实或多或少都拥有反应力,但难在强化与保持。如果我们能做到,那就能成为领导和同事心目中靠谱的那个人。相信每个人都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因为“你办事,我放心”。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